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蓼科植物拳参的水溶性成分,并测试其DNA裂解活性。方法:利用反相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自拳参根茎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I),色氨酸(Ⅱ),2,6-二羟基苯甲酸(Ⅲ),(+)-儿茶素(Ⅳ),绿原酸(Ⅴ),(-)-表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1-(3-O-β-D-吡喃葡萄糖革-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Ⅷ),(+)-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和(-)-表儿茶素(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Ⅳ,Ⅵ,Ⅶ,Ⅸ,Ⅹ具有很强的DNA裂解活性。  相似文献   

2.
304例Rh阴性孕产妇的RhD同种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304例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发生情况,探讨RhD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立正确的围产期孕妇RhD新生儿溶血病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ABO及RhD抗原鉴定。对RhD抗原鉴定为阴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Rh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RhCcEe表型的血清学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并采用PCR SSP方法确定是否为Del型。结果 3975例孕产妇标本中,304例为RhD阴性,其中29例产生抗D抗体,夫妇ABO血型相合24例(82.76%),不合5例(17.24%)。本组调查中Rh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比例为9.54%(29/304)。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29例产生抗D的Rh阴性孕产妇均排除Del表型。 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Del型孕产妇产生抗D概率较低。应及时、定期监测RhD阴性围产期孕妇的抗D水平。对已产生抗D抗体的孕妇,密切监测其抗D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质谱-质谱技术对绵马贯众所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根据质谱数据和间苯三酚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推定了此混合物中含有8种化合物:白绵马素AA(Ⅰ),黄绵马酸AB(Ⅱ),绵马素AB(Ⅲ),aemulinBB(Ⅳ),绵马酸ABA(Ⅴ),绵马酸ABP(Ⅵ),绵马酸ABB(Ⅶ),绵马贯众素ABBA(Ⅷ)。化合物Ⅱ,Ⅲ,Ⅳ,Ⅵ和Ⅶ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为RhD变异型DⅥⅢ型的分子基础。方法对2例RhD定型弱阳性、阴性反应的标本进行ABD(DⅥ-)血型卡检测、试管法检测IgM抗-D、Liss/Coombs卡检测IgG抗-D、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分型卡检测Rh抗原分型、同时采用PCR-SSP进行RhD基因检测。结果2例标本IgM抗-D均阴性,3批IgG抗-D均4+,ABD(DⅥ-)血型卡D阴性,Rh分型为Ccee,RhD基因检测结果为D3-6外显子缺失,确认为DⅥⅢ型,基因结构为RhD-CE(3-6)-D。结论对于RhD弱阳性的标本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做基因定型。作为受血者和供血者在临床输血中和临床抗-D同种免疫的预防和监护中的策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从茯苓的乙醚、乙醇萃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Ⅰ~Ⅷ分别鉴定为3β-羟基-16-α-乙酸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Ⅰ),O-乙酰茯令酸(Ⅱ),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O-乙酰茯苓酸-25醇(Ⅴ),O-乙酰茯苓酸甲酯(Ⅵ),茯苓酸甲酯(Ⅶ),ganodericacid(Ⅷ)。Ⅳ和Ⅷ系首次从裁等中分得,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Ⅰ和Ⅴ为2种新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Ⅰ,Ⅱ,Ⅲ,Ⅴ,Ⅵ,Ⅶ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6.
从西双版纳采集的二杈狗牙花Ervatamiadivaricata中分得8个生物碱。经理化分析和光谱测定鉴定为:coronaridine(Ⅰ),voacangine(Ⅱ),tabernaemontanine(Ⅲ),dregamine(Ⅳ),20-epiervatamine(Ⅴ),tabernaelegantineA(Ⅵ),狗牙花J-A(ervadivaricatineA,Ⅶ)和狗牙花J-B(ervadivaricatineB,Ⅷ)。其中Ⅶ和Ⅷ为新化合物。Ⅶ对P-388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黄花杜鹃Rhaododendronprzewalskii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Ⅰ),(+)-儿茶精(Ⅱ),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甙(Ⅲ),桦木甙(Ⅳ),桦木精醇(Ⅴ),木毒素-Ⅰ(Ⅵ),闹羊花毒素-Ⅲ(Ⅶ)和马醉木糖甙A(Ⅷ)。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群真实RhD阴性个体和RhDel型RHD基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中国人群真实RhD阴性个体和RhD^el型RHD基因存在情况,采用常规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筛选RhD阴性捐血者,通过吸收放散试验性确定其中RhD^el和真实RhD阴性,并采用PCR技术检测RHD基因第4内含子,对吸收放散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进一步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测定RHD基因第3,4,5,6,7,9和10个外显子,观察基因变异。筛选获得104名RhD阴性捐血者,吸收放散试验鉴定25名(24.0%)为RhD^el型,79名(76.0%)为真实RhD阴性;25例RhD^el全部检测到D基因exon4-intro4-exon5区域,79名真实RhD阴性个体中有5名(6.3%)个体(2名Ccdee,2名ccdEe)检测到D基因第4内含子;PCR-SSP结果显示5名个体中,4名存在全部被检测的D基因区域,1名个体(ccdEe)第5外显子检测阴性。结果表明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的RhD阴性中国人存在高比率的RhD^el型,且均可检测出RHD基因第4内含子;若排除RhD^el,携带D基因的RhD阴性中国人的比率明显降低,且这些个体并非如经往报道的均为C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根茎中分得的10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Ⅰ),3-乙酰氧基咖啡酸(3-acetrlc-affeicacid,Ⅱ),咖啡酸葡萄糖酯甙(caffeicesterglucoside,Ⅲ),升麻素(cimifugin,Ⅳ),升麻素葡萄糖甙(cimifuginglucoside,Ⅴ),6-异次黄嘌呤核苷(6-isoinosine,Ⅵ),北升麻瑞(cimidahurine,Ⅶ),北升麻宁(cimidahurinine,Ⅷ),D-葡萄糖(D-glu-cose,Ⅸ)和蔗糖(sucrose,Ⅹ)。  相似文献   

10.
多裂山莴苣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裂山莴苣Lactucalaciniata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enylacetate,Ⅰ),吉曼尼醇乙酸酯(germanicolacetate,Ⅱ),β-谷甾醇(Ⅲ),豆甾烯醇(Ⅳ),二十二碳酸(Ⅴ),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11β,13-dihydrolactucinacetate,Ⅵ)和胡萝卜甙(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Ⅶ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Ⅵ具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乌藤Uvaris tonkinensis var.sub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桂层析,Sephadex LH-20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结果 鉴定为棕榈酸(I)、硬脂酸(Ⅱ)、二十四烷酸(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V)、4-烯-3-酮豆甾烷(Ⅵ)、4,22-二烯-3酮豆甾烷(Ⅶ)、甘油(Ⅷ)、4-烯-3,6-二酮豆甾烷(Ⅸ)。结论 化合物Ⅱ、Ⅲ、Ⅵ、Ⅶ、Ⅷ、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从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flora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酮(Ⅰ)、β-谷甾醇(Ⅱ)、欧朴吗素-7(Ⅲ)、豆甾烷-3、6-二酮(Ⅳ)、香草酸(Ⅴ)、豆甾-4-烯-3,6-二酮(Ⅵ)、奥伦胺乙酰化物(Ⅶ),其中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Ⅶ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黄精Polygonatun sibiricum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IR,UV,^1HNMR,^13CNMR,ESIMS,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果。结果 从黄精干燥根茎中得到6个化合物和1组混合物,分别鉴定为:(+)-syringaresinol(Ⅰ),(+)-syringaresinol-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liriodendrin(Ⅲ)和(+)-pinoresinol-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Ⅴ),4‘-5,7-三羟基-6,8-二甲基高异黄酮(Ⅵ)和黄精神经鞘苷A,B,C(Ⅶ)。结论 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Ⅴ和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I),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陈丽  管政  周浩  刘凯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66-1567
目的:研究RhD阴性患者的弱D、DEL的分布比例,并对RhCE的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阴性的标本,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阴性情况下应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结果:在129例RhD阴性患者标本中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为弱D型者9例(6.9%),其表型分别为ccDuee型5例,CcDuee型3例,ccDuEe型1例。经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Del者24例(18.6%),其表型分别为CcDELee型12例,CcDELEe型7例,CCDELee型2例,CCDELEe型3例。结论:在采集的初筛为RhD阴性的标本中,DEL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高,应引起重视,其RhCE表型比例符合相关文献报道。故于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是否为弱D及DE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 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 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 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结果 8 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 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 结论 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沙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率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法卡林二醇(falcalindiol,Ⅰ)、(8E)十七碳-1,8-二烯-4,6-二炔-3,10-二醇[(8E)-1,8-heptadecadiene-4,6-diyne-3,10-diol,Ⅱ]、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Ⅲ)、蛇床克尼狄林(cnidilin,Ⅳ)、花椒毒素(xanthotoxin,Ⅴ)、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Ⅵ)、香草酸(vanillic acid,Ⅶ)、阿魏酸(ferulic acid,Ⅷ)。结论 化合物Ⅱ和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芝麻脂素(neo-sesam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4',4,6-三羟基橙酮(Ⅳ)、槲皮素(Ⅴ)、金丝桃苷(hyperoside,Ⅵ)、软脂酸(palmiticacid,Ⅶ)、硬脂酸(stearicacid,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其中Ⅰ为新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8例Rh Del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常规血清学试验为RhD阴性者中RhDel(D极弱型)的情况,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33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RhD阴性,18例为RhD阳性样本的D基因外显子。并对33例RhD阴性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结果:33例RhD阴性样本D基因外显子有8例无缺失、5例部分缺失、20例完全缺失,其中8例无缺失样本可以吸收并放散出D抗体,为RhDel型。18例RhD阳性样本D基因无缺失。结论:RhDel型常规血清学试验易被误认为RhD阴性,其D抗原虽然表达极弱,但外显子无缺失。提示凡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为RhD阴性的供血者,必须进一步作吸收放散试验作Del排除,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统计山东省济南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表型分布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为促进合理采集、供应RhD阴性稀有血液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山东省血液中心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表型确认。 结果 877例初筛为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确认D变异型55例,RhD阴性822例;RhD阴性献血者检出抗筛阳性6例,占比0.73%;检出的抗体包括4例抗D抗体,1例抗M抗体,1例抗Lea抗体;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 结论 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抗体产生的原因多为妊娠和天然因素;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RhD阴性血液的科学合理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