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近10年耳针、腹针、头针、手针等多种微针系统疗法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概况,发现该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上的独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微针系统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椎五针”为主埋线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6周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83.3%(25/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利用针刀、微针剪、圆头针在颈部压痛点及会穴处行切割、铲削、剪切及弹拔等手法,治疗1次,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52例,显效3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4%.结论:针刺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肯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郑永然 《河南中医》2014,(11):2154-215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常规针刺法、特殊针刺法、单穴为主针刺法、腹针疗法、电针疗法、针罐疗法、针推疗法、针药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刺配合牵引疗法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百会穴,并加施温针.结果 治疗20次后,治愈10例,显效14例,愈显率80.00%.结论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夹脊和颈第三线针剌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耀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2组均能肴效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但针刺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剌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观察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结论:牵引温针推拿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卢荣  杜小正 《河南中医》2020,40(4):637-64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0例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25例,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疗法,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且在治愈显效率上浮针疗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加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推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2.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刺激作用可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从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并能改善椎动脉供血情况,使脑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针灸亦可通过改善大脑皮质抑制状态,增强代偿功能,而提高皮质细胞的基本电活动。以此达到改善并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各种症状的目的。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腹针,而耳针、眼针与腕踝针的应用较少或仅作为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用现代临床试验方法研究针灸引出一些令传统针灸界十分困惑的难题,其中包括如何确认针灸适应症,穴位是否有特异性,为何东方临床经验同西方研究结果迥异等问题。笔者试图以“针灸愈合作用”、“泛穴现象”及“硬针灸和软针灸”3个假说解释西方报道的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同中国传统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差异。相信,采用科学方法对这些假说的证实或否定,将促进对传统针灸的重新认知和现代针灸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朱冬梅 《天津中医药》2013,30(6):339-340
[目的] 探讨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针刺面部穴位, 针刺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姜影 《西部中医药》2012,25(2):89-91
从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针术的练习,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坚持临床等方面探讨了针灸基本功的练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温针组加温针治疗,电针组加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P〈0.05)。温针组治疗前后手部肿胀值变化明显优于电针组(P=0.001),电针组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温针组(P=0.0066)。结论:温针和电针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均有效。温针治疗长于消除手部肿胀;电针治疗长于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更适合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with ear acupuncture and bodyacupuncture as well as the two methods combined since 1987. From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carbohydrate metabolism, fat metabolism, regulation of hormone, function of autonomic nerve, en-docrine, digestive and renal functions, etc., the mechanism is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18.
金智秀  图娅  洪银珠  韩止荣 《针刺研究》2004,29(1):18-20,14
目的 :观察针刺头穴和体穴及结合药物治疗对全脑缺血大鼠活性钙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分别针刺“水沟”、“百会”穴与针刺“商阳”、“中冲”穴 ,另外分别口饲维脑路通后针刺上述头穴、体穴 ,以测定缺血脑组织活性钙调素 (CaM )的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后 ,脑组织CaM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明显升高 (P <0 0 0 1 ,0 0 1 ,0 0 5) ,治疗组与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P <0 0 0 1 ,0 0 1 ) ,头穴单纯针刺组与体穴单纯针刺组比较及头穴针药结合组与体穴针药结合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头穴单纯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体穴单纯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比仅有降低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无论针刺头穴还是体穴均可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活性钙调素的含量 ,而且头穴针药结合治疗后 ,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说明针刺头穴合并药物治疗脑缺血时 ,针药相引 ,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9.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电针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电针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在功能、代谢、结构、微循环和体液因素几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经穴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上。结论在电针经脉、电针时间、电针刺激量等方面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