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竭病人麻醉处理一例报告如下。本例病人女 ,2 2岁 ,主诉停经 2 3周、咳血、双下肢水肿 3个月。 1年前因扩张型心肌病、心衰住院治疗。入院时口唇发绀 ,端坐呼吸 ,两肺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界向左下扩大 ,位于腋中线第 7肋间 ,心律不齐 ,各瓣膜听诊区均可闻及杂音。腹稍膨隆 ,肝大 ,剑突下 13厘米 ,中等硬度 ,压痛 ( +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胸部摄片 :全心扩大 ,肺淤血 ,肺纹理增多。心电诊断 :心率 12 0~ 14 0次 /分 ,电轴正常 ,多源频发房早、室早、QRS≥ 0 12秒 ,左室高电压 ,ST T变化 ,室内传导阻滞 ,不正常心… 相似文献
3.
44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4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张惠珍扩张型心肌病(简称DCM)是近10余年来才被重视的一组主要侵犯心肌的病变。病因不明,除行心脏移植术外尚无根治疗法,死亡率高[1]。早期不易引起重视,晚期可因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及...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为了探讨对扩张型心肌酶(DCM)无症状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以延长住院间事时期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方法:对32例前列素E1(PGE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浓度进行比较。对64例DCMAHF患者观察与随访。结果:PGE1治疗左心室(LV)≥65mm和〈65mm心功能不全患者同样有铲。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均呈非常显著差异。PGE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GE1治疗组改善心功 相似文献
9.
10.
11.
心脏移植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七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移植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 1995年8月-1998年9月我们先后为7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了经典式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结果 6便患者至今存活,且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0-Ⅰ级,均已出院并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近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主内膜心肌活检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另1例患者存活7天。结论 选择最佳受体,合适手术方法与良好的供心保护,尽早防治早期移植物功能衰竭等是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探索预防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猝死的对策。方法:将DCM CHF108例按改进治疗措施前后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甲组为改进治疗措施后 的67例,乙组为改进前的41例。结果:甲组猝死率明显降低。结论:DCM CJF猝死的预防措施是综合性的关键在于对逆转心肌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纠治合并症等是否及时、得力和连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影响。方法 30例DCM患者,年龄26~7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15)。治疗组L3,4或T4,5棘突间隙穿刺置管于硬膜外腔,每间隔2h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3~5ml,辅以适当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常规予药物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用微量毛细管加热沉淀法测定静脉血血浆FIB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血浆FIB浓度降低(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能改善DCM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FIB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分两组-发生室颤或室速(VF/VT)组和未发生室颤或室速组进行短程(300个心动周期)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时域法的参数为平均心率标准差(HRSD),连续300个心动周期平均正常RR期间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50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法的参数为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成分,总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硫酸镁与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对照组60例以地高辛+消心痛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78例以硫酸镁和卡托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病例以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散和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显著。本文还对硫酸镁的重要生理功能,镁治疗的理论根据和卡托普利改善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