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一项以前的研究中,作者报道中心凹脉络膜血流量(ChBFlow)在A M D及玻璃膜疣患者中降低。为进一步研究A M D患者脉络膜循环的改变,本试验对ChBFlow和眼底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这些眼底特征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方法:本研究包括17例正常受试者的26只对照眼和123例A M D患者有早期A M D表现的163只眼。AM D研究眼依据CNV进展的风险增加分为3组:①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无R PE色素沉改变,对侧眼无CNV;②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有R PE色素沉着改变,对侧眼无CN V;③对侧眼有CN V。采用激光多普…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亚利桑那州西班牙裔50岁以上人群样本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患病率。方法:V ER(视觉和眼研究)计划是一项基于亚利桑那州西班牙裔人群盲和视力损害的研究。受试者进行了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1、2、4视野的立体眼底照相。50岁以上的受试者,其所有的眼底照片根据威斯康辛A M D分级系统进行分级。根据以下特征进行分级:玻璃膜疣的大小、类型、覆盖面积、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和渗出性A M D。结果:在最初4774例受试者中有67%例(3178)年龄>50岁。92%例(2928)有至少1只眼的眼底照片,其中有95%(2780)的照片的分辨率能够对早期和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一项简单的临床分级,对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方法:在老年性眼病研究(AR ED S)中,根据眼底照片的分级制定了一项详细评估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有无2项容易判别的眼底异常:玻璃膜疣和色素异常,用交叉列表评价患者每只眼的晚期A M D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不对称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 M D)患眼的搏动性眼血流(PO BF)存在个体差异。而玻璃膜疣患眼比对侧存在盘状瘢痕的眼具有更高的POBF,但是玻璃膜疣患眼的POBF较对侧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改变的眼为低。本研究试图评估存在CN V的患眼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后PO BF是否发生改变。未行TTT治疗,对侧存在玻璃膜疣或瘢痕的眼作为对照。方法:共有26例单眼存在CNV而对侧眼存在玻璃膜疣或瘢痕的患者参加该项前瞻性病例研究。CNV的患眼行TTT治疗,每1病例每月进行一次双眼的PO BF检测。结果:TTT治疗之前,C…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HR—OCT)图像上的特点。方法:UHR—OCT眼底图像系统采用飞秒激光光源,可提供约3μm的轴向分辨率,应用该设备获取非渗出性AMD的视网膜横断面图像,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42例临床诊断为非渗出性AMD患者的52只眼进行UHR—OCT检查。47只(90%)眼临床诊断有玻璃膜疣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这些患者在UHR—OCT上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的玻璃膜疣:①明显的RPE赘疣;②锯齿状的RPE;③结节状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眼底玻璃膜疣与老年性黄斑变性(SMD)的关系,本文观察了128例164只存在玻璃膜疣之SMD患眼,结果硬疣73眼,软疣91眼;硬疣和软疣与患者年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45~54岁组,硬疣和软疣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55~64岁组和65岁以上组,硬疣和软疣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发的眼底损害率及黄斑区色素增殖的发生率,硬疣和软疣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比较两者与视力受损的关系中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述了SMD的病变过程及玻璃膜疣在其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建立基于眼底照相的严重程度分级。方法:老年性眼疾病研究组(A REDS)分别于基线、2年随访期及其后的每年对被调查者行立体眼底彩色照相。对眼底改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包括:玻璃膜疣的特征(大小、类型和面积)、色素异常(色素增加、脱色素和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中国老年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PCV)的连续性病例序列研究中,调查该病的发生频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66例年龄≥50岁确诊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病例进行连续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素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166例患者中,37例(22.3%)被怀疑为渗出性A M D的患者最终被诊断存在PCV。其中,27例(73.0%)为男性,32例(86.5%)单眼被累及。在42只PCV患眼的ICG血管造影中,27只眼(64.3%)表现为息肉状扩张及分支状血管网,其他15只眼(35.7%)表现为散在息肉状扩张,未出现明显的连续分支…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会造成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但在病变后期视力水平存在着相当大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期存在A M D患者的双眼损害,以寻找导致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方法从121例经查有渗出性AM D的患者中选取61例在病变急性期后仍旧存活4.8~9.2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脉络膜视网膜吻合(CRA)和玻璃膜疣以及与之相关的Gass隐蔽CR A患者黄斑区O CT的特征。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的病例系列研究。机构:第三级眼科转诊中心。研究对象: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经连续活组织显微镜检查评估确诊的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观察指标:第三代O CT评估和立体荧光血管造影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基线水平和12周时的黄斑形态学特征。结果:11例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的20只眼被确诊,其中女性7例(63.6%),男性4例(36.4%),年龄为69~82(M=79)岁。CR A1级(临床前期)的患眼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局部隆起,CR A2级在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数码成像和眼底立体胶片成像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损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设计:仪器验证研究。受试者:62例不同程度A M D患者(124只眼),其中包括非A M D者。方法:采用45°数码相机(630万像素)通过暗适应和药物散瞳的瞳孔进行视盘和黄斑成像。并对这些散瞳眼进行30°立体视网膜胶片成像。采用改良的W isconsinA RM D分级系统,对所有图像的玻璃疣大小、类型、区域,色素异常、区域性萎缩及新生血管病变进行分级。配对计算数码成像和胶片成像分级的精确吻合度和未加权κ评分。主要观察指标:立体反转投影像和数码非立体像所获…  相似文献   

12.
玻璃膜疣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视网膜慢性炎症或某些眼底变性疾病。眼挫伤所致的玻璃膜疣国内尚未见报道,兹将经荧光血管造影汪实所见的10例报告如下.自1988年以来,对眼挫伤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118例中发现10例眼底出现玻璃膜疣(8.4%)。10例全部为男性单眼,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者53岁。致伤至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作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组(FA M研究组)的成员,本文报道多发性软性玻璃膜疣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A F)变化与视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眼睛的标准是:年龄>50岁、有玻璃膜疣、视力等于或高于20/100、以前未进行过激光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ETD RS视力检查、双目眼底镜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A F图像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按标准方法获得。本研究采用国际眼底自发荧光分类学组(IFA G)的分类标准描述AF图像。结果:125例年龄55~86岁(70±7岁)的患者(81例女性,44例男性)纳入本前瞻性研究。随访中(18±6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老年黄斑变性(A M D)患者接受360°视网膜切开(M T360)联合黄斑转位及硅油填充术以治疗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导致的双侧视力下降。测量术后12个月的视功能及视力改变。设计:前瞻性、干预性、非比较性连续病例序列研究。受试者:64例新生血管性AM D导致双侧视力下降的患者。方法:AM D患者手术指征为术眼存在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至多6个月的中心视力下降史。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检查包括近、远视力及阅读速度的标准化测试。接受M T360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在术后2月再次行眼外肌手术及硅油取出术。主要观察指标:与M T360术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先前被诊断有高危险性≥63μm的软性玻璃膜疣进行锥体介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评价其变化情况。方法:14例患者(17眼)在28~41个月时予以再评价,眼底的变化依玻璃膜疣大小与范围分级。对103个部位的反应波形均予以分析并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以及基线测量比较。结果:17眼中12眼视力稳定。玻璃膜疣的大小和范围增加、减小和不变的分别为6例、3例和8例。mfERG的反应显示:与基线评估相比,无论玻璃膜疣变化如何,在反应密度降低及N1、P1波潜伏期延迟上都有显著意义。反应降低的范围在整个视网膜区域均可测得。随访所见眼底玻璃膜疣减少者通常与基线的高反应延迟有关,较玻璃膜疣稳定与增多者更明显。结论: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尽管视力尚好,但其锥体介导的mfERG已有进行性反应降低。反应降低的扩展超过可见玻璃膜疣的区域。潜伏期可能是玻璃膜疣消退的1项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视乳头玻璃膜疣是一种与视网膜玻璃膜疣同名,但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明显不同的疾病,视乳头玻璃膜疣一般在检眼镜下可见,在视乳头浅层,有灰白色或粉白色或半透明或闪亮的结晶小团块,位于视乳头中央部或其周围,多并发于视网膜色素变性、血管样条纹、视神经萎缩、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脉络膜视网膜皱褶等疾病。而埋藏性视乳头玻璃膜疣,位于视乳头深部,眼底镜下看不见玻璃膜疣,仅表现视乳头隆起,常为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院地1998年5月在眼外伤急诊中偶然发现1例双眼埋藏性视乳头玻璃膜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虽然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遗传影响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他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但本病多在晚期发病,而且获得多代的家庭很困难,这些对进行遗传分析造成了障碍。为进一步调查这个问题,本文研究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病例。含EG F腓素样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 P1)基因的外显子10发生Arg345Trp突变,引起2个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临床表型(蜂窝状视网膜营养障碍和M alattia Leventinese),然而未出现其他早期发生玻璃膜疣的表型及典型AM D。在调查的散发和家族性病例及其患病亲属中,希望确定EFEM P1基因参与早期发生的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发病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24只眼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 结果:24只眼中,20只为近视眼,平均年龄22岁.24例中20例为单眼发病.PPSRH 7只眼,伴视盘表面出血16只眼,伴玻璃体出血2只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 结论:根据FFA表现,PPSRH符合视乳头埋藏性玻璃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的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6 18例DR合并AION 17例患者的FFA检查结果、视力、视野、VEP等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双眼同时出现AION 1例 ,双眼先后出现AION 1例 ,其余为单眼 ,其中右 11眼 ,左 4眼。FFA表现为 :患眼视盘始终低荧光或早期出现区域性低荧光或充盈迟缓 ,后期荧光素渗漏。单眼发病 15例中 ,有 6例患者双眼底DR的分级一致 ,另外 9例患者DR的改变为 :合并AION眼的DR分级低于无AION的眼。双眼先后发病的 1例患者 ,先发病眼的DR分级低于后发病眼。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 ,但视野出现损害者仅有 10人 ,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束状或扇形视野缺损 ,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异常者有 11人。结论 DR合并AION的患眼 ,其眼底DR改变常轻于无AION的患眼 ,说明眼底血流量的减少可能对DR的发展起保护或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自体虹膜色素上皮(IPE)转位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 M D)的方法,通过1年多的观察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渗出性A RM D的连续病例纳入本研究。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剥除了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膜,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获得的IPE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黄斑下间隙。56例患者中有黄斑中心凹下隐匿型CN V(11只眼)、典型CN V(10只眼)、混合型CNV(17只眼),伴有色素上皮脱离的CN V(13只眼)以及伴有出血的CNV(5只眼)。主要观察指标有视力、黄斑中心凹固定、荧光造影显示的CN V面积及其复发率等。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