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 ,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 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 ,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各区 (Delee分区法 )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 (P <0 0 5 ) ,溶骨带宽以三区最重 (P <0 0 5 )并大于骨水泥固定组对应区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以三区发生率最高 (P <0 0 5 ) ,但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发生率及溶骨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柄周衬性骨溶解宽度人工股骨头组除一、四区 (Gruen分区法 )、全髋关节组除三、四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对应区均以骨水泥固定组较重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以一、七区最高 (P <0 .0 5 ) ,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磨损颗粒迁移和聚集的部位有关 ,固定方式不同骨溶解的X线表现亦有差异。阻断磨损颗粒的扩散可能是防止骨溶解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运动。 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在兔的股骨远端沿股骨轴线钻孔 ,植入直径 4mm ,长 15mm的圆柱形钛合金棒作为模拟假体。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即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钛合金微粒、骨水泥微粒和等渗盐水组。在第 1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膝关节囊 ,观察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情况。 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在这层界膜组织下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骨破坏现象。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隧道一区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二区 (P <0 .0 5 )。 结论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限制微粒在假体骨界面之间的移动可能会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巨假体周围各区(Delee分区法)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P〈0.05),溶骨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骨康体外培养假体周围界膜TNF α的影响。方法 :将备用的人工假体周围界膜放入RPMI培养液中 (含 1 5 %胎牛血清、1 0 0U mL青霉素、1 0 0 μg mL链霉素 ) ,用眼科剪剪成1mm3大小组织悬浮液。取 2 4孔培养板 1块 ,分对照组、1 0 %骨康组、2 0 %骨康组 3组 ,培养 72h ,取上清液 ,酶联法测定TNF α。结果 :骨康 1 0 %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骨康 2 0 %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康高浓度时能抑制假体周围界膜TNF 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髋)接受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定期随访拍摄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及髋关节功能检查。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终末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5分,术后X线片1年内出现股骨柄假体下沉(均<2mm)者5髋。所有股骨侧假体术后1年内复查在Gruen2区、6区上段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终末随访股骨柄假体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表现。术后X线片髋臼初始固定良好,终末随访5例髋臼假体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伴松动,并行髋关节翻修术。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中期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表现。但髋臼假体出现多例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小梁金属(TM)髋臼与钛合金金属(Ti)髋臼术后短期临床预后及髋臼侧骨密度(BMD)变化,观察TM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髋臼侧骨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访TM组患者15例和Ti组患者13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X线平片上髋臼假体与骨界面有无放射性透亮线,根据Hodgkinson系统予以分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分别于髋臼Ⅰ、Ⅱ和Ⅲ区取直径为1 cm的圆形感兴趣区域(ROI)测量BMD.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Hodgkinson系统分级皆为0级,未见假体松动移位.DEXA测量结果显示:Ti组术后患侧髋臼假体周围所有ROI的BMD值较健侧均有明显下降(P <0.05);TM组术后患侧髋臼假体周围各ROI的BMD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OI Ⅰ区和Ⅱ区术后BMD变化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OIⅢ区BMD变化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髋臼和Ti髋臼对术后髋臼侧骨质保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松动假体周围的假膜组织中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方法 从人工假体周围的假膜标本中分离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并作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并向各组内分别加入骨水泥颗粒和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等,检测是否有破骨细胞形成及其活性;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中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和OPG等破骨细胞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细胞共培养结束时观察到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和玻璃蛋白酶受体(VNR)阳性的多核细胞及骨吸收陷窝形成,这一过程可被OPG彻底阻断;骨水泥颗粒组骨吸收陷窝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同时基质细胞表达RANKL和OPG mRNA,骨水泥颗粒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并且RANKL/OPG的比率增大.结论 人工假体周围假膜中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表达膜蛋白型及可溶性RANKL,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活性,从而促进假体周围骨溶解.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27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玉珍  沙正霞  宗维恕  王发斌 《重庆医学》2003,32(12):1720-172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松动的病因,提前预防,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7例松动翻修的人工髋关节,手术时取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同时取32例拆除内固定物的周围瘢痕组织,进行光镜、偏振显微镜及细菌培养。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存在的界膜中含大量磨屑微粒、细胞释放活性因子和酶类,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有纤维成分。结论 关节磨损后,其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导致骨溶解,无菌性假体松动,故确保假体稳定及抗骨吸收因子药物应用是防止松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 ( JOA标准 ) ,对 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 ,通过 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 :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均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 5例 ( 5个关节 )翻修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假体的晚期松动与界膜组织形成有关 ;人工髋关节翻修要根据髋臼和股骨骨床的结构与力学强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人群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分析骨折患者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后OPG水平急速上升,在患者骨折1周后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RANKL水平在骨折后3天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愈合期,观察组患者PDGFs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后3天,观察组患者BMP-2、BMP-7水平急剧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至第7-14天水平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 05);骨折愈合前期2组患者tGF-β1水平无差异(P>0. 05),骨折愈合中后期,观察组患者tGF-β1水平逐渐递增,尤其后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骨折愈合期观察组患者bFGF水平增高,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骨折愈合期内,血清OPG、RANKL、PDGFs、BMP-2、BMP-7、tGF-β1、bFGF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畸保持期牙周龈沟液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的变化及相应牙周组织OPG和RANKL表达的变化,为预测保持期牙周骨组织状态是否稳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周龄雄性Wista大鼠15只,按时间点(T1:基线,T2:加力14 d,T3:停止加力14 d)分为3组,每组5只。在每个时间点先采集龈沟液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OPG和sRANKL(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浓度,然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周组织中OPG和RANKL表达。结果:龈沟液中sRANKL浓度在T2期明显上升(P<0.05),T3期则显著下降(P<0.05),与T1期几乎相当。龈沟液中OPG浓度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sRANKL/OPG的比值和牙周组织RANKL/OPG的比值变化近似,均在T2期明显增大(P<0.05和P<0.01),在T3期显著减小(P<0.05)。结论:在正畸加力至保持期,龈沟液中sRANKL/OPG的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组织中骨改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骨保护素(OPG)、瘦素水平变化及其对RA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72例,另外选择6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72例患者给予治疗,评估患者血清OPG、瘦素水平,并对比不同骨质疏松程度下患者的OPG、瘦素水平差异。结果:本组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给予治疗,其中缓解44例,未缓解28例,未缓解的28例患者中16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无效。RA组治疗前OPG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OPG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及无效组,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OPG水平显著高于无效组,瘦素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对比显示,RA组骨质疏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及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OPG表达显著低于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患者(P<0.05),瘦素表达显著高于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患者(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明显降低,RA患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OPG水平越低,患者骨质疏松越严重。RA患者外周血瘦素显著升高,RA水平与患者骨质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苷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为开发传统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3月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20只),去势造模组(OVX组,20只),淫羊藿苷组(ICA组,20只).模型建立后ICA组大鼠给予淫羊藿苷(浓度30mg/ml,10ml/kg,1次/d)灌胃90d.处死所有大鼠前采用股动脉取血法采集大鼠血液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血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并且用DEXA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和全身骨密度;断颈法处死后采集双侧股骨,左侧股骨做组织病理学切片,右侧股骨匀浆提取骨组织中的Total RNA,RT-Real Time PCR检测OPG、BMP-2及COL-Ⅰ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OVX组和ICA组的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1),而ALP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1),OVX组的TRAP5b水平较SHAM组和ICA组显著升高(P<0.01);SHAM组和ICA组的腰椎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均高于OVX组(P<0.05),SHAM组的股骨骨密度高于OVX组(P<0.05),而ICA组与OV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和ICA组的OPG、BMP-2及COL-Ⅰ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OVX组(P<0.01);SHAM组和ICA组的骨小梁与皮质骨均无变薄断裂,而OVX组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病变特征.结论 淫羊藿苷具有防治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OPG及RANKL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少俊  刘宏  杨力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6,27(5):669-671
目的研究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相关骨代谢指标(BTMs),包括OC,NTX及IGF-1)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组(0P1)、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血清OPG,RANKL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OP1组及OP2组血清OPG水平均低于NOP组(P〈0.05),OP2组血清RANKL水平低于NOP组(P〈0.01)。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及雌二醇后,血清OPG与BMD呈正相关(P〈0.05)。血清OPG与IGF-1呈正相关(P〈0.001)。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骨转换指标、雌二醇和BMD后,血清OPG及RANKL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清OPG增高可能是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反应。低水平的血清RANKL可能不利于骨重塑,从而增加了骨折的危险。血清OPG与RANKL是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因素,提示它们可望作为更加准确的单独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ANKL和骨保护素(OPG)浓度变化与牙槽骨破坏的关系.方法:检查和分析健康组、牙周炎组、2型糖尿病组以及2型糖尿病佯牙周炎组患者血清RANKL和OPG的浓度、空腹血糖水平及牙周检查指数.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牙周炎组OPG显著降低,RANKL略增高,RANKL/OPG比值增高(P<0.05);糖尿病组OPG明显增高,RANKL几无变化,RANKL/OPG比值降低(P<0.05);糖尿病伴牙周炎组OPG明显增高,RANKL略增高,RANKL/OPG比值降低;与牙周炎组相比,糖尿病组和糖尿病伴牙周炎组OPG明显增高,RANKL/OPG比值降低(P<0.05);空腹血糖与临床附着丧失,OPG浓度呈正相关,与RANKL/OPG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和牙周炎引起RANKL/OPG比值呈现不同的变化,提示糖尿病与牙周炎骨破坏机制可能不同,糖尿病患者与牙周病患者OPG浓度变化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吸收可能还有未知的破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了失神经支配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对OPG/RANKL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纯下颌骨骨折组及下齿槽神经离断 下颌骨骨折组.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 d处死,取骨痂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单纯骨折组骨折后7 d骨痂中即可见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沿血管分布,14、21 d在编织骨边缘有大量的CGRP阳性神经纤维,28 d仍较多.同时骨折后7 d 骨保护素(OPG)强阳性表达,以后逐渐下降,但均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的表达高峰则在骨折后第14天;而失神经骨折组除7 d骨痂中见CGRP阳性表达外,7 d后骨痂中仅有极低水平的CGRP表达.同样,OPG在骨折后7 d在骨痂中阳性表达以后持续弱阳性表达.RANKL则持续强阳性表达.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能够上调OPG/RANKL的表达量的比值,从而参与骨折愈合过程的调节,失神经支配失去了CGRP对OPG/RANKL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慢性牙周炎性牙槽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阐明铁离子及其相关调节蛋白在牙槽骨吸收中的重要生物学意义,以期为探索出有效地防治牙槽骨吸收的方法 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铁离子、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水平,分析铁离子的含量与RANKL和OPG表达的相关性以及铁离子的含量与牙周炎性牙槽骨吸收的关系.结果 20例慢性牙周炎组受检牙GCF中铁离子、Hepcidin和RANKL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OPG的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牙周炎组GCF中RANKL和OPG的浓度与该受检牙4项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无相关(P>0.05),铁离子浓度与Hepcidin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RANKL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OPG浓度无相关(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与局部Hepcidin升高和发生铁过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