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及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这两种病的常见症状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证型。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梁运通编《金匮释按》解释为“短气是因胸痹、心痛而发生,凡病已发,或初起病势较急者,短气为伴发症状。”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对此解释引《金匮要略论注》等著作认为短气属痰食中阻,气机壅滞之实证。尤在泾也在其《心典》中对此解释说“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急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  相似文献   

2.
短气是临床常见症状,有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张仲景在临床中极其重视短气这一症状,在《金匮要略》诸多条文中提及,并用短气症状的出现来反映和揭示病机。本文对《金匮要略》中短气症状进行病机分析,有助于临床辨识疾病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满""燥""青""涩"四字,即"瘀血"的四大主症。然而若是遵循教条主义,受原有理论框架的束缚,就会固步自封,有失偏颇。瘀血的临床表现除了胸腹胀满疼痛、口干舌燥、舌色青紫、脉涩不利外,还可有痞块、感觉麻木、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痈疡、胎动下血、神志异常等诸多症状和体征,前者是辨证的基准,后者为鉴别的补充;前者是共性,后者是个性;前者是对普遍性的归纳,后者是对特殊性的演绎。《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也是学习传统中医药的必读之书,但是惟有理论联系实践,从书本到临床,再从临床实践回味经典理论,反复实践,反复研读,不断加深理解,才能逐渐领略其博大精深之处,才能寓发扬于继承之中,才能让经典成为提升自身的中医学理论水平和诊疗技能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丁肇卫 《河南中医》2011,31(6):572-573
“因”字在《金匮要略》中用作动词使用时,多做谓语,表示“因袭”“遵循”“依靠”等;用作介词时,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发生的原因,可译成“因为”“由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发生的依据,可译成“利用”“随着”;用作连词时,可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就”“便”“于是”等,或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作“因为”“由于”“因而”,或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可译作“且”“而又”等。  相似文献   

5.
浅谈《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辉 《河北中医》1999,21(3):159-160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证有不同的解释,在分析桂枝附子汤证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简释,并对方中白术的功效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阴阳毒"之病机在于"毒邪"从口鼻咽喉进入机体,毒邪蕴于咽喉,所以均可出现"咽喉痛"症状,如果邪气停聚与表,在表浅者,阳气热盛而壅与上,故出现斑似锦纹;若邪气由咽喉要道直入里,出现气血凝滞不通,阳气无法到达头面四肢,所以头面四肢失去阳气的温煦,出现面目青,周身疼痛等症状。《金匮要略》采用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阳毒加用蜀椒之辛热之品,阴毒反而将其去除。一些医家认为是因为错简,以徐大椿、王孟英为代表。但也有医家并不那样认为,以赵以德、尤怡为代表。笔者认为并不是错简,张仲景在"阴阳毒"这一治疗上,体现的是辨病结合辨证来治疗,以"升麻鳖甲汤加减"贯穿前后,阴阳毒总为"毒邪"侵犯机体,用升麻为君药解百毒,当归、鳖甲养阴、活血,行瘀。甘草清热解毒。阳毒用蜀椒、雄黄之阳性同气相求引上犯之火热邪气下行。阴毒去之在于其二者的辛热之性恐让阴气受损。体现了一病用一方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8.
李逸梅 《河南中医》2014,(9):1652-1653
张仲景在肠痈病的治疗上谨守病机,以气滞、血瘀、热毒三者为中心,在辨证当中善于识证,辨别疑似,纲目清晰,通过跟各种疑似病症的的相互辨识,进行区别,并指导其具体治法的运用;在遣方用药方面,张仲景以寥寥数药,合成经方,根据临床实际加以制裁,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郭一多  刘静毅 《河南中医》2009,29(9):839-840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组方用药,十分巧妙,用法用量缜密权衡,如附子生用,取其回阳救逆,附子炮用,取其温阳散寒,炮附子重用,取其祛寒湿痛,炮附子轻用,取其寒热错杂,炮附子常用,取其温肾化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分病的本质,方法:以方测证,与条文结合,解读气分痛本质,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病位.结果:气分病本质为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气滞饮停;基本病变脏腑在肺、脾、肾.枳术汤证是气分病的一个鉴别诊断.结论:以方测证方法能很好解读气分病本质,且与临床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放疗治疗脊椎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治疗的脊椎转移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Co60-γ射线远距离外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率86.67%,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放疗治疗脊椎转移癌止痛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6.7%,治疗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形态和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笑欢 《河南中医》2016,(8):1323-1325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液体,抑制胰腺外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及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 L加生长抑素3 mg,持续静脉滴注,速度为20 m L·h-1;生理盐水100 m L加兰索拉唑30 mg,静脉滴注,质量分数5%葡萄糖500 m L加加贝酯0.2 g,静脉滴注,视病情轻重运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内服及中药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10):1678-1679
心肺阴虚时神无所养,魄无所藏,百脉失养,以致悲喜不自知,行为相矛盾,如有神灵作祟,心肺阴虚生内热,内热生虚火,虚火扰心神,从而导致心神不安,饮食、行为失调,感知冷热矛盾。心气血内虚,心脉失于充养,又受外界惊恐刺激,使血气逆乱而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出现精神惶恐,卧起不宁,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症状。心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液使水液疏泄失调,上凌于心致使心阳被遏,阳气欲发不得,病者出现心情烦躁,忐忑不安的症状。肝阴亏虚则魂无所归,故本病的特点是心中烦扰,郁郁不宁,不能安然入睡。脾阳虚衰,湿从寒化,不能消化食物,当饱食之后,食物得不到运化使气滞阻滞不畅而烦闷。实邪阻肺时,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使肺气壅滞于内,气机不畅,其气化燥,使人喘息而烦躁不安。湿热内蕴中焦,脾胃升清降浊失常,浊湿不降上冲于心,加之内蕴之热,上扰心神,轻者心中郁闷,烦热不安,重者心中烦乱,反复颠倒,莫可名状。肝经湿热则心中懊恼,心烦症状更为明显。寒饮搏结胸胃,胸阳阻滞,欲伸不能,邪正相搏,气机逆乱,病势欲出不能,欲降不得,以致心胸烦闷不堪,有无可奈何之状。肝气郁滞,血行不畅,使肝失条达之性,郁不得舒,气不能畅则烦躁易怒脘腹胀满。临床治疗伴有情志的疾病可以从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入手,达到精神内守,神安志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164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彩超确诊,近2个月均未接受过任何卵巢囊肿方面的治疗,且无其他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红金消结组各82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红金消结组给予红金消结浓缩丸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囊肿体积优于红金消结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红金消结组(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6.34%,红金消结组有效率78.00%,联合治疗组优于红金消结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疗效显著,可明显缩小单纯性卵巢囊肿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林燕萍  叶柏 《河南中医》2016,(6):945-946
痰饮形成的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因此若盲目使用攻伐之法则不但痰饮不去且脾胃更伤。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经久不愈实为痰饮作祟,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机,书中关于痰饮病总的治疗大法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可知脾阳得健运,痰饮得化,饮为阴邪,得温则行,温药亦可振奋阳气,运行水液,可谓一举多得,"和之"也寓有用药当刚柔相济之意,刚药可燥湿暖土,柔药功擅益胃养阴,然过于刚燥消耗阴液,过于温补滋腻碍湿,因此临床当注意配伍得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有效率为51.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宫萍  谢芸  姚成增 《河南中医》2022,42(3):337-342
目的:系统评价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筛选相关文献,采用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及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数据,运用Review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