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频率电针耐受对k阿片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2Hz及100Hz电针耐受对k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每天给大鼠2Hz及100Hz电针1次,每次30min,连续电针6d,在电针的第1,3,6天分别取各个脑区及脊髓,提取RNA,然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k受体mRNA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电针镇痛模型,在不同品系小鼠上观察各种电针参数引起的电针镇痛效果。方法:应用LH型HANS刺激仪,采用辐射热甩尾测痛法,比较了6种品系小鼠的电针镇痛效应。结果:(1)品系的差异:100Hz电针时DBA/2品系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品系,2Hz电针时DBA/2品系和BALB/c品系显著优于ICR品系;(2)性别差异:2Hz电针DBA/2、C57、BALB/c3种品系的雌鼠优于雄鼠,100Hz电针仅BALB/c品系的雌鼠优于雄鼠;(3)刺激强度方面:122mA组针效显著优于0.51.52.5mA组或11.52mA组;(4)DBA/2和C57品系小鼠的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呈正相关性;(5)纳洛酮翻转:剂量为1mg·kg-1的纳络酮能翻转2Hz电针效果;而翻转100Hz电针效果,则需剂量为25mg·kg-1的纳络酮。结论:小鼠电针镇痛存在品系(遗传背景)和性别差异。阿片受体参与了小鼠电针镇痛,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分别由不同亚型的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00Hz电针缓解吗啡戒断大鼠心动过速的受体机制。方法:在吗啡戒断18~24h的大鼠模型上,腹腔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NX)或侧脑室注射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给予100Hz电针刺激,记录吗啡戒断大鼠清醒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结果:100Hz电针的作用可被腹腔注射NX1mg·kg-1完全翻转、被侧脑室注射NorBNI12nmol完全阻断。结论:100Hz电针抑制吗啡戒断大鼠心动过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中枢κ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电针局部取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将Wistar 雄性大鼠21 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和电针局部取穴加模型组, 电针局部取穴组针刺患侧太溪、昆仑穴,接G- 6805 电针仪, 频率15 Hz, 时间20 min , 隔日针刺1 次。于实验后14 d 上午取脊髓组织, 测定5- 羟色胺(5- HT)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 、5 - 羟吲哚乙酸(5 - HIAA) 的含量。结果: 电针局部取穴组脊髓5 - HT、5 - HIAA含量均显著升高, 脊髓NA、DA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脊髓单胺类递质参与炎性痛大鼠电针镇痛的调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脊髓内神经降压素(N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可显著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用ANTS预处理动物40min后,电针镇痛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10μg,NT的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而用100μg纳洛酮预处理后的大鼠,电针10min注射NT,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P<0.01)。(3)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10min,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ynA(3ug)和NT(2ug),注药后30min电针期间,大鼠痛阈明显升高(P<0.01),用ADgnAS中和脊髓释出的DynA,明显降低了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结果表明:脊髓内NT参与电针镇痛,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和内源性阿片肽有关,而上述NT在电针镇痛中作用,在脊髓内至少一部分作用可能是由强啡肽A中介的。  相似文献   

6.
小鼠电针镇痛模型的建立与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电针镇痛模型,在不同品系小鼠上观察各种电针参数引起的电针镇痛效果。方法:应用不LH型HANS刺激仪,采用辐射热甩尾测痛法,比较了6种品系小鼠的电针镇痛效应。结果:(1)品系的差异:100Hz电针时DBA/2品系的镇痛效果显优于其它品系,2Hz电针时DBA/2品系和BALB/c品系显优于ICR品系;(2)性别差异:2Hz电针DBA/2、C57、TBALB/c3种品系的雌鼠优于雄鼠,  相似文献   

7.
脊髓内神经降压素(N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1)大鼠脊髓蛛网膜睛腔注射NT,可显著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用ANTS预处理动物40min后,电针镇痛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10μg,NT的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而用100μg纳洛酮预处理后的大鼠,电针10min注射NT,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3)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10min,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ynA和NT,  相似文献   

8.
脊髓缺血性二次瘫痪与脊髓血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缺血后二次瘫痪与脊髓血流量(SCBF)的关系。方法:以清醒兔肾下主动脉(IRA)阻断致腰骶段脊髓缺血为实验模型,采用氢气清除法观测脊髓灰质和白质血流量(gSCBF和wSCBF)及Tarlov六级分类法观测脊髓功能变化。结果:IRA阻断平均34s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消失,55s双下肢感觉功能消失;缺血20min再灌流后1~3h内87%动物的双下肢功能恢复,但再灌流17~26h出现二次瘫痪。IRA阻断后股动脉血压由11.3~16.6kPa降至2.62kPa以下,L6的gSCBF由(51.94±13)ml100g-1min-1降至(5.86±6.0)ml100g-1min-1,L6的wSCBF由(35.80±7.0)ml100g-1min-1降至(6.7±8.0)ml100g-1min-1;缺血20min再灌流即刻(15min)股动脉血压和L6SCBF恢复正常,但再灌流1、3和24hL6的gSCBF和wSCBF与缺血前相比显著下降,再灌流48hL6wSCBF仍显著下降;但T10的gSCBF和wSCBF在缺血期和再灌流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提示兔脊髓缺血性二次瘫痪可能与继发性SCBF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环加氧酶及前列腺素E受体基因在人体卵巢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石蜡切片mRNA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环加氧酶两种亚型(COX1和COX2)及前列腺素E受体基因在人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卵巢组织均可见COX1基因表达的信号,以颗粒细胞表达最丰富;与此相反,卵巢组织中未见COX2的mRNA的阳性信号。前列腺素E受体两个亚型(HEP1和HEP2)的基因,与COX1基因分布基本一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组织中,也未见COX2基因的表达,而COX1,HEP1和HEP2这3种基因均在卵泡膜细胞高表达。结论:人卵巢组织的前列腺素可能在COX1催化下于颗粒细胞生成;COX1在卵巢组织上的异位表达,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Li W  Chen X  Ye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70-57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基因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正常(AT2+/+)和AT2受体基因缺失(AT2/)胎鼠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经AngⅡ诱导后,采用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AngⅡ的AT1和AT2受体mRNA表达,分别用基因组DNA电泳、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等定性和定量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改变。结果经108、107、106和105mol/L浓度的AngⅡ刺激48小时,成纤维细胞的AT1和AT2受体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增强,并与浓度呈正相关。经106和105mol/L浓度的AngⅡ诱导72小时,AT2+/+成纤维细胞出现了明显的标志着细胞凋亡的基因组DNA片段化,凋亡细胞分别是(123±27)%和(217±67)%,而AT2/成纤维细胞则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结论AT2受体基因缺失后,抑制了AngⅡ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揭示AngⅡ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100Hz电针缓解吗啡戒断大鼠心动过速的受体机制。方法 在吗啡戒断18-24h的大鼠模型上,腹腔注射阿片受体拮抗纳洛酮(naloxone,NX)或侧脑室注射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给予100Hz电针刺激,记录吗啡戒断大鼠清醒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结果:100Hz电针的作用可被腹腔注射NX1mg.kg^-1完全翻转,被侧脑室注射Nor-BNI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Hras/P21、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凋亡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对疗效的影响,并证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gp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r1mRNA间的相关。方法用FCM检测85例初治AML患者的Hras/P21、bcl2、细胞凋亡和mdr1产物Pgp的表达;用RTPCR检测其中47例的mdr1/mRNA。结果P21+/Pgp+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P21-/Pgp-者(分别为58.1%和100%,P<0.025),高bcl2/Pgp+的CR率明显低于低bcl2/Pgp-者(分别为60%和96.3%,P<0.005)。Pgp+31例中29例mdr1mRNA阳性,Pgp-16例中仅2例mdr1mRNA阳性。结论Pgp+同时P21+、高bcl2者CR低,FCM检测Pgp和RTPCR检测mdr1mRNA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复方中药(CO-CHD)的抗早孕作用,给金黄地鼠灌服CO-CHD10.5g/(kg·d),每天2次,连续3天。结果:(1)受精后第4天给予CO-CHD抗早孕率可达100%;停药后10天生育力恢复正常。(2)通过亲和细胞化学技术和形态学观察发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明显变化;上皮细胞表面的ConA、PNA、UEA凝集素受体增多。(3)125I放射免疫测定显示血清激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连续喂食CO-CHD1及6个月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微核细胞及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1)CO-CHD具有明显的抑制胚胎早期发育的作用,该作用与对机体的生殖内分泌系统无影响。(2)CO-CHD对动物无毒性作用,其抗早孕作用呈可逆性。  相似文献   

14.
SpragueDawley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n=10,大鼠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NS)2ml·kg-1;②利血平组:n=6,大鼠ip利血平2.0mg·kg-1;③苯海索组:n=6,大鼠ip苯海索3.0mg·kg-1,每隔4h给药1次,共5次;④苯海索加利血平组:n=6,大鼠ip苯海索3.0mg·kg-1,每隔4h给药1次,共5次,最后一次给药时同时ip利血平2.0mg·kg-1。各组动物均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h断头取脑,分出皮层、海马、间脑和脑干。荧光法测定各脑区单胺递质含量。单胺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结果:①利血平使大鼠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NE、DA、5HT显著下降,5HIAA显著升高;②苯海索使大鼠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NE、DA、5HT和5HIAA显著升高;③苯海索和利血平联合用药后,大鼠间脑DA、海马NE显著升高,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5HIAA显著升高。结果提示:利血平可以耗竭脑内单胺递质,苯海索可以提高脑内单胺递质的浓度,苯海索可以拮抗利血平耗竭脑内单胺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应用热激蛋白70KD(hsp70)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1)自发性高血压(SHR)主动脉和离休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受热激后hsp70mRNA水平的变化;(2)不同细胞培养时间(3个月与6周)的SHR、WKY主动脉hsp70mRNA水平。结果提示SHR主动脉hspmRNA水平增加,SHR细胞培养受热激(42℃,15min)后2h,hsp70mRNA水平明显高于WKY鼠者,6周较3个月的SHR细胞hsp70mRNA水平高;6个月的SHR细胞较同期和3个月的WKY细胞hsp70mRNA高。推论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热敏感,原癌基因c-myc和抗癌基因P53可能参与hsp70表达调控,并共同参与SHR细胞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痛行为实验表明,脑室注射胰高血糖素具有中枢抗阿片效应。本实验研究了胰高血糖素与吗啡和低频电针穴位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预处理可有效对抗吗啡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抑制效应;若在吗啡作用后10min与30min在脊髓背表面滴注胰高血糖素,亦可部分翻转吗啡的抑制效应。低频电针(1~3Hz)刺激大鼠同侧后肢"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位30min,可明显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若以胰高血糖素作预处理,则低频电针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单独注射胰高血糖素则可明显兴奋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胰高血糖素在脊髓水平亦具有对抗吗啡和低频电针作用的效应;其抗阿片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脊髓内胰高血糖素受体与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来介导。  相似文献   

17.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观察我国研制的规范化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的免疫原性并考核其保护效果。方法135340名受试儿童以系统随机分组方法,另360012名儿童以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疫苗接种组与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甲型肝炎发病率。此外,检测甲型肝炎抗体为阴性的部分易感者,在接种H2株与LA1株后2~6个月,抽血检测甲型肝炎抗体阳转率与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对照组发现甲型肝炎37例,两株疫苗接种组均未发现病例,保护率均为100%,两组保护率合并后的95%可信限下限为921%。用于现场研究的H2株(1070TCID50)抗体阳转率为9487%,LA1株(10675TCID50)为8316%。抗体阳转率与疫苗滴度有剂量效应关系。活疫苗接种2次,抗体阳转率达100%。观察期间未发现任何严重副反应。结论H2株与LA1株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良好,与国外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相比具有同等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c-fos蛋白,GFAP-mRNA和GFAP在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时的动态变化。用 AS原代培养技术建立体外AS机械损伤模型,并结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1)c-fos蛋白于损伤后45min即有阳性表达,伤后2h消失D(2)损伤缘的AS于损伤后6h开始表达GFAP-mRNA,1d达主同峰,3d则在损伤边缘少数AS中可检出GFAP-mRNA;(3)损伤后1d,G  相似文献   

19.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血透)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40%。经观察发现血透中后期的血压下降除多种原因外,也与进餐有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为26~65岁,均为碳酸盐透析,每周血透2~3次,每次透析45~5h,透析温度为365~375℃,血流量(QB)为200~250mL/min,使用GambroAK100ultra,AK100,AK90透析机和透析管路,透析器为F6和宁波亚泰YT120。2 临床观察  血透开始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油酸和软脂酸)对基础状态大鼠β细胞胰岛素分泌和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乳鼠β细胞,与软脂酸或油酸共同孵育24h后,测定胰岛素浓度和3HTdR掺入量,Northern杂交检测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结果:(1)软脂酸(0.25mmol/L)或油酸(0.125mmol/L)组β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经软脂酸和油酸共同培养24h后,β细胞3HTdR掺入量增高。(3)软脂酸和油酸试验组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均高于未经游离脂肪酸培养的对照组。结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促进基础状态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和细胞增生,造成基础状态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多,从而参与了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