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7-110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抗菌作用,为临床中西药联合治疗M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煎煮法制备提取液,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中药对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棋盘格稀释法测定中西药的MIC,通过计算部分联合抑菌指数(FIC)的分布评价中西药联合效果。结果五种中药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五倍子对MDR-PA抑菌作用最强;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有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协同相加率超过80%。环丙沙星与五种中草药联合显示无关作用;三种抗生素与五种中草药联合均无拮抗作用。结论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可以增加各自对MDR-PA抗菌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在临床上的分布,探讨联合药敏在临床上治疗MDR-PA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医院细菌室分离保存的全部32株MDR-PA,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共8组联合药物,分别测量每组每种联用与单用药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8组联用药物中,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这7组药物的MIC值较单用时下降明显。而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组,头孢吡肟单用和与环丙沙星联用时,MIC值均为16μg/mL;环丙沙星单独使用时的MIC值为8μg/mL,与头孢吡肟联用时,MIC值仍为8μg/mL。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这7组药物的药物之间药效学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的构成比依次为90. 6%(29/32)、93. 8%(30/32)、90. 6%(29/32)、93. 8%(30/32)、87. 5%(28/32)、93. 8%(30/32)、87. 5%(28/32),而头孢吡肟与环丙沙星联合药物中药效学表现主要是无关作用占71. 9%(23/32)。结论通过联合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联合,可以抑制或杀灭MDR-PA,是临床治疗MDR-PA感染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75.9%和93.1%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30株(93.7%),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90.6%、12.5%、90.6%、90.6%和0,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8株(87.5%),TEM、DHA、OXA和IM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2.5%、43.7、21.8%和3.1%,未检出VIM、SHV和CTX-M-9,检出OprD2基因缺失23株(71.8%)。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540株临床分离的PA(痰中222株、纤支镜检查得到102株、脓性分泌物中84株、尿中60株、血中72株)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PA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已达到64.8%~74.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3.7%~52.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目前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耐药现象较严重,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对细菌环进行测量。结果:2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为3.1%,环丙沙星为7.4%,亚胺培南1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8%,美洛培南15.0%,替卡西林15.6%,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5.6%,哌拉西林17.8%,左氧氟沙星18.2%,头孢吡胯28.7%,妥布霉素28.7%,氨曲南41.4%,阿米卡星50.0%,庆大霉素59.6%,氨苄西林/舒巴坦1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感染率越来越高,耐药性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重视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0例铜绿假单胞菌。使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4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按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9年规定判读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1%、4.2%、9.7%、17.1%、20.0%,对替卡西林、磷霉素呈高水平耐药,其耐药率分别为78.4%、62.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04~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为临床提供基本的选药依据.方法 对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11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监测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1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达到61 4%,占前二位的分别是头孢唑啉(95 5%)、氨苄青霉素(92 7%).结论 对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明显,说明实验室对其正确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药,减少耐药性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结果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的常见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小勇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220-1224
铜绿假单胞菌(PA)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耐药发生率高.耐药的机制涉及外膜的低通透性、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产生灭活酶、靶位的改变或增加等.PA的耐药往往是多方面的,常导敛多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的感染现状及对目前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以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01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分离出1425株PA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A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34.1%和呼吸病房28.2%;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82.1%;1425株PA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总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是:美罗培南(22.8%),亚胺培南(25.7%),头孢他啶(26.8%)。阿米卡星(2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9%),头孢吡肟(31.4%)。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较其他病房易发生PA感染,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耐药性监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sca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以药敏分析系统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发生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感染的64例患者的药物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21.9%,左氟沙星耐药率为25.0%;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00.0%,头孢噻肟为98.4%,头孢三嗪为90.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0.6%,丁胺卡那霉素为32.8%,妥布霉素为32.8%;对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情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4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9.7%;对单环内酰胺类代表性药物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对青霉烯类代表性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8%。结论我院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用药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对于泛耐药菌株则可以选择多黏菌素B抗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7至2009年分离出的20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至2009年分离出的20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8种药物耐药性分析(应用纸片扩散法),操作和判定参照2006年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用药可根据抗生素敏感率统计结果来选用抗生素,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尚进 《安徽医学》2012,33(10):1319-132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现状及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1年在神经内科住院且分离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药物敏感性,应用病例对照方法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和同期检测出的敏感型铜绿假单胞菌作比较,.应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取神经内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60株,其中,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0株,总分离率为33.33%;标本大多取自呼吸道,约占77.49%;应用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曾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存在基础疾病、住院天数、曾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应用机械通气的时间、分离出MDRPA前小于14 d给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MDRP感染均有关联;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明确了3种独立的危险因素:既往曾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进行过机械通气治疗、分离出MDRP前小于14 d曾给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结论既往曾经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和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种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操作观念,掌握机械性通气的应用指征,改善病房条件是防范住院患者感染MDRPA的一项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 扩散法和 DADE 公司的 Micro-Scan仪器测定了对 3年来初次分离的 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0种抗生素 的耐药特征.[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噻酸单胺菌素、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氨苄青霉素-青霉烷 砜、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硫酸丁胺卡那霉素、丙氟哌酸、头孢塔齐定、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最 高,分别为81.6%,91.1%,83.0%,88.2%,92.0%,89.1%,68.2%,94.3%.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 啉、噻吩甲氧头孢菌素、博拿霉素、头孢三嗪、呋肟头孢菌素、头孢噻吩、氧哌嗪青霉素高水平耐药,敏感 率为10.9%~9.3%.[结论]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三唑巴坦、增效磺胺甲基异 ■唑、硫酸丁胺卡那霉素、丙氟哌酸、亚胺硫霉素对所分析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活性,是治疗铜绿假 单胞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与AmpC酶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了解两种酶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ESBLs试验,3-氨基苯酚硼酸(APB)纸片增强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IPM和多底物纸片法进行诱导产AmpC酶定性试验;PCR检测AmpC酶和ESBLs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0株菌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51株,其中33株诱导产AmpC酶试验阳性,诱导率依次氨曲南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1株扩增出DHA型AmpC酶,经测序为DHA-1型;ESBLs阳性1株,扩增为tem基因。结论:我院存在产ESBLs与AmpC酶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株多耐药阴沟肠杆菌(MDR—ECL)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该株MDR—ECL菌22种基因。结果该株MDR—ECL菌携带TEM、SHV、CTX—M-1、aac(3)-Ⅱ、aac(6’)-Ⅰb、ant(2”)-Ⅰ、qnrA基因。结论该株MDR—ECL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多耐药原因。  相似文献   

18.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阿奇霉素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的浓度,与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作用,6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情况。结果未用阿奇霉素的硅胶片上可见较厚的生物被膜形成,而应用阿奇霉素后可见生物被膜较对照组薄且有碎裂,其变化与阿奇霉素的浓度相关。结论阿奇霉素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高燕渝  俞汝佳  吕晓菊 《西部医学》2010,22(9):1609-1611
目的测定多粘菌素B等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27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16μg/ml,多粘菌素与米诺环素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0.5μg/ml与2μg/ml,MIC90分别为4μg/ml与8μg/ml。结论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