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 ,苏联学者Serbinaerki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 ,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得到应用。 1 983年Guglielmi等报道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在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GDC以及稍后开始应用的M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志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成熟。材料与方法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共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 3例 ,男 1 0例 ,女 1 3例 ,年龄为42~ 65岁 ,平均 56岁。 2 3例中 ,前交通动脉瘤 6例 ,后交通动脉瘤 1 7例。动脉瘤直径 3~ 7mm ,平均 4.7mm。动脉瘤颈宽 1~ 4mm ,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1例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采用GDC作动脉瘤囊内填塞治疗。结果 31例31枚动脉瘤中28枚瘤腔完全闭塞,3枚95%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病死率3.2%。术中并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术后随访0.5~3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临床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在电解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术中再次破裂的可能性及其相应措施。方法159例颅内动脉瘤施行GDC栓塞时,发生术中再次破裂7例。女5例,男2例,平均年龄46.9岁:7例中微导丝原性破裂1例,弹簧丝原性破裂3例,微导管原性破裂2例,弹簧圈填塞过度性破裂1例。结果3例弹簧丝原性破裂和2例微导管原性破裂均施行GDC继续填塞或调整微导管位置后继续填塞,直至瘤腔致密填塞。该5例中4例术后完全康复,1例残留一侧下肢不灵便;1例微导丝原性破裂和1例弹簧圈过度填塞性破裂,因术中出血过多致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GDC栓塞中发生动脉瘤破裂难以避免,操作者经验与发生率成反比,材料选择合活可降低其发生率.破裂发生后继续GDC填塞可达到完全填寨、愈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手术时机、并发症防治、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72例患者 ,80枚颅内动脉瘤中 ,6 8例为破裂动脉瘤 ,4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在后交通动脉 2 0枚 ,前交通动脉 32枚 ,大脑中动脉 8枚 ,大脑后动脉 5枚 ,眼动脉 3枚 ,颈内动脉分叉处 3枚 ,基底动脉 5枚 ,小脑后下动脉 2枚 ,脉络膜前动脉 2枚。 72例患者中 ,Hunt Hess分级 :Ⅰ级 2 4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0例 ,Ⅳ级 9例 ,Ⅴ级 4例。72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血管内支架加弹簧圈栓塞、瘤颈重塑形技术栓塞和双导丝技术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1周内治疗的患者 18例 ,2~ 3周内治疗的患者 2 9例 ,4周以后治疗的 2 1例。手术采用全麻并在术中适当控制血压 ,使收缩压不超过 110mmHg ,手术全程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根据患者SAH的严重程度 ,采用术前或者术后给予脑室外引流、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或单纯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 ,栓塞术后全部病例给予“3H”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6 8枚 ,占 85 % ,栓塞程度 95 %~ 99%的 8枚 ,占 10 % ,栓塞程度达 90 %的 4个 ,占 5 %。全组死亡 2例 ,占 2 .78%。术中动脉瘤出血 2例 ,经弹簧  相似文献   

6.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11例病人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行可脱性弹簧圈治疗栓塞.结果11例中除1例动脉瘤较大用3枚电解弹簧圈闭塞外,其余均用1枚就完全闭塞动脉瘤腔,并保留了载瘤动脉的通畅.结论应用GDC经血管内闭塞颅内动脉瘤,安全、便捷、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的效果。方法 经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法,将导引管送至C2以上,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36例用GDC,6例Metrix,18例DCS,2例ORBIT,3例EDC,4例配合支架栓塞;65例患者,59例康复,3例后遗偏瘫,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59例随访,头颅平片GDC均在瘤腔,无再出血,5例患者复查DSA,无复发。结论 微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balloon-assisted coiling embolization,BACE)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和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48例使用新一代BACE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38例破裂出血.42例宽颈动脉瘤,7例瘤颈> 4 mm,37例体颈比≤ 1.5...  相似文献   

9.
自 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可电解脱性铂金圈 (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材料和方法(一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4例。年龄 56~ 66岁 ,6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在出血后 1 5d~ 1年施行介入治疗。(二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 6例均做了DSA造影。 ( 1 )动脉瘤部位 :本组 6例中 ,前交通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2例 ,颈内动脉 脑膜垂体干、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各 1例。 ( 2 )动脉瘤大小 :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40例临床资料。另选同期进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40例进行比较。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切实可靠,安全、有效、微创,预后好,早期手术和及时术后处理是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随访43例病人的45个颅内动脉瘤GDC栓塞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回顾研究43例病人的45个颅内动脉瘤(前循环34个,后循环11个)MRA检查。所有的病人在GDC栓塞治疗后9个月之内的同一周行DSA和MRA检查,这期间不作处理。分析弹簧圈内残余血流、载瘤动脉和邻近动脉血流,MRA以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和源图像为基础。结果:所有病例中,MRA能提供良好的信息。对于动脉瘤的分析,MRA的敏感性、特征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诊断弹簧圈内残余血流分别为87.5%、100%、100%、97%,诊断瘤颈的残余血流分别为90%、100%、100%、97%。对于动脉通畅性分析,MRA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载瘤动脉分别是90.5%和100%,邻近动脉分别是85.7%和100%。结论:在随访GDC栓塞的动脉瘤中,MRA可以作为一个筛选手段,提高检查效率,减少病人的随访风险。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可解脱弹簧栓塞治疗:——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 价MDS和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8例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6例,狭颈动脉瘤22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其中MDS栓塞9例,GDC栓塞19例。术后即时和6个月后作血管造影以评价其栓塞效果。结果:28例经血管治疗手术成功26例,失败2例。在用MDSS栓塞成功的8例中,完全栓塞2例(25%),大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38%),部分栓塞(栓塞范围〈70%)3例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 for very small aneurysms (≤ 3 mm).

Materials and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5 and December 2008, a total of 31 very small aneurysms in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il embolization. Of the 31 aneurysms, five (16%) were ruptured, as opposed to 26 (84%) that were not. We assessed the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immediate angiographic outcome after coiling, clinical outcome, and follow-up MR angiography (MRA).

Results

Two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dure, but did not lead to any persistent neurologic deficit. No procedural aneurysmal rupture was observed and procedure-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both 0%. Occlusion was adequate in 25 aneurysms (81%) and incomplete in six aneurysms (19%).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five patients with ruptured aneurysms were good (Glasgow outcome scale ≥ 4), with no bleeding of the treated aneurysms during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3.3 months. On 27 follow-up MRA,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nd the five incompletely occluded aneurysms showed a spontaneous amelioration resulting in an adequate occlusion.

Conclusion

Coil embolization of very small aneurysm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with good results.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the potential as a standard treatment strategy remain to be determined by randomized large tria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 32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34枚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6枚 ,后交通动脉瘤 14枚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枚 ,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各 1枚。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2例 (34枚 )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其中完全致密栓塞 (瘤颈完全封闭 ) 2 0例 ,部分栓塞 (瘤体、瘤颈可见残余 ) 12例。并发动脉瘤破裂 1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 2例 ,治疗后 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 1年内随访 6例 7枚动脉瘤 ,无明显变化。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常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经血管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GDC)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可脱性弹簧(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占位、颅神经压迫、癫痫,并经影像学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途径用GDC栓塞动脉瘤腔,分别在栓塞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血管造影,观察栓塞效果和临床情况。结果:32只动脉瘤中,获完全栓塞18例(56%).部分栓塞12例(38%).2例手术失败(4%)。手术并发症7例,其中4例脑内动脉血栓,1例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5天死亡。2例部分栓塞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示残留腔扩大行第二次栓塞。存在临床症状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GDC可控性好,可靠性、安全性强,是目前经血管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较为成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全麻下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诊断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 5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影像变化、体征及处理。结果  3例患者在破裂时见血压突然上升 ,心率减慢 ,脑循环时间延长。其中 1例见造影剂外漏。立即中和肝素 ,继续用GDC填塞至动脉瘤不再显影。 2例术后行脑室穿刺引流。 1例恢复良好 ,1例死亡。另 1例行血肿清除术 ,术后重度残疾。其余 2例由于临床没有变化 ,无特殊处理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要严密观察影像学和患者的变化 ,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 ,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与体会。资料与方法采用神经介入方法,应用DCS栓塞治疗11例13个颅内动脉瘤。结果用DCS对11例1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栓塞,完全栓塞(>95%)7个,大部分栓塞(80%~95%)5个;并发动脉瘤破裂1例,外科手术后痊愈;1例弹簧圈脱出到远端小动脉,经抗凝治疗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使用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 (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 ,15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I级 8例、II级 6例、IV级 1例 ,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T扫描诊断。结果 GDC栓塞手术成功13例 ,占 86 .7% (13/ 15 ) ;13例随访 3~ 2 5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 ,其中 2例 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复发 ,全部病例头颅正侧位片显示GDC形态、位置无改变 ;栓塞手术失败的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和 4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为有效方法 ,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9.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塑型、横向成篮、篮外填塞、分部填塞及瘤颈重塑型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迅速继续填塞动脉瘤是处理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辅以抗凝及“3H”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的关键。对于特别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无法单纯采用GDC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支架选择,防止支架移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确切疗效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