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调理脾胃是治疗癌症的前提和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 ,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有脾胃功能失调 ,造成饮食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不良 ,导致气血生化乏源 ,正气不足 ,免疫功能低下 ,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反 ,通过调理脾胃 ,改善其功能 ,患者全身症状就会改善 ,生存质量也相应提高 ,从而深刻体会到调理脾胃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它是一个前提 ,下面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一下。1 中西医对脾胃的认识“脾为之使”语出《素问·刺禁论》 ,脾为肺使 ,生金尤当补土。脾为心使 ,养心亦当健脾。脾为肝使 ,肝虚当先实脾。脾为肾使 ,治先天应重调后天…  相似文献   

2.
赵明宗  杨莉颖 《河南中医》2013,33(8):1234-1235
李家民主任在治疗儿科疾病中注重调理脾胃,以理气健脾为主,旨在提高自身脾胃运化功能,兼以醒脾化湿.同时注重日常护理,如合理饮食,调畅情志,慎用寒凉或苦寒之品及顺应四时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3.
肿瘤化疗中医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医认为化疗可伤阴耗气,使人体正气受损,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以致气阴两伤,气血亏损。因而我们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配合中药调理,有效减轻了化疗药的热性、毒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理脾胃是脾胃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复习脾胃学说的文献,结合笔者临证的体会,谈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万密斋云: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可见,脾胃的健全与否,不仅是消化道本身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各个脏腑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除治疗消化道本身的疾病需要调理脾胃外,在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同样需要调理脾胃。这充分说明,中医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促进药物治疗效果的发挥,保护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加速疾病的痊愈。对于在整个过程中病人的精气都严重虚耗而化燥伤阴的温病而言,在温病的整个预防、下后、瘥后的调理中辅予适当的食疗,使脾胃功能得以滋养,即使不用药也可以使机体迅速恢复健康。反之,若不注意饮食的调理肆意饮食,则极有可能使疾病反复,甚至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23-1324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多年临证过程中总结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持中央,运四旁"指调理脾胃是治疗脾胃乃至五脏六腑、经脉、肌肉、四肢百骸疾病的核心。"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分别是指调理脾胃的三大法则:疏肝解郁,调脾和胃;升降相因,燮理气机;燥湿相济,健脾和胃。"纳化常"是调理脾胃的最终目的,即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与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调理脾胃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曙 《河北中医》1997,19(2):25-26
调理脾胃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严曙(盐城市郊区南洋中心卫生院224051)肾病综合征的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与慢性肾衰的贫血、消化系统症状,施治困难,是目前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运用中医的调理脾胃法,目的是斡旋中州,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制水、运化水谷...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脾胃运化失常贯穿于冠心病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调理脾胃方法浅谈韩先知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415601)曾召银湖南省安乡县中医院(415600)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是多系统的表现,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还可通过排毒、祛毒,改善脏腑功能,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阴道分泌液中基质金属白介素-8(IL-8)、微量元素(铜、锌)的含量与PROM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足月初产胎膜早破孕妇40例(PROM组)和正常足月初产孕妇未破膜者40例(对照组),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溶出电极法测定阴道分泌液中IL-8和铜、锌的含量。结果:PROM组阴道分泌液中IL-8水平平均为657.20±83.33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21.54±22.35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PROM阴道分泌液中铜、锌的含量分别为2.18±1.57μg/L,0.45±0.17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7±2.07μg/L,0.72±0.36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OM组孕妇阴道分泌液中IL-8含量明显升高,而铜、锌含量明显降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人员、设备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过程包括:资料收集、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与控制的能力,在有效时间内做最经济有效的运用,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护理管理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和护理教育管理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是指采用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胎盘及附属物的手术,是解除孕产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它能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但剖宫产手术伤口大、创面范围广,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就特别重要,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1999.1(3071例)和2000.1-2009.1(3071例)两组住院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产后出血的人数和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结果:前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后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结论:恰当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