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针灸有专门和散在的论述,该内容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本文从6个方面对其针灸学术思想进行探析:①遵从<内经>旨意,提倡防病早治②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③临证灵活选法、针灸药物并重④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⑤重视奇穴、首创阿是⑥辑录针灸处方、指导后世临床  相似文献   

2.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初医学的代表作,其内容广博,影响甚远。其中的灸法内容,代表了唐以前及当时灸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针灸的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备急千金要方》的论灸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消渴病探讨,总结出其对消渴病的证治规律是:强调清热养阴,临证喜用桥楼根;深谙阴阳互根,虚热不忌温肾阳;主张防治结合,重视痈疽并发症;节慎胜于治疗,三禁酒面及房劳。并分析了其组方用药规律,希望对消渴病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备急千金要方》书中面药一章共81首方剂,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芷、白附子、川芎、葳蕤、土瓜根、茯苓、杏仁、猪胰、藁本、白术、冬瓜仁、鹰屎白、商陆、白蔹和桃仁.药物用法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以外用为主,此外还有热瓦熨法、冻凌熨法和炼脂法.使用频次5次以上的药物以温性、平性居多,其次为寒性药,无热性药.药效多为消肿...  相似文献   

5.
张绍华  符文彬 《中医杂志》2011,52(9):803-804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有大量的灸法治疗疾病的记载,根据相关文献和论述,对孙思邈在灸法灸量方面的问题进行概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李培修 《光明中医》2012,27(10):1958-1959,1961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根据《内经》四时养生理论,兼收老、庄修身养性思想,结合自己养生经验,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总结出修身养性须以"善"、"德"为本。要"性自为善",要有德行。如果:"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强调:"人知止足",要求彻底戒除养生"五难",提出"常欲小劳"动静结合的养生观,指出人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对饮食药饵亦提出了具体要求。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推拿按摩,调气内视等方法。只要坚持操守上述养生功法,就可达到"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的最高养生境界。他的这些思想和经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其中对人的养性、衣食住行、个人卫生保健等方面,叙述得相当系统和全面,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他的学说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至今仍有指导和实用价值,是现代医学和老年养生保健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黄霏莉 《江苏中医》1997,18(7):41-42
本文就《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二书有关中医美容的内容,论述了孙思邈对中医美容发展所做的贡献。体现在:(1)收集美容药方;(2)精研养生美容;(3)涉足它法美容。  相似文献   

9.
刘毅  郝彧  王怡  李媛 《天津中医药》2011,28(3):224-226
膏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它的应用范围。孙思邈收集的膏剂是现存中医药文献记载隋唐以前膏剂之大成,通过对江户版《备急千金要方》中以"膏"命名的药方进行归纳,并结合临床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在医学领域的贡献是多个方面的,而对方药的研究正是他对医学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以方剂和方论为主要形式系统地总结了自《黄帝内经》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收载的方剂达6500余首,这些方剂构成了两部巨著的主体内容。毫无疑问,如果想要研究中古时代的中国医学,就必须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作为隋唐时期医学家中的集大成者,对儒、道、释均有涉猎。若对三家做一比较,儒家是入世的,强调的是仁义道德,道教是出世的,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佛教是超世的,突出的是慈悲为怀。相对于儒家的入世,孙思邈无疑是超脱于世外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孙思邈可能是想出世的,他向往着闲云野鹤的清修生活,丝毫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他放心不下天下的劳苦大众,苦口婆心的讲述着"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之道;孙思邈是绝对没有超世的,但毫无疑问,他的思想是超世的,他秉持着慈悲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是睿智的,他博采众家之长,将三者融合进《备急千金要方》中,以诠释他的大医之道,生命之道。总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这一最终目的,用孙思邈《千金方·序》中的话来总结,那就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治疗颜面损美性疾病80首方剂药物规律研究,分析孙思邈治疗颜面损美性疾病的用药特点.方法:以《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治疗颜面损美性疾病80首方剂为研究对象,对方剂的用药、剂型、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剂型、治法等.结果:白芷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白附子、酒、川芎等;药物归经以脾胃经和肺经为主,肝经次之;温性药物较多,甘、辛二味占多数;所用药物多有祛风、燥湿、利水、化痰、散寒、活血、行气、通经等功效;用糊剂进行敷涂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颜面损美性疾病发病在浅表皮肤,多属肌肤失养,可从肺脾论治,可用甘温、辛温药物治疗,取其温经通络、调达气血之意,使用糊剂有利于药物吸收,且保护创面、维持皮肤湿度.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作,书中不仅载有各科疾病处方,亦记载了大量针灸学内容,其主要针灸学术特点反映于这两部书籍之中,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经穴理论发挥、针灸治未病、灸有生熟说、针药结合及针脉结合、完善刺灸法、辑录针灸处方、擅用外治法七个方面来阐述孙思邈之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中医文献研究方法,从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老年、专科护理技术和消毒防疫等方面探讨《千金要方》中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作为伤寒八大家之一,其对伤寒学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为伤寒学说能够流传于世作出巨大贡献;②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③发展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方法;④奠定三方为纲的基础;⑤发展了儿科伤寒和妇科伤寒;⑥遵仲师制方之法,在实践中发展经方。  相似文献   

16.
王新彦 《河南中医》2015,35(2):249-250
孙思邈以象论天人相应,以象论寿夭,善于借梦象来诊断脏腑的疾病,以望面色来诊断五脏病证,擅于透过脉象、脉形等判断机体状态,据象选方择法,还运用象思维发明导尿技术,用于尿潴留的急症处理,运用苇筒灸治中风口歪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孙思邈代表作《千金方》中艾灸治疗妇科病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对《千金方》中有关艾灸治疗妇科病的条文进行提取,根据艾灸方法、疾病种类、病名、选取穴位、归属经络、穴位分类、所在部位、灸量等各要素进行归类,构建孙思邈艾灸治疗妇科病的应用规律数据表。结果:发现艾灸治疗在妇科病应用广泛,治疗疾病主要以赤白带下和不孕为主;腧穴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五输穴和募穴居多;经脉以冲任二脉、肝经和肾经为主;在部位上主要应用于下腹部;在灸量上,单用艾灸以一百壮应用频次最多,其中募穴和交会穴都以一百壮为主;针刺与艾灸合用的艾灸壮数多为三壮。结论:孙思邈《千金方》艾灸治疗妇科疾病与现代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其应用规律对现代临床及科研具有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邴守兰 《河南中医》2012,32(6):687-688
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医家临证须“知针知药”,这一思想融贯于各篇具体病证的论冶当中,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善于用意者不拘于一法一方,针、灸、药并重亦非机械的合用,须权衡诸法之长,取长补短,方能达到整合运用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9.
《千金要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有关治疗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此书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伤寒,即可指疫病,具有传染性。仲景之书用药痕迹保留在《千金要方》中,隋唐时期丰富的医学文献对于伤寒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炼并分析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选穴用经特点与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近十年(200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18日)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相关临床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选穴用经特点与规律。结果: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8篇文献,通过统计分析针灸治疗本病:①选用频次居前4位的腧穴依次为:中极(8.3%)、次髎(8.3%)、关元(8.3%)、三阴交(8.3%);②选用经脉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37次)、任脉(34次)、足太阴脾经(14次)及足阳明胃经(8次);③选穴部位多集中在腹部(34.9%)及腰骶部(32.1%);④特定穴中以交会穴(30.0%)、募穴(22.2%)、背俞穴(12.2%)为主;⑤处方多由8-10个腧穴组成(55.6%)。结论: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常以中极、次髎、关元、三阴交为主,以经络结合脏腑病位辨证为主,选取处方时既考虑调整脏腑功能,又针对关键病理环节,以辨病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采用局部取穴、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