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小舟教授认为肝癌的病因是内因正气亏虚和外因外染疫毒相互作用所致,其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针对主要病机设立芪术抗癌方辨证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周教授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亦初步阐明了芪术抗癌方的作用机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术抗癌方对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质化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F-β1+芪术抗癌方1 mg/mL组,TGF-β1+芪术抗癌方2 mg/mL组等4组,显微镜下观察处理24 h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划痕实验观察24 h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Snail、纤黏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HepG2细胞加入TGF-β1后出现上皮间质化样多形改变,而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均能抑制这一细胞形态改变。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划痕愈合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而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划痕愈合百分比较TGF-β1组显著减小(P 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TGF-β1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降低,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和Snail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其中2组的Fibronect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GF-β1组比较,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Fibronectin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芪术抗癌方1 mg/mL组Vimentin、Snail表达水平,与TGF-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芪术抗癌方2 mg/mL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Fibronectin表达水平,与TGF-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芪术抗癌方对TGF-β1诱导的HepG2细胞上皮间质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临证选方配伍及其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医“证法方药”相关和“君臣佐使”制方原理为逻辑依据,以临床用方现象为经验背景,针对临证遣药组方涉及到的病证与立法、选方与配伍、药味与药量等主要环节,总结了中医临床选方和组方配伍的某些规律。由于方证病机和当前病证病机之间的吻合是直接用方的条件,“君臣佐使”制方原理和中药配伍经验是遣药组方的基础,因此深刻认识方证病机,特别是对病变趋势、潜在病机、相关方剂证候病机之间的联系以及掌握中西医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将会提高选用方剂的水平;而充分利用中药的一药多用、特殊功能药对、药量变化以及相反相成等原理则将大大提高处方疗效;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合用多方也是一个有效的用方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松龄教授根据近十年来中医药对脑梗死并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长期临床的经验,提出了该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痰浊、瘀血闭塞机窍的观点,并运用化痰祛瘀开窍方治疗脑梗死合并OSAHS,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从癌毒病机理论出发梳理了周仲瑛教授辨治肿瘤的经验,阐述了"扶正补虚固本"与"祛邪抗癌解毒"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以抗癌解毒为治疗核心,健脾和胃固本为辅的肿瘤辨治策略.结合癌毒易损正的病机特点,在扶正补虚中应尤为重视益气养阴治法和相关方药的应用,为临床抗肿瘤辨治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寒毒之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随着中医肿瘤病机理论体系发展,现代医家不断丰富寒毒与肿瘤发病、转移、治疗的相关性认识。寒毒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病机,以“癌毒”为核心,兼夹寒邪,治当温阳解毒。“温阳解毒法”适用于寒毒病邪,是选择既具有温里祛寒之功,又兼具抗癌解毒之效药物组方的对应性治法,是多种肿瘤各期辨证应用的复合治法,也是恶性肿瘤的临床主要治法。“温阳解毒法”所应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癌毒夹寒的复合病机,代表药物包括附子、干姜、桂枝、川乌、花椒等。  相似文献   

8.
燥证,是以津液减少、甚至枯涸为主要病机,以肌肤、毛窍等干涩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较为常见。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吴鞠通对燥证的论治各具特色,现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制方用药等方面探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作者临床应用仲景百合地黄汤的新思路和新经验。认为 :百合地黄汤是仲景治疗“百合病”的主方 ,此方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失和之病机而设。若谨守这一病机 ,便可将此方用于与“百合病”病机相同 ,而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的多种疾病 ,如此 ,可以扩大百合地黄汤的应用范围 ,充分发挥这一古方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作者应用此方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节结和干燥综合征等不同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目前公认的最佳中西医结合形式。作者在这一形式的框架下,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病机与西医病因病理相结合选方(选用成方)、制方(创制新方)。即在选方、制方用药时,既符合病人当时中医辨证的病机,又符合病人当时的西医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11.
秦裕辉教授系湖南省名中医、眼科专家,从医37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上睑下垂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多因禀赋不足,脾肾阳虚,睑肌发育不全而致升举乏力;后天多由脾胃气虚,升阳无力或气血亏虚,风邪客睑所致.秦教授认为胞睑在五轮学说中为肉轮,在脏属脾,脾与胃相表里,故本病多从脾胃论治,同时要将患者眼的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及体质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结鲁盈教授祛风除湿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风湿内扰证LN患者的医案,并查阅LN的病因病机以及风湿内扰证在LN中的理论渊源和辨证依据,阐述鲁盈教授以祛风除湿法治疗LN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应用,并附医案一则。[结果]鲁盈教授认为,外感风湿热毒和机体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发为LN,其中风湿扰肾是LN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实验室指标和肾脏病理活检均提示,LN风湿扰肾证的实质为急性免疫炎症性病变,故在临床中应准确辨识LN风湿扰肾证候,予以祛风除湿治疗,同时适当兼顾补虚、活血与清热。所举医案中,患者起病已久,以气阴两虚为本,此次因风湿内扰于肾,导致LN复发,故治以祛风除湿、益气养阴,兼顾补虚、活血与清热,疗效显著。[结论]鲁盈教授以祛风除湿法治疗LN,结合古今学术研究,理论依据充分,在临床应用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周仲瑛教授辨治颅内肿瘤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颅内肿瘤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风痰瘀阻、清阳失用。周老辨治颅内肿瘤以病证结合为主,重视基本病机辨证,临证围绕基本病机,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治疗强调标实急于本虚,祛邪先于扶正。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行宽教授应用宁心定悸汤治疗心悸经验。王教授认为心悸之病位在心,与肺、肝、胆关系密切,心之气营亏虚,肝胆失疏或胆虚气怯,痰气内停,或痰气蕴热化火扰动心神或胆腑,均可导致心悸。针对病机,遵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病怔忡宜温胆"思想,创制宁心定悸汤以补益气营,化痰清热,疏肝利胆,宁心定悸,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病案,总结王自敏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探析其从不同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同阶段、生活调护三方面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辨经验,并辅以验案佐证。[结果]王自敏教授认为脾肾两虚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根本,脾肾功能失调,精微外泄,水湿、湿热、痰浊、瘀血等浊邪潴留,乃发此病,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兼以祛邪,标本兼顾。根据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疾病始终。王自敏教授常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选方用药,并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辅以中药汤剂,以缓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阴虚阳亢、气虚、阳虚的证候。同时,王自敏教授亦重视生活调护,指出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感冒、防治感染、避免劳累,防止疾病复发。所举案例首诊时以脾虚湿盛、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治疗以健脾燥湿、理气和胃为大法;而后出现阳虚、外感之象,加以清肺补肾之品。患者久病气阴两虚,故宜益气、滋阴、养肾以调护机体,诊治过程以"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随证治疗3个月余后痊愈。[结论]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结合,其临床思辨经验值得广大后辈参悟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江苏省名中医黄煌教授运用薯蓣丸治疗化疗后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机为气血阴阳俱不足,夹有风邪。病位在肺、脾、肾,以调补气血,扶正祛邪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并偏重于扶正,寓祛邪于扶正之中,而薯蓣丸正是扶正与祛邪兼备之方,与肺癌的病症特征相对治。临床实践中常以薯蓣丸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常常佐以补肾之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刘教授论治便秘多从气虚、阴虚、血虚、肝郁气滞、胃肠积热等方面入手,认为胃气不降是便秘的基本病机,临证时重视调理气机,尤重通降胃气,重用生白术、蒲公英,而且善用药对。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肝郁气滞,刘教授治以疏肝行气通便,疗效颇佳。[结论]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重视通降胃气、调理气机,重用生白术、蒲公英,善用药对,经验独到,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9.
总结周端教授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经验。周端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常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宣痹化痰为基本法则。认为在临证加减时应辨证与辨病结合,总以辨证为主,可以合理恰当地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中西医相结合,并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刘颖教授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颖教授临诊,收集刘颖教授临床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的病例,对刘颖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辨治方法、取穴思路的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并列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刘颖教授认为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亏虚四方面,涉及经脉主要有胃经、脾经、肝经、膀胱经和任、督、阴跷与带脉,辨证时通过大便、兼症及舌脉情况辨虚实寒热及病变经脉,治疗上将患者按虚实分类,重视从带脉进行调节,强调疏调带脉经气;辨证选穴并配合大肠、胃或小肠的下合穴、募穴,以调畅腑气、补虚泻实;刺法以泻法或平补平泻为主。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为气秘证,治疗上以调节带脉为主,使其约束功能正常,联用大肠之下合穴及募穴以通降腑气,配太冲、气海、三阴交穴疏肝行气健脾,疗效良好。[结论]刘颖教授针刺治疗慢性便秘,辨证准确、选穴精当、思路清晰、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