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腰背酸痛,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或见足跟疼痛,男子遗精,女子经血减少或闭经,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沉细尺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安寐丹治疗失眠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寐丹一方原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 ,主治怔忡、不寐等症。 1998~ 2 0 0 0年 ,我们运用安寐丹治疗失眠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 ,男 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4岁 ;病程最长 4年 ,最短3个月 ;干部 3例 ,学生 4例 ,教师 9例 ,家庭主妇 4例。神经官能症 8例 ,常伴有头晕、气短、面色白光白、肢倦乏力、心悸、健忘、多梦易醒、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脉细弱等症 ;更年期综合征 12例 ,常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梦遗滑精、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等症。2 治疗方法予安寐丹…  相似文献   

4.
刘拴保  阎昱 《山西中医》1994,10(2):16-18
腹胀从湿论治七法晋中中医院(030600)刘拴保,阎昱一、温中法湿法脾为湿土,恶湿而喜燥,且易为湿困,故寒湿内盛,损伤脾胃之阳气,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而成腹胀。证见腹中胀满不减,或时作攻冲痞痛,遇冷或食生冷后胀甚,舌淡苔白腻,脉沉濡。方...  相似文献   

5.
肖劲 《中国针灸》2004,24(3):160-160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40例患者均排除声带小结、声带肿瘤及声带器质性病变,均经中西药及体针治疗,疗效不佳.辨证分3型,风热闭肺型:头轻微疼痛,发热,声音嘶哑,咽喉不适,咳嗽,或口吐白沫,口干,时有烦躁,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兼微黄或薄黄,脉浮数;肝气郁结型:声音嘶哑或失音,精神抑郁,胸闷,心烦易怒,胸胁胀满隐痛,失眠,或咽喉部有梗阻感,吞不下,吐不出,苔薄白,脉弦细;肺肾阴虚型:声音嘶哑,头昏,眩晕,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睡眠差,舌质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相似文献   

6.
阳痿中医分型证候标准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千  薛建国 《江苏中医药》2010,42(10):28-29
目的:收集阳痿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类,以期得出中医阳痿量化的辨证及证候标准。方法:随机调查143例阳痿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后发现,6因子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较为一致。结论:按6因子分析结果,阳痿可分为6个证型,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溲黄、脉细数、脉弱、舌质红、苔薄白为主症;肝气郁结证以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口黏苦、脉弦、苔腻为主症;肾阳虚证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脉弱为主症;湿热下注证以尿急尿频、盗汗、阴囊潮湿、脉滑、苔黄为主症;心脾两虚证以舌边有齿痕、口黏腻、梦多、少寐、失眠为主症;瘀血阻滞证以少腹胀痛、睾丸坠胀、舌暗、脉弦、焦虑为主症。  相似文献   

7.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8.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提示:气(阳)虚是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机。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要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等;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等;脾虚湿盛证主要症状: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膨隆、下肢无力、尿少等。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涤新 《河北中医》1991,13(4):46-47
痤疮是青年发育阶段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笔者根据近10年来的文献报道,现将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施治龚氏辨证施治200例,分4型。1、肺热型(丘疹型痤疮):症见颜面炎症丘疹、潮红,中央有黑头粉刺或脂栓。舌红、苔微黄,脉弦数。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热毒型(脓疮型痤疮):以炎症性丘疹与脓疮为主,多发生于丘疹顶端,周围有红晕,舌红,苔黄燥,脉数。用五味消毒饮加减;3、脾胃湿热型(混合型痤疮):丘疹色红多样,有脓疮,炎症显著,皮脂分泌较多,舌红润,苔黄腻,脉滑数。用龙胆泻肝汤加减;4、血瘀型(囊肿结节型痤疮):皮疹似黄豆大小囊肿、结节、疤痕。色红或紫红,苔薄白,舌淡红或有瘀点,  相似文献   

10.
业师吴品琮从事中医妇科临床30余年,尤对产后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从脾胃论治产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产后呃逆王某,女,33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产后3周,饮食不振,呃逆不止,面白唇淡,神疲气短,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  相似文献   

11.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临床工作者既要寻求病证的本质采取针对性治疗,还要体现人文关怀;既关注人患的病,更重视患病的人,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从心肝脾肺肾论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皮肤病,由黑素细胞破坏引起。现代医学对白癜风的病理机制研究尚未形成定论。对白癜风的中医治疗颇重视从肝论治,病因多为情志所伤;辨证多属肝肾不足;发病部位在肝经循行部位;从生理上讲肝主筋血;从治法上采用疏肝解郁、疏肝祛风的治则。  相似文献   

14.
肠病治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络,病理、生理及临床多个角度对从肺论治肠病进行探究,揭示了肠病治肺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指出:调理肺脏(补肺、清肺、宣肺、肃肺)在治疗肠道疾病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显现了中医理论诊治疾病时整体观念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袁莎莎  杨宏杰 《河南中医》2016,(8):1462-1464
在代谢综合征发病初期,脏络损伤较轻,痰浊瘀血内生尚浅之时,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可及时纠正损伤,调整气机,防治变证。另外,现代多项临床观察研究显示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改善胰岛素抵抗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应该遵循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大胆创新,开拓新思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典,在结合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改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目前中药复方在动物模型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采用现代循证医学方法开展相关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对代谢综合征近期预防、远期疗效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代谢综合征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17-318
陈小宁教授根据Hunt综合征发病、症状及预后特点,认为其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肝经病变在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将本病分为风热外袭、肝经湿热及气滞血瘀型。治疗时始终贯穿从肝论治,运用疏肝理气、清泻肝火和活血养肝等法,临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肺系疾病多见痰证,痰者由体内津液代谢紊乱所致,乃人体气化失常的产物.肺之病变以肺之气为中心,而气与痰又有内在联系.但肺病的治疗不能不治痰,也不能专治痰或专治气,应抓住痰这个主症,即肺病者,宜从痰论治,而痰者,宜从气而治;其次,治痰先治气,治气即调气,从气调肺,亦是遵循肺乃气脏的本意,将肺病与气、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辨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血尿病程较长,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热、瘀为标.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二者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肾阴亏虚,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损.肝火亦可下劫肾阴,致肾阴不足;肾阴亏耗,水不涵木,可引起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火旺,灼伤肾络而致尿血.从肝论治血尿,正是针对尿血的主要病机而设.但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治肝不忘调肾、伐肝亦需养肝、调肝勿忘活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蒋健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2):5-7, 34
情志不遂除可引起胁痛、脘痛外,还可引起心痛、胸痛、腹痛、腰痛、眉目痛甚至周身无处不痛;其病机除肝气郁结犯胃或气郁化火外,还与情志伤及心脾肾有关;疼痛的轻重变化可与心之躁寂有关。疼痛不仅与心理、精神因素互为因果,还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物质基础,可以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郁证疼痛的临床特征包括疼痛因情志波动而变化,具有功能性、多样性、广泛性、复发性、怪异性等特性,多表现为“不定疼痛”,从郁论治后可以缓解。郁证疼痛的病机包括但并不限于 “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痛证可考虑从郁论治。  相似文献   

20.
邪侵犯或自体表入里、或自口鼻而入,故而往往先影响肺,疫疠之气亦是如此,虽不属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六淫之列,但就其传播途径而言,或从口鼻而入,或皮肤接触而得,与外邪类似。由此可知,五脏之中,疫疠邪气来袭侵犯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卫失宣,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五脏六腑皆受其害。从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到埃博拉病毒的大面积传播,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危机到人类的生存,病毒变异速度之快,给西医治疗增加不少难度,而中医学不存在病毒变异的说法,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论治,而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从肺论治"更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