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化吸痰是人工呼吸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临床常用5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ml沿患者气管插管管壁注入,但湿化液常常未达气管深部就被患者咳出,对呼吸道深部起不到应有的湿化作用。2008-2010年,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军人病区先采用无菌吸痰管在无负压状态下对患者行气管插管,然后接注射器注入湿化液3~5ml,再接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痰液被充分吸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的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病区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加热湿化系统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气道湿化,以一周时间为一个周期,观察患者气道湿化程度、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减少患者气道应急反应、VAP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GCS评分相同搭配分为两组,试验组气管套管外口接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加湿器(人工鼻)再接密闭式吸痰管,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5~10 ml/h,必要时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剌激性咳嗽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湿度和密闭的环境,使患者更加舒适,降低了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在充分补液基础上的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建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将气管插管时间24 h及入院时有严重误吸者剔除,两组病例最终符合条件各35例,对照组采取生理盐水50 ml+氨溴索15 mg持续微量泵4 ml/h泵入的方式湿化,实验组采取充分补液基础上加用人工鼻的方式保湿。观察两组患者气道刺激症状、痰液性状、带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痰液性状、气道刺激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平均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充分补液基础上人工鼻保湿能保持气道湿润,维持痰液在理想的湿化状态,有利于痰液吸引,降低气道干燥和痰液结痂,减轻患者不适,缩短气管插管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人.干预组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常规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对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所用负压、血氧饱和度、吸痰管牵拉及黏膜损伤出血、气管内导管消毒效果、吸痰后感染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接近生理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19):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7):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6-1028
目的观察并比较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和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雾化湿化,常规组采用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比较两组湿化效果、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PaO2、SaO2、SpO2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实验组痰液粘稠度优于常规组,痰痂形成少于常规组,肺部感染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开放后,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琴  朱志红  王黎梅   《护理与康复》2018,17(11):103-103
正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常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目前常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采样瓶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采样时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采样瓶的吸引管连接吸引装置,吸痰管伸入患者人工气道采集痰液,采样时间10~15s。临床发现,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参数条件比较高,采集痰标本时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患者得不到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供氧,造成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开放气道患者采用传统的吸氧、吸痰、气道湿化治疗,有很多不便。临床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通常是将7号针头连在氧气管上,剪去钢针部分,然后将余下软管部分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气道湿化是将配好的湿化液用注射器每隔30min向开放气道内推注2—5ml,或用6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针头,将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以10ml/h速度持续泵人气道的方式,然后用胶布将吸氧和湿化2根头皮针软管沿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口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行吸氧和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刘爱军  田丽 《天津护理》2008,16(1):45-45
对于患有COPD及严重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传统的痰液收集方法是通过患者的气管插管,用普通的灭菌鼻导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患者气管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但由于吸痰管的长度有限,不能吸到气管深部感染、收集痰液容器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污染、操作中的盲目性导致所取痰标本缺乏典型性,经常造成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很低,近两年来我们利用气管镜采用密闭式痰液收集系统吸痰进行细菌培养的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峰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组(浅吸痰)30例,B组(深吸痰)30例,C组(吸引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30例,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痰痂堵塞、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深度按厘米加刻度标记,以气管插管或切开导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应用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应用微量泵延长管与单鼻塞输氧管进行气道湿化。连续7天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气道湿化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第1d、第3d、第7d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日刺激性呛咳次数、每日吸痰次数、每日输氧湿化管滑脱次数、痰痂形成累计例数、气道粘膜损伤累计例数以及第7d痰培养细菌学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可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效果稳定,易控制,有效降低了气道湿化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患者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1]。由于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气管内吸痰即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然而,气管内吸痰做为一种侵入性的护理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2],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其他还有气管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肺部感染、肺不张、刺激性窒息、心律失常[3]、心脏停搏等。尽管有研究证明,密闭式吸痰较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4]、维持气道正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等优点[5]。但也有研究认为,密闭式吸痰的清除痰液效果劣于开放式吸痰[6],而且使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4]。因此,开放式气管内吸痰(以下简称吸痰)仍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气管插管是首要的急救措施.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常规是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管口沿导管的内壁滴入,此湿化方法虽然使气道得到了湿化,但随着患者插管时间的延长,仍有部分痰液存留在导管壁上,结痂或形成痰栓,不易吸出,逐渐使导管管腔变狭窄,甚至堵塞,发生通气障碍,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20.
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以后,造成患者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及排痰不畅[1]。临床上一般采用间歇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但此种方法若掌握不好湿化液的剂量,会使滴入气道内湿化液量过大,导致使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我科2015年根据临床需要,使用宁音20 m L-Ⅱ型药物雾化器给30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痰液粘稠、气道吸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