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65例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型131例,作了阑尾切除,1例死于术后中毒性休克(0.6%);34例阑尾脓肿经非手术治愈。认为:1.小儿阑尾发生穿孔原因主要是小儿阑尾腔易于梗阻,就诊较晚及诊断延误所致。2.临床凡遇有小儿腹痛,或婴幼儿出现啼哭不安、呕吐、腹泻,而同时又有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急性阑尾炎可能。右下腹触痛和肌紧张是诊断重要依据。腹腔穿刺有助确诊。3.并发穿孔阑尾炎应早期手术,若出现阑尾周围炎或包块时宜保守治疗,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降低并发症。4.术后抗生素及灭滴灵应用有助于防治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李昌 《吉林医学》2011,(36):7807-7807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治的120例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超声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21例发生穿孔,仔细冲洗腹腔,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更换辅料及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出现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部分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应结合实验室和影像检查与其他急腹症详加鉴别,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以降低小儿阑尾炎穿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官英霞 《中外医疗》2009,28(8):30-30
目的探讨儿内科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对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于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儿,均于就诊后24h内转入儿外科治疗,临床以腹痛、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74例经手术治疗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化脓性阑尾炎45例,坏疽性阑尾炎12例,蛔虫性阑尾炎1例,单纯性阑尾炎16例。36例发生阑尾穿孔,21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5例未手术治疗。结论首次于儿科内科就诊的腹痛患儿,伴有发热、周围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尤其有右下腹固定压痛者,鉴别除外儿内科常见腹痛性疾病,应考虑阑尾炎,并及时与儿外科医生联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李宁 《中外医疗》2009,28(6):35-35
目的探讨儿内科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对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于儿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阑尾炎病儿,均于就诊后24h内转入儿外科治疗,临床以腹痛、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74例经手术治疗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化脓性阑尾炎45例,坏疽性阑尾炎12例,蛔虫性阑尾炎1例,单纯性阑尾炎16例。36例发生阑尾穿孔,21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5例未手术治疗。结论首次于儿科内科就诊的腹痛患儿,伴有发热、周围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尤其有右下腹固定压痛者,鉴别除外儿内科常见腹痛性疾病,应考虑阑尾炎,并及时与儿外科医生联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1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4例(14%),化脓性阑尾炎32例(32%),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4例(54%);随着病程的延长,单纯性阑尾炎明显减少,化脓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明显增加;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开腹术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若诊治不当,病情变化快,故应注意及早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即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文长江 《中外医疗》2009,28(33):5-5
目的总结小儿阑尾炎诊治经验。方法对56例经手术确诊的小儿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25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阑尾穿孔10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小儿阑尾炎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诊治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6月—2015年1月军地联合办院期间收治的86例12岁以下的小儿阑尾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小儿阑尾炎患者全部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证实;病程在12h以内的48例患儿阑尾均无穿孔,病程在12h~72h之间的29例患儿只有2例未穿孔,而病程在72h以上的9例患儿阑尾均已穿孔,并形成弥散性腹膜炎,其中1例术后第7天因粘连性肠梗阻转州医院治疗后恢复尚可,1例因合并化脓性门静脉炎死亡。结论:小儿阑尾炎病情进展快、穿孔率高,可因大网膜发育不成熟形成弥散性腹膜炎,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而腹膜吸力较强,中毒现象较为严重,极易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酸平衡失调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一般不主张保守疗,即使穿孔合并腹膜炎者,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早期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诊治体会。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72例12岁以下的小儿阑尾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小儿阑尾炎患者全部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证实;病程在12 h以内的29例患儿阑尾均无穿孔,病程在12 h~72 h之间的35例患儿仅有2例未穿孔,而病程在72 h以上的8例患儿阑尾均已穿孔,并形成弥散性腹膜炎,其中1例术后第6天因粘连性肠梗阻而转市级医院治疗,后恢复尚可,1例因合并化脓性门静脉炎而死亡。结论小儿阑尾炎病情进展快、穿孔率高,可因大网膜发育不成熟形成弥散性腹膜炎,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而腹膜吸收力较强,中毒现象较为严重,极易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一般不主张保守治疗,即使穿孔合并腹膜炎者,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1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本组100例患儿以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其中80例均行手术治愈,20例保守治愈。结论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仍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一经诊断应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不明原因27例(50.9%),细菌性痢疾10例(18.9%),上呼吸道感染8例(15.1%);穿孔性阑尾炎25例(47.2%),单纯性阑尾炎11例(20.8%),阑尾周围脓肿5例(9.4%);阑尾切除术49例,盆腔脓肿单纯引流2例;术后并发症占68.0%;53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率、穿孔率高,并发症多。右下腹是否有压痛对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总结六安市立医院于2007年1月-2011年7月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16例,其中58例(26.9%)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8例均为急性阑尾炎致阑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经手术治疗,治愈57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非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若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均能治愈。针对老年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的特殊性,急性阑尾炎易发生坏疽穿孔,且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极早确诊,积极充分术前准备下及早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立伟 《黑龙江医学》2012,36(8):599-60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误诊原因,以降低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炎穿孔误诊的发生,增加医患之间信任度,减少医患矛盾。方法回顾本院近3年收治的8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统计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在13例误诊病例中,入院疑似诊断为阑尾炎5例、后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穿孔;入院诊断为其他疾病,经过治疗无好转,从而行必要的手术探查证实为阑尾穿孔8例。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中炎症标记物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A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近4年51例4~12岁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及16例无手术的非特腹痛患儿血样,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严重急性阑尾炎患儿(蜂窝织性或坏疸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特腹痛患儿及单纯性小儿急性阑尾炎。ROC分析表明,IL-6和TNF-α用于鉴别诊断严重小儿急性阑尾炎均优于白细胞计数(P<0.05)。结论 IL-6和TNF-α水平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辅助诊断信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Dela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forated appendicitis may cause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d compare pre-operative total and direct bilirubin levels incases of simple and 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ed eigh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appendectomy,during a one-year period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1 in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of Hazrat-e-Rasool AkramHospital, an academic teaching hospital in Tehran- Iran. Pre-operative total and direct levels of bilirubin werecompared in two groups of histologically proved appendicitis (simple and perforated), each including 40 patients.

Results

Eigh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appendectomy including 70% men and 30% women with a meanage of 34±11 years in Group I (perforated appendicitis) and 47.5% women and 52.5% men with a mean age of33±14 in Group II (simple appendicit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mean bilirubin levels were higher forpatients with 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a non-perforated simple appendicitis(1.04±05 mg/dl vs 0.7±0.1 mg/dl) and this difference is high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Assessment of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is useful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rforatedversus 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 and total bilirubin should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parameter in the early diagnosisof appendix perfor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108例小儿因穿孔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8例在术中采集腹腔渗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培养阳性的83株需氧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马斯平、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目前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菌株耐药性有所增加。抗生素的选用主张以脓液细菌培养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病例9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95例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腹痛的患儿有51例,占比53.68%,B超未提示异常的急性阑尾炎有22例,占比23.16%,B超确诊阑尾脓肿23例,占比24.21%,术中发现阑尾穿孔16例,占比16.84%.结论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容易延误诊断,穿孔率高,对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应反复仔细检查,一旦确诊应紧急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儿童急性阑尾炎穿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4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病理报告结果,分为两组:阑尾穿孔组和阑尾未穿孔组。回顾性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水平和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IB、CRP、WBC和NEUT%对穿孔性阑尾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的FIB平均水平为(3.98±1.41)g/L。阑尾穿孔组患儿FIB平均水平为(5.35±1.08)g/L,显著高于未穿孔组患儿[(3.17±0.8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B最佳临界值为4.23 g/L时,FIB的特异度为82.2%,而WBC为37.2%,CRP为74.4%;敏感度为92.0%,而WBC为80%,CRP为81.3%。FIB在鉴别穿孔和未穿孔阑尾炎ROC曲线下面积大于WBC、CRP和NEUT%。结论术前FIB水平对儿童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对80例3~12岁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治疗。结果除中转开腹5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4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25例,阑尾周围脓肿或包块10例;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5h,20例术后使用止痛药,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切口感染(其中中转开腹1例),1例脐部切口出血。平均住院时间6.5d。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婴幼儿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9例婴幼儿阑尾炎患儿,根据改良Alvarado评分把患儿分成不典型组及典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不典型组在术后病理报告、年龄分布、阑尾位置分布、B超的阴性率等有其特异性:不典型组以化脓性及坏疽穿孔阑尾炎比例高;小月龄儿多见;B超阴性率也是不典型组比例高;阑尾位置不典型组以盲肠及结肠后位多见,而典型组以盲肠下住最多。结论使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诊断为不典型阑尾炎的婴幼儿应增加考虑年龄、B超、阑尾位置等因素,从而帮助更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5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诊治经验,指出小儿阑尾炎易误诊,主要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不明原因发热、呕吐多见。反复查体、诊断性腹穿、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等综合应用可减少误诊。确诊后,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