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健  姜国峰 《北京中医》2006,25(12):734-736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初期为肝细胞脂肪变性,中期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晚期导致肝硬化。近年来,ALD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我们以解酒保肝煎(自拟)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LD36例,取得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拉米呋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拉米呋啶治疗方案,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指标有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拉米呋啶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提高疗效,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俊岭 《河南中医》2009,29(4):389-39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应用,疗程据病情而定。治疗组在上述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疗程为1月。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8.2%,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史正彪 《河南中医》2014,(10):2014-20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为84.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aggregation,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 ratio,P-LCR),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各项血小板参数检测中,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DW、P-LCR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异常率比较,湿热蕴结证除PCT外其他各指标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的PDW与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大血小板比率增高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杰 《河南中医》2009,29(5):492-49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口服灌肠,30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平均有效疗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复发率和平均缓解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中药敷熨治疗骨质增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苏钊 《河南中医》2014,(3):499-5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随证加减。结果:对照组2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2.7%,治疗组3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钱国民 《河南中医》2011,31(11):1249-12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病例采用基本方并随症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月为1疗程,一般连服2-3月;外用方采用大承气汤和十枣汤加减敷脐,每日更换一次药物,连用7-10 d,西药采用螺内脂20-40 mg,每天3次,呋塞米20 mg,每天1-2次。结果:基本痊愈10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过量饮酒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饮酒过量或嗜酒者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及中病因病机研究概况,分别对酒精性肝病临床分期治疗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原因、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左璐  崔付超 《河南中医》2023,(5):660-664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联合肌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雯 《河南中医》2016,(4):667-66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疼痛视觉量表(VASP)、晨僵时间(morning stiffness,MST)及上肢失举度(upper limb loss,EUL)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治疗后的ESR、CRP、PLT及各项PMR评价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性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泼尼松总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NAFI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痰瘀互结证最少;NAFID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心绞痛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每日1剂,由许昌市建安医院制剂室制成每袋200 mL的药液,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DR积分、MMSE积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83.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R积分及MMSE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4个证型,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阻心脉型明显高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型(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心脉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单纯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大,病人不能耐受等问题。中医药治疗以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以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能改善症状,延缓病程,与西药联用可增效减毒等。文章通过论述以肝、肾、脾为核心,滋补肝肾为主,兼以醒脑开窍、益气健脾、化痰祛瘀等治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癌放疗期间中医证候变化的规律,探寻放疗引起不良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289例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放疗前、放疗30 GY、放疗后共3次的中医四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将患者分类并确定每类的证候要素,归纳出每类的中医证候,比较放疗期间中医证候变化特点。结果:放疗期间,肝癌的中医分型以5型为主,分别为:肝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脾虚证、阴虚证。放疗不同阶段常见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蕴结证在放疗30GY、放疗后较放疗前均显著增多(P0.05),脾虚证在放疗30 GY较放疗前显著减少(P0.05),放疗后较放疗30 GY显著增多(P0.05),而放疗后较放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郁气滞、血瘀证、阴虚证三类证候在放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疗前,肝癌患者以脾虚和肝郁气滞两型最为多见;放疗30 GY时以湿热蕴结证和肝郁气滞证为主;放疗后以脾虚和湿热蕴结两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