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产地肉桂及桂枝中有效成分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亮亮  刘子琛  李慧  王弘  陈世忠 《中草药》2007,38(7):1094-1096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幼嫩枝条,肉桂为其干燥树皮或粗枝皮,主产于广东、广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和平冲降气的功效[1]。《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有TLC鉴别,本实验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及肉桂中香豆素、桂皮酸  相似文献   

2.
百家园     
重新认识肉桂“发汗解肌”作用由于《伤寒论》桂枝汤有“发汗”、“解肌”之功,且以桂枝为君并名方,故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已为历代医家公允。但据考证,仲景方中所用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干或粗枝之皮,即今之肉桂。因此,如果说《伤寒论》所用“桂枝”能够发汗解肌,那么现在所用的中药肉桂亦同具此功。鉴于这种观点与目前教科书的内容出入较大,故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肉桂发汗解肌之功由来己久。笔者曾考证,唐以前本草记载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干或粗  相似文献   

3.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性甘温,入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在张仲景的《伤寒论》112首方剂中冠以桂枝的处方有24个,在70味中药中,桂枝的使用次数高达43次,仅次于甘草。桂枝及其组方已广泛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现仅对其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应用加以解析,翼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一 《光明中医》2010,25(8):1546-1546
<正>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等功效。其内含挥发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64.75%,还有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  相似文献   

5.
桂枝(RamulusCinnamomi)为樟树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含挥发油(桂皮醛和桂皮油)、鞣质、粘液质和树脂等。其中,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通过发汗而加速体热外散而起到解热作用,并有中枢性和末梢性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液流向体表,也有利于散热;桂皮油有镇静镇痛作用[1]。有关桂枝的作用,《伤寒论》中论述颇多。就桂枝的功效而言,本属解表药,但由于仲景用药灵活变通,使桂枝的运用远远超过了解表的范围。有人对其用法进行了总结,作用可达11种之多[2,3]。概括起…  相似文献   

6.
肖灵芝 《光明中医》2015,30(2):413-414
桂枝是传统中药材,属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温中散寒、通阳利水的功效,中医很早就有桂枝组方入药的记载。本文对桂枝的活血机理与配伍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古今医家对《伤寒论》桂枝汤方证病机与作用机理的认识,无不与方中桂枝发汗解肌及其配伍药物的作用相关.然据笔者考证,唐代以前本草记载的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干或粗枝之皮,即今之中药肉桂[见《中药通报》1988;13(10):7];仲景方中所用桂枝亦为今之中药肉桂无疑[见《江西中医药》1989:(2):43].鉴于目前所用桂枝与肉桂的药用部分与功效主治不尽相同,历代医家的立论根据有异,故重新认识桂枝汤方证病机与作用机理,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温,味辛、甘,能发汗解肌、温经通阳、通行十二经。《伤寒论》113方中,所用药物有82种,直接运用桂枝者达42方,约占37.2%。张仲景灵活广泛地应用桂枝,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受其启迪,笔者在妇科临诊中灵活应用桂枝,兹将心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范琴舒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18-718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温,味甘辛,通行十二经,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言其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治风寒表证、风湿痹证、胸痹痰饮、经闭症瘕、小便不利”等功用。  相似文献   

10.
桂枝,药用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本经》曰:"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经疏证》曰:"和营、通阳、下气、利水、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医方之祖  相似文献   

11.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桂枝与肉桂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桂枝、肉桂指纹图谱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桂枝、肉桂样品指纹图谱轮廓相似,但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差异,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桂枝.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桂枝、肉桂质量的依据.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可以用来区分大部分桂枝样品(<23)和肉桂样品(>23).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差异.本研究为桂枝、肉桂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进业 《河南中医》2020,40(2):171-173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脏病变更适合用肉桂进行治疗,桂枝更适合治疗肢体经络病证。药理试验测得肉桂、桂枝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肉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桂枝的2倍。现代用的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细长或幼嫩的枝条),切片切段后去皮是不现实的,且去皮后木芯所剩无几。现代用桂枝不去皮(此指全部皮层),而其疗效是明确而可靠的,肉桂、桂枝及桂枝汤类方在临床中大量使用,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基本等同于现代用的肉桂,而不是现代用的桂枝,其去皮也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相似文献   

13.
桂枝、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群  陈飞龙  罗佳波 《中药材》2002,25(4):257-258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桂枝、肉桂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肉桂挥发油中10种成分在桂枝油中未检出,而桂枝挥发油中16种成分在肉桂油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桂药材中肉桂酸、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4种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在肉桂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肉桂酸为内参,建立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与肉桂酸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其他3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肉桂药材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该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RSD<3.0%);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3种化学成分相对于肉桂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52、2.16、2.32;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肉桂药材及其相关复方产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局部注射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足跖厚度以及血清中NO、SOD、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味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作用,但配伍应用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附子或桂枝,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结论①附子与桂枝配伍在抗炎、镇痛、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揭示了其"相须"配伍的科学性。②发挥镇痛、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同为附子桂枝9∶4;发挥抗炎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为附子桂枝3∶2。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对经典名方中桂类药材的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可知,桂类药材最早以"箘桂"和"牡桂"之名,分2种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其中箘桂经历"囷桂-箘桂-筒桂-菌桂"的演变,南北朝后增添了一种半卷多脂的"桂",但三者用时罕有分别。桂枝、肉桂之名至唐代才出现,均以嫩枝皮且去外层栓皮为佳,并多以"桂心"之名入药;宋元以来桂的药用部位逐渐分开,肉桂为桂的枝皮或小树干皮,嫩枝皮则为桂枝,再嫩者为柳桂,宋代将前朝称谓统一为"桂枝";明清后肉桂为干皮入药,嫩枝则为桂枝;近代以来《中国药典》规定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嫩枝条,肉桂为其干燥树皮。从历代所记载的植物形态及其附图,结合历代所述的产地分布情况,历代入药主流植物应为肉桂C.cassia,但还有其他肉桂组植物各地亦做桂入药,如浙江桂(浙樟)C.chekiangensis、钝叶桂C.bejolghota、川桂C.wilsonii等,历代多从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不同,综合加以区分不同类别。历代产地记载多为今我国广东、广西及越南等地,并奉为道地。桂类药材采收炮制的方法古今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为一味多功效中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桂枝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常用的四类药对分别为辛温解表类桂枝-麻黄、桂枝-柴胡药对;活血通络类桂枝-茯苓、桂枝-桃仁药对;调和气血类桂枝-白芍药对;温达通阳类桂枝-附子、桂枝-黄芪、桂枝-甘草药对。配伍后,药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桂枝-麻黄配伍后,两者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产生了单味药中没有的化学成分;桂枝-柴胡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量与配伍比例有关;桂枝-茯苓药对、桂枝-白芍药对、桂枝-附子药对中的有效成分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桂枝-黄芪、桂枝-甘草配伍后,黄芪及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增加。不同药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桂枝-麻黄药对可发汗解热;桂枝-柴胡药对可镇痛;桂枝-茯苓药对具有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桃仁药对可抗凝血;桂枝-白芍药对可抗炎镇痛等;桂枝-附子药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桂枝-黄芪药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甘草药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等作用。本文对桂枝四类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桂枝药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肉桂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85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进而诱发心肌损伤,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50 mg/kg)和肉桂组(0.75 g/kg)。灌胃给药26天后,将动物麻醉,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量心电图;分离左心室并称重,计算左心质量指数(LVW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脑钠尿肽(BNP)水平;定磷法检测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HPLC检测心肌能量产物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单磷酸腺苷(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左心质量指数和血清GLU、TC、TG、LDL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心电图QRS波群、P-R、S-T和Q-T间期延长,心率减慢,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和PCr、ATP、ADP、AMP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肉桂组大鼠血清TC、TG、LDL和BNP水平显著降低,心电图QRS波群、P-R间期明显缩短,心肌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和PCr、ATP和ADP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肉桂可能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桂枝辛温解表,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的代表药。《伤寒论》太阳病篇以桂枝为主要药物的组方有35首之多,体现出它在治疗外感病中的重要地位。从张仲景广义伤寒角度理解,"温病""暑病"等均为"寒毒藏于肌肤"遇时而发。因此,桂枝辛温散寒、发汗解肌之法不仅适用于伤寒病证,而且对于"因寒而发"的诸多天行时疫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后世医家秉承张仲景桂枝法治疗伤寒中风、寒饮咳喘等,并丰富了其治疗范围,应用于风温、温疫、疟疾、痘疹等病证。特别是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提出了用桂枝"领邪外出",以汗法"通其郁闭"等法则,扭转了宋代以来"疑麻(黄)桂(枝)不用"的偏见,很好地诠释了桂枝治疗温病时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桂枝药材中苯丙素类(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桂枝适宜干燥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苯丙素类化学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晒干、阴干及3种现代加工干燥方法后桂枝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微波干燥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阴干、晒干、低温热风干燥有利于桂枝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以干燥时间、化学成分含量、外观性状、气味等为评价指标,确定热风干燥50℃为桂枝药材较为适宜的现代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