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病例,有高血压症状者4例,排尿后血压增高患者2例。3例行血儿茶酚氨检查,均为阳性。5例均行CT定位诊断。结果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3例位于膀胱右后壁,1例位于后壁,1例位于前壁。1例放弃治疗,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收缩压上升大于30mmHg者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50(100~200)ml,平均手术时间153(121—183)min。恶性3例,良性2例,术后随访7个月~4年。术后2例复发,1例全身多发转移,其中2例死亡。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容易误诊,高血压为其主要症状,排尿后血压增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膀胱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9年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手术期处理,术式选择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采用开放手术18例,后腹腔镜手术者有16例,膀胱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经尿道切除1例,术中血压波动较大的有17例,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嗜铬细胞瘤表现为继发性高血压,诊断要结合3次以上尿VMA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定性、定位,且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嗜铬细胞瘤为膀胱非上皮肿瘤,仅占膀胱肿瘤的0.06%,嗜铬细胞瘤的1%,由于其较低的发病率,部分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常被误诊为膀胱癌,而导致术中意外。为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专家回顾性分析了1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论认为: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头痛头晕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可应用B超、CT、MRI、123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2006年间诊治的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8例,包膜下剜除肿瘤2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7个月~10年,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8例、仍有高血压1例。肿瘤复发、转移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死亡1例。结论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认识和诊断方法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不断被发现,疗效也有改善。本文总结我院30例(肾上腺内25例,计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3例)手术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的各类型嗜铭细胞瘤,着重讨论其治疗和体会。各类型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一、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共5例,其中膀胱3例,主动脉分叉处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为膀胱胀满或排尿时血压骤然升高,此时测定血糖升高及尿儿茶酚胺定性检查阳性,苄胺唑啉抑制试验阳性。本组共3例,1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表现间歇性血尿及高血压;1例为排尿时阵发性高血压,但无血尿;另1例仅有血尿无高血压,术前难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相鉴别,但膀胱镜检前者发生于粘膜下间质组织,早期病灶未侵及粘膜,窥胱仅可见肿物自粘膜下向胱腔突出;较晚肿瘤较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为一种罕见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本文报告了我院收治的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与排尿有关的高血压发作,及头痛、心悸、血尿、视物模糊或大汗。通过测定血、尿中升高的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确立术前诊断,定位诊断则首推 CT检查。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肿瘤,大多数病人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1例嗜铬细胞瘤,男5例,女6例,持续性高血压阵发加剧者7例,阵发性高血压8例,高血压伴代谢紊乱者10例,药物试验室检查7例均为阳性子VMA测定5例均增高,腹膜后充气造影检查9例,8例阳性。认为临床遇有持续性高血压波动幅度较大;高血压伴基础代谢率增高而无甲亢者;对降压药治疗无效者;轻度外伤、手术或麻醉期间不能解释的高血压危象或休克者;膀胱充盈或排尿时引起头痛、高血压或伴血尿者,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本病肿瘤定位诊断仍以腹膜后充气造影价值最大,B型超声波检查是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治疗上为防止术后低血压,术前一般不用受体阻断剂,并指出及时正确地使用消解与升压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复发转移、手术治疗等。结果70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6例(65.7%),副神经节瘤24例(34.3%),其中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5.7%),腹膜后副神经节瘤9例(12.9%),其他副神经节瘤11例(15.7%)。57例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23例,出现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58例。血压升高67例,心悸37例,头痛42例,大汗39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常表现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易出现术后复发及多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9.
12例儿茶酚胺症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其中10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MP),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AMH),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CA和VMA测定对诊断有特异性,AMH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对于无高血压症状的嗜铬细胞瘤,认为采用“静止嗜铬细胞瘤”为妥,手术是治疗儿茶酚胺症的根本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郗磊  刘存明 《江苏医药》2012,38(7):840-841
目的 总结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方法 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术前即怀疑为嗜铬细胞瘤,按嗜铬细胞瘤行以酚苄明及扩容为主的术前准备,2例因麻醉或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剧烈而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中止手术,待按正规的术前准备后再行手术.结果 5例经过正规准备的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虽有一定波动,但相对缓和;2例再次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明显趋缓.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结论 对术前漏诊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好中止手术,并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1990-01~2000-12手术治疗单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无1例死亡,提出术前、术中控制血压的新观点,强调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增加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均为单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男3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4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3年,左侧4例,右侧4例,均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血压160~240/110~150mmHg(1mmHg=0.133kPa),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心律失常或多汗。肾上腺CT或MRI诊断为肾上腺占位,病理报告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收治的13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30~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肉眼血尿、头痛、头晕、排尿晕厥、膀胱肿物等。结果13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随访1个月-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罕见且易误诊,CT、膀胱镜检及1131-MIBG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总结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5例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手术方式。结果无功能性双侧肾上腺肿瘤16例术后病理有5例为双侧嗜铬细胞瘤,2例单侧为嗜铬细胞瘤,其余为皮质腺瘤。随访1个月~7年无异常。双侧肾上腺醛固酮瘤7例和双侧肾上腺皮质醇瘤8例术后病理均为皮质腺瘤,随访6个月一6年,血压血钾均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术后病理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7个月,血压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价。对于双侧肾上腺有功能肿瘤应行双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而双侧肾上腺无功能肿瘤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决定行双侧肿瘤切除术或行一侧肿瘤切除,对侧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是儿茶酚胺过量释放,表现为头痛、心悸、大量出汗以及各种其他体征和症状的经典三联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要依据儿茶酚胺过度释放,以及儿茶酚胺分泌肿瘤的解剖学定位。除非有手术禁忌证,否则手术是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消除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肿瘤生长的风险。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应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和反弹性低血糖,应严密随访24~48 h。而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更为罕见的肿瘤,通常无症状,大多在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偶然发现。本文介绍了1例59岁的男性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病例,该患者因反复胸痛至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术前检查中偶然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囊性占位,而后顺利进行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预后良好。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文献复习,以了解囊性嗜铬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和表现,以便及时诊断和管理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注意心理护理和降压、扩容和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准备,术后严密检测血压,注意切口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交感神经兴奋及高代谢症群仍为主要表现(血压升高75.6%,心悸73.3%,头痛68.9%,多汗66.7%,消瘦57.8%);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确诊率达95.6%;多种诊断手段相互配合对明确不典型病例肿瘤所在部位有实用价值;经用苯苄胺做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采用有效手段发现肿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及症状,尽早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经CT检查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5例。结果 CT查出肿瘤为100%,15例中术前CT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13例,诊断准确率86.7%;15例中良性13例,恶性2例,恶性比例占13.3%。结论 CT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最有效的影像检查。CT结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减少手术失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的肿瘤,其85%位于肾上腺,位于肾上腺外的约为15%。现将我们诊断为腹腔间质瘤的1例嗜铬细胞瘤成功手术切除的经验总结,给术前未考虑到嗜铬细胞瘤而术中偶然发现的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冯凭  王家驰 《天津医药》1994,22(11):665-667
报告、分析了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异位嗜细胞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比较,异位嗜铬细胞中恶性肿瘤者较多,除膀胱嗜铬细胞瘤外,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者相似。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无特殊,但定位因素,CT扫描联合超声波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最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 ,血压变化大引起的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 ,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办法 ,但危险性大 ,手术中神经紧张 ,创伤刺激、体位改变、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高血压危象 ,所以手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动作舒缓 ,术后护理得当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199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我院共做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48例 ,其中男 2 6例 (占 54 17% ) ,女 2 2例 (占45 83 % ) ,年龄为 12~ 65岁 ,平均年龄 3 8岁 ,其中单侧肾上腺素嗜铬细胞瘤 44例 ,占 92 % ,旁动脉 1例占 2 % ,膀胱内 1例占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