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与自然流产和药物不全流产的关系,探讨Uu与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分别对45例自然流产和27例药物不全流产(试验组)和31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母亲宫颈分泌物及胚胎组织进行Uu检测,分别对部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超薄切片,并与其培养物负染电镜检查相比较。结果试验组流产组织中Uu检出率分别为53.3%和63%,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经超薄切片观察,试验组流产组织的绒毛膜下滋养层细胞周围见大量的Uu颗粒及空泡内增殖的子细胞,并与其流产组织中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的颗粒相似。而对照组胚胎流产组织中无此颗粒。结论绒毛膜下滋养层Uu增殖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Uu是引起宫内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小鼠宫内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解脲脲原体(Uu)小鼠宫内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将4、1 和9 型Uu(2×104 cfu/m l)接种于妊娠第12.5、13.5、14.5 天孕鼠阴道内(34 只),以最后一次攻击后的48h 内分娩为早产。以腹腔内接种4型Uu(6 只)和阴道内注入灭菌盐水(9 只)为对照组。结果 经阴道内接种Uu4型的43.7% (7/16)孕鼠在48h 内早产,显著高于1 型Uu(8.3% ,1/12,P< 0.05)和9型Uu(0% ,0/6,P< 0.05)以及对照组(0% ,0/15,P< 0.01);接种4、1 和9型Uu 后,早产和不早产孕鼠子宫角Uu 的检出率分别为97% 、46% 和25% ;接种4 型Uu 后,早产幼鼠的心、肺Uu 检出率为46% (25/54),而注射灭菌盐水、1和9 型Uu 的非早产幼鼠中Uu 的检出率均为0% (0/45,0/55,0/45,P< 0.01)。三种血清型Uu 感染后早产或不早产幼鼠脑组织中Uu 的检测均为0% (0/59)。结论 小鼠Uu4 型和1型阴道内接种可导致部分孕鼠宫内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对人类Uu 早产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子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脲脲原体(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国内外研究表明Uu感染与某些男性不育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感染对精子凋亡影响研究报道尚少.特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精液Uu培养不同结果的男性作精子凋亡率检测,探讨不育机理。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区女性生殖解脲脲原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5.
解脲脲原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60例非细菌性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用PCR和培养法同时进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技术的阳性率为15.0%,培养法的阳性率仅为6.7%;2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显著(P<0.01)。该结果还表明,PCR技术检测前列腺液中解脲脲原体的方法简单、特异,可替代培养技术,并可作为解脲脲原体病原学检查和疗效考核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解脲脲原体标准株的14个血清型进行检测和分群,并对照检测了100例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结果 解脲脲原体parvo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03bp,T960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48bp;盆腔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34%,其中parvo生物群占9%,T960生物群占26%,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3%,其中parvo生物群占10%,T960生物群占3%。结论 解脲脲原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其T960生物群与盆腔炎的致病性非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性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 4 6 8例按摩妇女、95例性乱者、2 12例性病伴侣进行解脲脲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的检测。结果 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 6 6 .7%、35 .8%、39.2 % ,与健康人群 (13.5 % )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74 .5 6、2 0 .91、37.98,P均 <0 .0 0 5 )。按摩妇女支原体感染率与性乱者、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31 78、4 5 .37,P均 <0 .0 0 5 ) ,性乱者与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0 .31,P>0 .0 5 )。Uu感染率 (2 1.0 % )与Mh(8.0 % )比较 ,前者非常明显地高于后者 (χ2 =33.16 7,P <0 .0 0 5 )。女性支原体感染率 (6 3.0 % )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2 4 .5 % ) (χ2 =74 .5 5 ,P <0 .0 0 5 )。男性Uu感染率 (9.0 % )与女性(2 0 .0 % )比较 ,女性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χ2 =10 .19,P <0 .0 0 5 )。Uu和Mh混合感染率 (2 9.6 % )非常明显地高于Uu(17.8% )或Mh(8.0 % )的感染率 (χ2 =2 9.5 6、117.99,P均 <0 .0 0 5 )。结论 Uu、Mh在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 ,在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生物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对泌尿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选取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进行PCR分群和分型;分析各生物群型别及其耐药性差异。结果 985例检测标本中,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395例,总阳性率为40.10%,其中女性368例,男性2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42.45%、22.8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1)。395例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作PCR分群分型显示,单独生物一群阳性278例,阳性率为70.89%;单独生物二群阳性80例,阳性率为20.25%。单独生物一群中以单一血清6型(121例,43.21%)、3/14型(96例,35.53%)感染为主。单独生物二群均为混合血清型感染,基因亚型1(血清型2、5、8、9)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49例,61.25%);基因亚型2(血清型4、10、12、13)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共检出(31例,38.75%)。结合药敏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生物一群对司帕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17<0.05),且生物一群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远高于生物二群,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11,χ2=19.103,χ2=7.541,P均<0.01)。进一步结合分型结果发现,生物一群中单一血清型S6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氧氟沙星(76.86%),S1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95.74%),S3/14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86.46%)。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以生物一群单一血清型感染为主;本地区耐药形势严峻,生物一群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生物一群中各血清型的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合解脲脲原体生物分群分型结果可辅助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致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9.
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对大环内酯类抗解脲脲原体MI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在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标本在pH值为6.0、6.5及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及60小时时的MIC,并计算MIc90。研究培养时间时以24小时为基础,而研究不同pH则以6.0为基础。结果培养60小时的MIC与48小时相同。pH值由6.0升高到7.0,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可以分别降低1~16、2~32及2~32倍,其中MIC90降低的倍数分别为4~8、4~8、2~4倍,各组MIC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当培养时间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三种抗生素的MIC分别可以增加1~32、1~8及1~16倍,其中MIC90分别升高4~8、2~4、2~4倍,各组MIC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当pH在6.0~7.0之间,培养时间在48小时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随培养基pH升高而显著降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MIC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临床合理用药率。方法对61株生殖支原体(Mg)、252株解脲脲原体(Uu)行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Mg对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高。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较高。Mg、Uu对喹诺酮类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对NGU患者不宜采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经验治疗;宜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无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时,可使用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1897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Uu阳性检出率为43.2%(819/1897)。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为14.8%、24.7%;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100%、97.4%;对红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62.5%、91.4%;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均为75.9%。结论:Uu为非淋病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必须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有效控制Uu感染。  相似文献   

12.
解脲脲原体在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议,现已假设仅有某个或某些血清型与疾病有关联。因此,研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稳定、可操作的标准化分群或分型方法。现就近几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不同生物群、抗精子抗体(ASA)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男性不育者(观察组)及120例妻子已妊娠6个月以上的男性(对照组)行UU及其生物群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ASA阳性率;分析UU与AS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UU及其T960生物群与AS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U以T960生物群为主;对照组UU主要以Parvo生物群为主。两组Parvo生物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SA阳性者UU及T960生物群感染率明显高于ASA阴性者(P〈0.01),Parvo生物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不育的发生与UU及ASA有关;T960生物群更容易引起不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7种抗菌药物对50株解脲脲原体体外抗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相应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MIC50分别为0.50、0.25、0.50mg/L,MIC90分别为4.00、4.00、4.00mg/L;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MIC50分别为0.25、4.00、0.50mg/L,MIC90分别为2.00、64.00、2.00mg/L;四环素的MIC50为0.50mg/L,MIC90为32.00mg/L。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中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对解脲脲原体有较高敏感性,四环素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一种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方法纳入237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SAT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感染。结果 SAT、RT-PCR和培养法对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检出率分别是43.9%、37.1%,30.0%。SAT法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是96.6%、87.8%、82.7%、97.7%和0.844。结论 SAT是一种UU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和准确的方法,SAT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解脲脲原体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u)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检出情况与分群分型,以探讨Uu在该人群泌尿生殖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收集400例健康幼儿尿液,将离心后的尿沉渣直接接种于Uu液体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分群.对Uu生物一群的标本再用PCR法及酶切法进一步分型. 结果 400例健康幼儿中,Uu液体培养阳性36例,PCR扩增阳性32例(8.00%),4例未扩增.其中单纯生物一群23例(71.88%),单纯生物二群7例(21.87%),两群混合2例(6.25%).生物一群中1型7例(21.88%),6型11例(34.38%),3/14型4例(12.50%),混合型1例(3.12%).252例男婴中阳性12例(4.76%),148例女婴中阳性20例(13.51%),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P<0.01). 结论 Uu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携带率为8.00%,以生物一群为主,主要血清型是1型和6型;女性幼儿检出率高于男性幼儿.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Uu可能属于一种共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解脲脲原体(Uu)生物群,在临床实际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uu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对uu菌株进行生物分群检测。结果124株uu临床菌株中,男性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检测到两群混合的情况;女性parvo生物群占74.41%(64/86),T960生物群占23.26%(20/86),两群都检测到的占1.62%(2/86)。Uu两大生物群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558、1.0000、0.3801),但对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8和〈0.0001)。结论建议临床工作中运用PCR方法检测Uu生物群,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医院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3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现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NGH、CT和UU进行测定,比较分析STD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STD病原体总感染率为72.85%(220/302),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为62.25%(188/302),混合感染率为10.60%(32/302);UU、CT和NGH感染率分别为36.42%、21.52%和4.30%;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3.04%和91.67%;21~30岁和31~40岁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3.29%和57.14%;混合感染中以CT+UU感染(感染率7.95%)为主。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CT和NGH感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对现有液体培养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新型固体培养基及梅里埃培养基平行检测63例临床宫颈分泌物试子,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指标对现有液体培养法、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液体培养法Uu检出率为36.7%,梅里埃培养基Uu检出率为66.7%,新型固体培养基Uu检出率为84.1%。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液体培养法的灵敏度较低(42.0%),假阴性率较高(58.0%),特异度尚可(90.0%)。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灵敏度(72.9%)明显优于液体培养法(42.0%)。结论有过滤步骤的传统液体培养法的假阴性率过高,考虑改良现有液体培养基,提高检测支原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方便使用且结果真实可靠的检测Uu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