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通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海马区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利用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和凋亡神经细胞积分光密度(IO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组神经细胞AI和凋亡神经细胞IO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存活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损害减轻。结论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丹龙醒脑片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AI)、Mas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区Fas/FasL、TNF-α的表达。结果丹龙醒脑片能显著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假手术组有一定量的Fas,FasL、TNF—α表达,缺血后Fas/FasL、TNF—α迅速增加.丹龙醒脑片组显著抑制Fas/FasL、TNF—α的表达,模型组和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Fas,FasL、TNF-α表达可能是丹龙醒脑片具有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尼莫地平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CA1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Nestin 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丹龙醒脑方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组在治疗3 d和7 d后Nest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GFAP蛋白的平均灰度值减少(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对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有保护作用。丹龙醒脑方抗脑缺血损伤可能与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2及He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7.4 g/kg)、大剂量组(丹大组14.8 g/kg),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 d取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小组、丹大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能通过上调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调节Notch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h再灌注4h、24h、72h观察c-fos、c-jun表达及神经元坏死、调亡的变化规律。结果 再灌注4h c-fos、 c-jun及神经元调亡明显升高(P<0.01),c-fos和c-jun阳性蛋白表达在4h达高峰(P<0.01),随后在再灌注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os和c-jun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糖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0~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h后再灌注48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组)、脑I/R损伤组(I/R组:再灌注同时吸入67%N2+33%O2)、氢气(H2)治疗组(H2组:再灌注同时吸入67%H2+33%O22 h),每组16只。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严重程度并计算其梗死面积,尼氏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皮质区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H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AI、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AI、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尼氏体增加,Bcl-2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再灌注同时吸入高浓度H2可通过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及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改善大鼠脑I/R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对大鼠脑I/R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与Bax的表达,脑组织SOD、MDA和GSH-Px水平,以及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等评价EGCG的作用.实验分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GCG(高、低剂量)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症状、脑梗塞体积和脑组织水肿表现明显;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表达明显增加,但Bcl-2/Bax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上述这些指标在EGCG和尼莫地平组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 EGCG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病理机制并研究丹龙醒脑片(DLXN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夹闭2次,每次10min,中间再通10min。用跳台法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荧光法(HPLC)检测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明显增多,潜伏期明显缩短,学习记忆能力降低,Glu、Asp含量明显升高,丹龙醒脑片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1)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明显减少,潜伏期明显延长;(2)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明显降低。丹龙醒脑片组疗效与尼莫地平组接近。结论:丹龙醒脑片能调节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减轻其兴奋性毒性,保护大脑神经细胞,这可能是丹龙醒脑片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亚低温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细胞凋亡及p-Raf1、p-ERK1/2的影响.方法 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并加以改良,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联合亚低温组,每组10只,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72 h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凋亡细胞增多,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治疗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凋亡细胞及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刺联合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磷酸化Raf-1、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刺及针刺联合亚低温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p-Raf1、p-ERK1/2,减少细胞凋亡,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且联合组的脑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预处理缺血组(B组)和预处理缺血组(C组)3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短暂性脑缺血20 min作为预处理(PC,PC)后24 h给予永久性MCAO(PMCAO.各组大鼠均于第2次手术12 h(n=25)或24 h(n=5)后用红四氯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的体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前脑皮质细胞凋亡率,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前脑皮质c-fos mRNA和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组PMCAO后12 h、24 h脑梗死体积较B组减小(P<0.05);C组前脑皮质c-fos mRNA的表达高于A、B组(P<0.05或0.01,c-fos)蛋白的表达高于A组(P<0.01、低于B组(P<0.05), 而凋亡细胞百分率较B组下降(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即刻早期基因家族中c-fos、c-jun基因在缺血再灌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30min组和缺血再灌注后120min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组织中c-fos及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ALT、AST逐步上升(P〈0.05)。病理改变显著,细胞凋亡现象逐步显现。c-fos及c-jun的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30min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2h后表达水平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c-fos及c-jun基因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并可能与肝细胞凋亡与再生的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7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3 h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 6、12和24 h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TUNEL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24 h时血必净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6~24 h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或P<0.01);6~24 h尼莫地平组和血必净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24 h时血必净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yt 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尼莫地平组降低(P<0.01)。结论:血必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有抗凋亡作用,其抗凋亡效应与抑制Cyt C蛋白表达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淫羊藿苷和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和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苷防治组和尼莫地平防治组,检测各组小鼠自发活动和跳台成绩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149.2±34.6)次相比,脑缺血再灌模型组小鼠自发活动显著下降[(102.4±31.2)次,P<0.01]。跳台实验中假手术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为(6.45±6.35)s,24h后的错误次数为(1.36±1.21)次、下台潜伏期为(217.1±65.6)s;而模型组小鼠相应成绩分别为(13.09±5.94)s(P<0.05)、(3.91±2.43)次(P<0.01),(18.3±21)s(P<0.01)。淫羊藿苷(30、100mg/kg)或尼莫地平(20mg/kg)灌胃可明显提高损伤小鼠的自发活动,分别为(135.5±35.7)次(P<0.05)、(154.5±37.7)次(P<0.01)、(131.8±32.1)次(P<0.05);缩短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分别为(9.9±6.51)s、(7.45±5.45)s(P<0.05)、(10.55±7.49)s;明显减少小鼠24h后的错误次数,分别为(1.20±1.03)次(P<0.01)、(0.91±1.58)次(P<0.01)、(0.82±0.87)次(P<0.01);显著增加下台潜伏期,分别为(156.1±123.3)s(P<0.01)、(209.7±123.7)s(P<0.01)、(200.3±125.6)s(P<0.01)。结论淫羊藿苷和尼莫地平可阻遏脑缺血再灌损伤致小鼠行为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后,凋亡即刻基因cfos、cjun在视网膜各层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明确凋亡即刻基因和RIR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中央动脉结扎方法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min,解除结扎,建立RIR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0,1,3,6,12,24h作视网膜石蜡切片,cfos,cjun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缺血组未见cfos、cjun表达,RIR后,视网膜神经节细层(ganglioncelllayer,GCL)和内核层(innernuclearlayer,INL)1h开始少量表达(P<0.05),3h达到高峰(P<0.05),6h开始下降(P<0.05),24h几乎趋于正常组表达(P>0.05)。而外核层(outernuclearlayer,ONL)几乎无阳性表达。结论:cfos、cjun参与RIR损伤发生,RIR中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存在凋亡征象,尤以3h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每组又分为8个亚组(n=6),于复灌后0、0.5、1、2、4、8、12和24h取材,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c-fos、c-jun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Ki67和Sub-G1。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血清ALT、AST在复灌后的0.5 ̄8h组明显降低(P<0.05);Ki67在复灌后的0.5、1和2h明显升高,24h明显降低(P<0.05);Ap指数在复灌后的1h以上明显降低(P<0.05);IPC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较IR组低,其中c-jun在0.5、1和2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地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这种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即早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