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观察杏丁改善冠心病(CHD)患者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方法:选择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HD的患者,用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分别于用药前后观察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用药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抗帕颗粒”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检测。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帕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异常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5天。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综合定量评价甲襞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并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TIA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异常,红细胞聚集,出现粒缓流。经两种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奥扎格雷治疗组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IA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且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悦注射液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同悦注射液治疗组 (同悦组 )各 30例 ,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 :两种治疗后 ,同悦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流状态积分四项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比较P<0 .0 5。且同悦组红细胞压积的改变有了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同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对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患儿术后早期甲襞微循环出现管袢数目减少、轮廓模糊,微血流呈粒流、粒缓流,RBC聚集;患儿的血液粘度及血浆肢体渗透压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升高(P均<0.01)。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的低温、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因素是影响围术期患儿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患儿手术的预后,术后应加强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的监测并及时调节和改善其异常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异常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卫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20例,其中脑动脉硬化患者55例、脑梗塞25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体外血栓形成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改善明显。结论脉络宁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脉络宁是值得推广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r)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状态、管袢形态及襻周状态的影响。方法:130例T2DM随机分为两组,Pur治疗组66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每日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64例仅使用常规降糖药物。对照组和治疗组第15天对照,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观测。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Pur对T2DM的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结果表明三七总皂甙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并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这表明三七总皂甙缓解心绞痛与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对照组 35例采用活血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变(p<0.05或p< 0.01),对照组除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外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活血法。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冠心病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改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 ,使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管襻形态、襻周状态及血液流态等指标。结果经葛根素治疗两周后 ,微血管动脉扩张 ,血流加快 ,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明显降低 ,襻周形态明显改变 ,总积分值下降。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疗效 ,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黄芪袋泡饮改善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黄芪袋泡饮改善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的研究刘志泉*陈跃*李岩飞*丁煜*为寻找一种比传统扩血管药物更为有效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以改善冠脉血供,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我们依据中西药理论,结合现代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科研成果,研制了以黄芪、阿司匹林为主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使用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50例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组用药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各项异常指标显著下降(P<0.01~0.05)。而维脑路通对脑血栓的微循环障碍、血液粘度、β-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等异常指标改善不大(P>0.05)。提示:蝮蛇抗栓酶是优于维脑路通的降粘药物。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于  陈建英  关键 《医学信息》2006,19(3):472-474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50例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10天。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2%和90%(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和76%(P〉0.05)。观察组血流变检查示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浆粘度均显著下降,且其血流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光量子方法治疗肺心病的血液流变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对 3 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 19项指标进行综合观测。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呈血液高粘滞血症。采用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后 ,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明显 (P <0 .0 1~ 0 .0 5 )。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可能与光量子疗法可使红细胞聚集性降低、纤维蛋白原溶解度提高及血饱和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活血康脉丸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以甲疑微循环各有关项目数据作为主要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甲壁微循环的血液流态、管修形态、穆周状态、总积分值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相似文献   

19.
刘寓  邱方城  严礼华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48-49,F0006,F0009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对我院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冠状动脉损伤组)、25例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伤患者(川崎病对照组)和2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损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CT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检测血液流变性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早期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