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芍乳癖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4 mg·kg-1),低(0.45 g·kg-1)、中(0.90 g·kg-1)和高(1.80 g·kg-1)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常规喂养,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1,连续25 d;然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黄体酮注射液5 mg·kg-1,连续5 d,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连续给药8周。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和高度。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及VEGF和bF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大鼠乳腺腺泡形状规则,分泌物减少,细胞增生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E2、LH、PRL、GnRH、VEGF和bF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血清P和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柴芍乳癖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血清多种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9,(4):771-773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小鼠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孕激素肌肉注射建立小鼠乳腺增生模型,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使用立体定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小鼠乳腺小叶体密度、乳腺小叶间质体密度和腺泡比表面积,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黄体酮水平,计算相关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统计乳腺泡数和乳腺导管层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的乳腺小叶体密度和腺泡比表面积显著下降(P<0.05),乳腺小叶间质体密度显著上升(P<0.05),乳腺泡数和乳腺导管层数均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可显著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小鼠血清的雌二醇水平(P<0.01),明显增加黄体酮(P<0.05)水平,并能够改善相关脏器指数(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能够改善小鼠的乳腺增生,降低雌二醇水平,升高黄体酮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琳  杨建敏  薛国勇 《中医学报》2019,34(4):771-773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小鼠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孕激素肌肉注射建立小鼠乳腺增生模型,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使用立体定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小鼠乳腺小叶体密度、乳腺小叶间质体密度和腺泡比表面积,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黄体酮水平,计算相关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统计乳腺泡数和乳腺导管层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的乳腺小叶体密度和腺泡比表面积显著下降(P0.05),乳腺小叶间质体密度显著上升(P0.05),乳腺泡数和乳腺导管层数均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可显著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小鼠血清的雌二醇水平(P0.01),明显增加黄体酮(P0.05)水平,并能够改善相关脏器指数(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愈乳癖汤能够改善小鼠的乳腺增生,降低雌二醇水平,升高黄体酮水平。  相似文献   

4.
乳癖舒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乳癖舒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和乳腺组织的影响,从而了解乳癖舒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造模30 d后,分别用三苯氧胺、逍遥散和乳癖舒治疗30 d,同时继续肌注雌二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取乳房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乳癖舒、三苯氧胺、逍遥散可减少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小叶腺泡数,缩小腺泡腔和小叶导管直径;并使血清E2水平和雌二醇/孕酮比例(E2/P)降低.结论 乳癖舒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形态学变化而有效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癖消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分别注射大鼠3周和1周,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于造模4周后给予乳癖消颗粒,连续8周,测定血清中E2、P、T水平,测量第2、3对乳头高度,镜下观察第2对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观察各组乳腺增生程度。结果乳癖消颗粒能显著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降低E2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乳癖消颗粒可减轻乳腺增生大鼠乳腺充血与水肿,减少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结论乳癖消颗粒具有一定防治乳腺增生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乳康舒与消乳散结两种药物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病理结果对比,筛选临床上适合未孕女患者的药物.方法采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改进法制作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对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数量、小叶腺泡数量和腺泡的平均面积、周径、腺泡腔内分泌物做定量定性对比.结果乳康舒较消乳散结对模型大鼠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小叶腺泡面积和周径减小明显,腺泡腔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康舒治疗临床上以小叶增生为主的未孕女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对大鼠乳房、乳头的直径和高度进行测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浓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判定乳腺增生类型并计算乳腺增生率,锥板法测血液黏度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结果乳癖安胶囊能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房、乳头增高、增大;调节血清E2和P浓度,改善E2/P比值;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改善病理组织变化,抑制乳腺增生程度;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结论乳癖安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他莫西芬片联合乳癖消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片组、乳癖消片组和他莫昔芬片联合乳癖消片组(联合用药组)。给药30 d后,进行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与乳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他莫昔芬片组、乳癖消片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乳腺体积均明显缩小,小叶腺泡数减少,腺泡直径和导管直径均降低(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大鼠的疗效优于单用他莫西芬片或单用乳癖消片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I号对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Ⅰ号对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并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增生Ⅰ号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结论 乳腺增生Ⅰ号具有抑制由雌二醇、黄体酮致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疏肝通络方干预乳腺增生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未孕雌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三苯氧胺对照组、乳癖消对照组和疏肝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模型,给药30 d.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乳腺小叶及腺泡数目和直径;血清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子宫和卵巢组织形态.结果 疏肝通络方各组均能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量和乳腺腺泡数量及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_2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中剂量组能提高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能降低PRL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FSH、LH、T的影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通络方大、中剂量组均能下调乳腺增生大鼠ER、PR的表达,分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子宫、卵巢组织异常增生有改善作用.结论 中药疏肝通络方对乳腺增生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内分泌激素紊乱、抑制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高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4月我院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乳癖散结胶囊饭后口服,4粒/次,3次/d,1个疗程为45 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心理疏导进行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肿块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肿块最大直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693,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61,P<0.01)。结论:心理疏导联合乳癖散结胶囊可显著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理疏导是该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情志干预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干预疗法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进行情志干预,对照组42例内服乳癖散结胶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0%,对照组治愈率26.2%(P0.05)。治疗组在减轻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改善月经、情绪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情志干预对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冯春  李丽  宫凤英  张强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1):11-13,1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自拟乳癖祛瘀汤治疗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自拟乳癖祛瘀汤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乳腺肿块大小及范围评分、乳房质地评分、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肿块大小及肿块范围评分、乳房质地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较前降低(P<0.05),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较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E2、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自拟乳癖祛瘀汤能改善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减小乳房肿块的大小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痛宁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理。方法: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宁组 ,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宁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宁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乳痛宁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卵巢健全乳腺小叶增生模型,评估Tamoxifen(TAM)对小鼠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E2)诱发卵巢健全小鼠乳腺小叶增生症,E2剂量为0.2mg/d肌肉注射,连续30d,以TAM0.5mg/d拌入饲料中,连续喂养30d。结果:模型组注射E222只小鼠均发生乳腺小叶增生病变,光镜下9只(41%)形态似人类单纯性小叶增生,6只(27%)形态似人类腺性小叶增生,5只(23%)形态似人类乳头状瘤病,2只(9%)形态似人类囊性小叶增生。其中上皮呈轻度增生12只(54%),高度增生5只(23%),不典型增生5只(23%)。预防组及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免疫标记:兔抗雌二醇阳性率41%,兔抗孕酮阳性率90%。结论:E20.2mg/d连续用30d,可造成卵巢健全小鼠乳腺小叶增生的新模型,TAM具有明显抑制和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标准正常家兔平均分为3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0.85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后灌胃,3次/d;大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3.4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后灌胃,3次/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处理10天后备用。然后采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 U/kg,1次/d)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模型,5分钟后分别记录各组家兔单相动作电位(m onophon ic action poten tia l,M AP)及心电图(ECG)。结果心安颗粒预处理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的APD50、APD90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的APA、VMAX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结论心安颗粒预处理可以延缓和减轻缺血家兔模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橘颗粒对SD大鼠和家兔乳腺增生的作用.方法 1)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取SD大鼠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制作乳腺增生模型后,连续给双橘颗粒30 d,末次给药后1 h腹主动脉采血5 ml测定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含量,并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2)大鼠足肿胀模型:取SD大鼠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左足爪中部皮下注射10%鸡蛋清0.1 ml,然后于0.5、1、2、4、6 h测量同一部位大鼠足肿胀度;3)家兔乳腺增生模型:取未孕雌性家兔,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 mg/kg,每天1次,连续25 d,随后肌肉注射黄体酮1 mg/kg,每天1次,连续5 d;从造模第5天起,双橘颗粒组和乳增宁片组灌胃相应浓度药液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1 h,心脏采血5 ml,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另取第2对完整的乳房,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SD大鼠注射雌激素后,乳房明显肿胀,乳头明显增高等现象.双橘颗粒各剂量组皆能降低乳头高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乳腺增生模型组动物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升高,孕酮含量明显降低.双橘颗粒10.0、3.0 g/kg剂量组能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橘颗粒各剂量组小叶缩小,腺泡数减少,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扩张不明显,分泌物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2)SD大鼠足肿胀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注射鸡蛋清后0.5、1、2、4、6 h,其左足注射部位肿胀明显,在0.5、1 h达到高峰,其后肿胀变轻,但至6 h仍未消退.双橘颗粒各剂量组有减轻足肿胀的作用,但1.0g/kg剂量组作用较弱,10.0、3.0 g/kg剂量组作用较明显,其各时间段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3)家兔乳腺增生模型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乳腺增生模型组动物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升高,孕酮含量明显降低.双橘颗粒5.0、1.5、0.5 g/kg剂量组能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血清中孕酮,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乳腺组织增生病理改变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双橘颗粒对实验性大鼠及家兔乳腺增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敷膏"对家兔乳腺增生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膏"对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已烯雌酚复制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给予"中药外敷膏"外敷治疗,观察"中药外敷膏"对家兔乳房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及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外敷膏"能明显抑制模型组家兔乳腺增生,减轻其病理变化,降低血清雌二醇的水平.结论"中药外敷膏"对实验性家兔乳腺增生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核冲剂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增生乳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消核冲剂组(中药组)、他莫昔芬组(西药组),每组15只.肌注苯甲酸雌二醇(E2)、黄体酮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模型复制后灌服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E2、孕酮(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CNA阳性细胞数目和阳性细胞面积中药组和西药组均明显减少.中药组各项指标的改变与西药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复方消核冲剂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够下调PCNA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