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结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结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结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结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结核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患者5例,2例为手术病理学证实,3例为经抗结核治疗追踪临床证实;其中2例为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3例为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伴脾脏结核1例).5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核,1例伴钙化,CT表现为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轻度-中度蜂窝样强化,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呈环形强化.3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向上延伸至肝门部,部分融合,1例合并脾脏粟粒样结核灶,增强扫描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MRI表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边缘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为胰腺局灶蜂窝状轻中度强化,肿块及胰周淋巴结肿大伴边缘环状强化,可合并脾脏等腹腔结核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并未见明显减少,而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笔者总结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内膜结核亦称气管、支气管结核病,是由于结核菌侵入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所引起的结核性病变。本病患者多为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病变,少数继发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现将近半年收治的2例误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予以报道分析。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至2002年淋巴结结核住院患者64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64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依据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及临床表现,经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或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确诊为淋巴结结核[1].  相似文献   

7.
全球艾滋病毒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导致了结核病总体发病率的增高,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1]。较多学者运用CT对全身淋巴结结核进行了研究,但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CT研究并不多见[2]。为了对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CT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笔者通过对37例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结核病变最常见的为颈淋巴结结核,其次为颌骨结核和口腔黏膜结核,腮腺区淋巴结结核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核杆菌感染以肺内表现为主,肺外表现中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类型之一,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CTL)最为多见,占淋巴系统结核的80%~90%[1]。应用抗结核药物是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都能治愈[2]。晚期患者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展成寒性脓肿,从而造成难愈性窦道或慢性溃疡。临床上应用MRI对淋巴结结核病灶治疗后动态观察报道较少,其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够准确地对病灶扩散程度进行量化测量、提供更多的信息[3]。本研究通过对11例经病理确诊淋巴结结核患者治疗前后MRI检查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探讨ADC值对抗结核疗效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春艳  李秀娟 《吉林医学》2002,23(4):202-202
<正>口腔颌面部淋巴结结核以发生在颌下淋巴结群和颈部淋巴结群为最多见。而发生在腮腺淋巴结群者较少见。我院自1996~2002年共收治4例,术前均诊断为腮腺肿瘤,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腮腺淋巴结核的患者,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年龄24岁~68岁。其中24岁~43岁2例,以青壮年为多。4例患者均因腮腺区肿物就诊,其中无疼痛症状者3例,1例略疼痛,均无盗汗、午后发热等结核病典型表现。查体:见肿物界限清,表面光滑,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运用淋巴结摘除病灶清除手术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所收治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186例作为临床对象,130例单纯予以颈淋巴结摘除术,56例予以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运用3HRS/6HRE化疗方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颈淋巴结结核186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产生并发症或是出现复发现象.结论:运用病灶清除术、淋巴结摘除术对颈淋巴结结核进行治疗,并配合合理、规律、足量且全程进行抗结核化疗方案,能够获取理想的疗效,进而对并发症的产生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三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误诊原因,并复习了相关诊断技术新进展的文献。结果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普通CT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利用增强CT,FDG-PET,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等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能力还不足。结论PPD试验强阳性。或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抗酸染色镜下找到杆菌(哪怕仅有一条,非分支状),纵隔淋巴结在增强CT下有环行强化,其内有网格状增强,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等是临床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最重要的依据。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皮肤结节和外周淋巴结(尤其是PEF—CT显示高浓聚的外周淋巴结)病理活检有益于鉴别诊断。准确定位下TBNA有利于提高诊断。动员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以取得病理鉴别依据,但必须严格遵循隔淋巴结肿大一般疾病鉴别诊断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发生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结核在成人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肺门淋巴结结核典型CT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密度不均,CT增强扫描呈环状或分隔状强化[1~3],不典型者易误诊为早期中央型肺癌或其他疾病.我院1996~2005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肺门淋巴结结核13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结核菌耐药率日渐上升,肺外结核病也增多,其中1/6系体表淋巴结结核.我院收治45例多处体表淋巴结结核病人,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换药的体位、伤口情况的观察、换药的方法、心理护理的技巧以及合理饮食和休息对伤口愈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1∶1.33,平均年龄为25.6岁。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多数不伴有结核病的典型全身中毒症状。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误诊率较高,抗结核治疗后治愈,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有必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和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活检可明确诊断,规则抗结核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慕娟  张昆  程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360-1360,1368
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早期诊断困难 ,易导致误漏诊而延误治疗。1988~ 2 0 0 0年我院共治疗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 34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16岁2 2例 ,>16岁 12例。其中口腔黏膜结核 7例 ,扁桃体结核 6例 ,咽喉部结核 8例 ,颈部淋巴结结核 13例。有明确卡介苗接种史者 16例 ,有明确结核病接触史者 8例 ,伴肺结核 2 1例。结核菌素试验 8例 ,5例阳性 ,假阴性 3例。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者 19例。1.2 症状和体征 口腔黏膜结核中 3例发生在颊部 ,1例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颈淋巴结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病 ,临床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但近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例不少 ,现就 36例成人颈淋巴结结核 ,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人为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我院门诊病例 ,年龄 18~ 5 3岁 ,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36例病人均有颈部肿块 ,最大的为 6cm× 5cm。 2 1例经局部淋巴结穿刺涂片证实 ,3例经局部淋巴结病理活检证实 ,6例淋巴结破溃伤口处有干酪样物 ,6例结合肺部有结核病灶。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结核病灶的 12例 ,其中 8例属活动期 ,4例为纤维钙化灶 ;PPD5U皮肤试验 72h结果 :红肿 2 0mm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超声影像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行超声检查的受检者经病理证实或随访治疗证实的28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例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发病部位、二维图像及血流特点等方面分析其超声表现及特点。结果本组28例浅表淋巴结结核共55枚肿大淋巴结中21枚皮质回声增宽,呈均匀低回声,髓质强回声变窄;19枚相互之间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匀,髓质回声消失,部分可见强回声钙化斑;14枚可见无回声区;1枚可见条索状低回声与皮肤相通。结论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不同类型的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声像图特点,对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局部封闭治疗或抽脓、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7例;淋巴结结核病灶切除术22例;病灶切开刮除、开放引流术9例.所有病例均在上述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抗结核药物.所有病例均好转出院,出院后行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结论:颈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可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或可参照Puroth记分法.尚需与颈部包块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治疗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配合系统口服抗结核药物或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姜加学  马东  戴会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97-3597
目的:探讨CT对腋窝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腋窝淋巴结结核进行CT扫描,根据其CT表现,按照病理学四级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腋窝淋巴结结核中结节型20例,干酪坏死型6例,融合型4例,破溃型6例。结论:CT扫描对腋窝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