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李红教授认为本病由外感热毒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其病机主要为外感火热毒邪,热入血分,血热互结壅于颈前。李教授将SAT分为热毒外期、瘀热互结期、恢复期进行分期辨治,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纪放  王旭 《吉林中医药》2012,32(1):18-19
王旭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初由风热毒邪蕴于瘿络,气血壅滞所致;久则肝郁热蕴,瘿络瘀滞,或热毒伤阴,阴虚内热,或热伤气阴,痰气瘀结,颈络失宣,气血痰热互结于颈前而发.治疗以清热和营,化痰消瘿为原则.病初应注重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病久应加强养阴清热,化痰散结.常以自拟方“清热消瘿汤”随证加减.对于激素的使用十分慎重,主张一般不使用激素,如有已使用激素者可配合汤药逐步减少用量.  相似文献   

3.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感受炎热毒邪所致,热毒壅盛,灼津为痰,痰热互结,结于颈前。普及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对颈部的瘤肿有效。指出:强调早期诊治,局部宜冷敷;晚期宜热敷。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赵智强教授认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致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耗伤正气。病理因素涉及痰、瘀、湿、热、毒等。病机过程包括脾虚生湿、传导失司,郁而化热、湿毒为患,痰瘀互结、肠道异生,邪盛正虚、机体失养,而湿热蕴结为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故治疗方法主要为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常与软坚散结、凉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方法相配伍,并根据临床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5.
李红教授认为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多为热毒壅盛,血热夹瘀,提出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外,重视凉血的论治思想,并中西合参组方亚甲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有关。毒邪内伏,外毒诱发,内外合邪可致亚急性甲状腺炎,且热毒、痰毒、瘀毒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中大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毒邪表现,从毒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代文献、现代研究对毒的含义和在疾病中的作用基础上,探讨毒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相关性,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靶向用药,解毒排毒。  相似文献   

7.
朱敏敏  王华  曹正同  姚莉  郑光耀 《中国中医急症》2022,(6):1096-1097+1128
邵念方教授从热、毒、瘀的认识入手,逐步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与热毒瘀的关系。他认为外感温热病邪,邪气自外而内,首犯太阳,依据六经传化规律,侵犯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衡,日久化热,久之化毒,极易损伤心脉,火热炼津为痰,灼血为瘀,久病入络,可演变为痰热相搏,痰瘀蕴结,热、毒、瘀存在于疾病全程,三者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合病。并指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途径,临床自拟“心肌炎方”,随证根据热、毒、瘀的偏盛,不同发展、传变阶段进行加减,每获良效,为临床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治疗上西医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中医则立在治本。郭俊杰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肝经郁热,热毒壅盛为主要病机,治宜清热解毒,散结化瘿,消肿止痛,故自拟清热化瘿止痛方。临床施治时,以该方为主,同时注重分期与辨证,从肝论治,兼顾脾肾,虽立足中医,亦着眼药理。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红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多因外感热邪、热毒壅盛、血热夹瘀,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论治,在临床中屡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5,32(3):129-134
药物开合之性主要指辛散及酸收两个方面。其中辛散又分峻散、辛散、温散、凉散不同,酸收亦有止泻、敛汗、涩精、缩尿、止带、止血以及收敛肺气、心神的偏重。通过如此药性,论述了散、敛及敛散并用的临床用药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层单疱性角膜炎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8例(69眼)复发性、深层型单疱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6眼和对照组33眼,治疗组除用西药外,还服用中药外,还服用中药,随访14-3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57.5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30,8/19,P<0.05。结论:补散方能提高复发性、深层型单疱性角膜炎的治愈率,并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化瘀止血法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全面剖析了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病机特点.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基础;火热动血为瘀血,是出血之始动因素;离经之血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结果.提出了瘀血留着为本病的病理之关键与中心环节.从而在治疗上,确立了化瘀止血法为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根本大法.并探讨了这一治法的作用机制、特点、适应症,及临床上与其他止血法配伍运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对大肠癌术后II期和III期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口服中药防止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观察1年的时间,比较两组的1年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临床症状积分、KPS评分、体重和肿瘤标志物。结果:两组1年无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3个月即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9个月与对照组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6个月开始治疗组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个月开始治疗组KP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个月体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第9个月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直至观察结束,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化瘀法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II期和III期化疗后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KPS评分和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5.
益气化痰,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痰组、益气健脾组、化痰组,分别在夏秋季治疗,冬春季观察疗效。结果:各组总有效率益气为组为73.9%,益气健脾组为52.2%,化痰组为22.7%。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率(简称淋转率)、NK细胞活性、嗜中性细胞吞噬指数,益气化痰组有较显著变化,益气健脾组NK细胞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化痰组3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 医辨证分型观察,脾气虚、肺气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并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从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本病主要为郁、瘀所致,临床应用解郁活血法疗效显著。结论: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益气散聚法治疗早期糖尿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王文健教授运用益气散聚法治疗早期糖尿病验案3则。针对早期糖尿病气聚为病、不运不化的病理状态,采取攻补兼施的治则,以益气散聚为基本治法,使气血津液得以正常布散运化,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2.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黏度.促进微小血管网形成而增加远端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9.
王笑 《河南中医》2016,(12):2124-212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疏肝健脾化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有效率为60.47%,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ALT、AST、AL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HBe Ag转阴率、HBV DN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化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导师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收集导师多年临床组方,归纳、总结后发现清热解毒或攻毒散结之法常贯穿于始终。结合现代药物理论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临床常用七组抗癌解毒药对:(1)夏枯草、半枝莲;(2)石见穿、猫爪草;(3)金荞麦、蒲公英;(4)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5)山慈菇、浙贝母;(6)藤梨根、蛇莓;(7)全蝎、蜈蚣。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辨病与辨证、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发病阶段,结合癌毒的病机特点,灵活运用抗癌解毒药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