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陈汤对轻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轻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后,随机分为二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酒等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陈汤中药散装配方颗粒,1剂/日,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体质类型及实施脂肪衰减参数(FA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 3个月随访结束后,二陈组平和体质人数增加了11例,对照组平和体质人数增加了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陈组患者FAI、TG、LDL-C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对照组FAI、TG、LDL-C水平与疗程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陈组整体FAI、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陈汤对轻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有一定改善作用,它可不同程度降低此类患者FAI、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建议,干预组采用中医健康教育、中药饮片、耳针、运动干预等社区综合干预,1 a后采集调查问卷及BMI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B超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晓率为67.3%,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00);对照组知晓率为33.9%,与1 a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观察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的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02,0.006,0.042),而总胆固醇的水平较干预前亦有所降低,但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543);B超结果改善率为6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医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知晓率,对轻中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非酒精脂肪肝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3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观察彩超诊断分级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脾虚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主要以轻度为主,占62.5%;脾虚湿滞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轻度占53.7%,中度占29.3%,重度占17.1%;湿热困脾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主要以重度为主,占39.3%。不同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分级结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困脾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高于脾虚湿滞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的彩超诊断分级结果与中医分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中医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5):520-52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均予以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ALT、r-GT)方面优于对照组,并降低TG;两组均能提高肝/脾CT值(P=0.000、P=0.002)。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症型与彩超指标的联系,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接收的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分型和彩超诊断分度,观察不同证型患者与尿血酸(UA)、血糖(GLU)等彩超指标的联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型的发病率高低顺序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此外轻度患者多为中医肝郁脾虚型,中度患者多为脾虚湿滞型,而重度患者多为湿热困脾型,且彩超分度的证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脾虚湿滞型患者的GGT升高比较明显,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彩超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彩超的各项指标能为中医证型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脂肪肝的发病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肥胖、高脂血症常存在高粘滞血症。为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称脂肪肝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我们对 79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分别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并以不嗜酒的 3 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79例中男 46例 ,女 3 3例 ;年龄 1 9~ 70岁 ,平均 50 .6± 9.8岁。均来源于脂肪肝专科门诊及中医门诊 ,符合脂肪肝的 B超诊断标准〔1〕,并根据 B超图象表现区分〔1〕,轻度 3 1例 ,中度2 8例 ,重度 2 0例。均无嗜酒史 ,并排除糖尿…  相似文献   

10.
周晓明  王环  王洋 《四川中医》2020,38(2):105-107
目的:观察痰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肝功能、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观察组予痰湿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AST、ALT、GGT)、血脂指标(TC、HDL-C、LDL-C、TG)、体重及FAI。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TG、LDL-C、TC、ALT、AST、GGT、FAI值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MI和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脂肪沉积,是治疗NASH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肝郁脾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近年来对于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教材、教参诊断标准,指南、规范诊断标准,临床调查得出的标准,文献分析得出的标准等几方面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脾胃升降相合有赖肝气疏泄正常。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精神紧张可改变肠道的消化间期动力(MMC),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服用西酞普兰(喜太乐)治疗,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医根据个人体质特点、临床症状辨证论治斑秃,副作用小,复发率低.观近年来大量文献,中医对于斑秃尚未有统一的、公认的辨证分型,治疗都是各家之言,通常参考古代经方及个人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验方,采用内服为主,外用为辅,内外相结合的手段来治疗,“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始终为斑秃的基本分型,补血养血益气,滋补肝肾是治疗斑秃的基本法则.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使斑秃的分型与治疗更完善更规范,制定出有效、更安全、复发率小的治疗方案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NAFI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痰瘀互结证最少;NAFID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肾阳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用助阳舒心方治疗,对照组50例,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周、4周、6周时的变化以及证候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6周时的证候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6周时对神疲乏力、性欲减退、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的减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情绪低沉、兴趣减退、善惊易恐、思维迟缓、少言寡语、舌体胖大的减分值与对照组相当(P0.05),对意志减退的减分值不如对照组(P0.05)。结论: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适宜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的方证相应动物模型。依照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抽提适宜于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大鼠动物模型评价的证候、确定积分,根据药证相符原则选定逍遥丸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为模型反证药物,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血清,并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高脂低蛋白饲料及食用乙醇进行诱导;共7 d。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大鼠的体重、食量、饮水量及一般观察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检测大鼠血清ALT,AST,PA,TBIL,TBA等肝功能指标的水平,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造模1周后,各模型组的大鼠均达到明显急性肝损伤程度,且大鼠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TBIL和TBA含量升高,PA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各模型组的大鼠均出现炎细胞浸润、嗜酸性变或嗜酸性脂肪变,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腹腔注射猪血清+高脂低蛋白饲料(89.5%玉米粉、10%猪油、0.5%胆固醇)+10%食用乙醇连续造模7 d,经药物反证,可建立拟临床肝郁脾虚证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具有成模耗时短、死亡率低、动物状态与临床患者证候表现相近等特点,可适用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