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羰基含量、异氰权酯指数(〖-NOO〗/〖-OH〗、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以及一系列制备江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羰基含量和PUU/PA组成比增大或异氰酸酯指数减小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A中PA含量越大,PUA水分散液粒子形态越不规整;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升温速率等对PUA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不符合传统乳液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羧基含量、异氰酸酯指数([ - NCO]/[ - OH]) 、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 以及一系列制备工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含量和PUU/PA 组成比增大或异氰酸酯指数减小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A 中PA 含量越大,PUA 水分散液粒子形态越不规整;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升温速率等对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不符合传统乳液聚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制备微米级聚甲基硅氧烷微球,粒径为1~15pm,粒径分布较窄;就反应体系pH值、油水比等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在水解过程应控制pH=4.0~6.0之间,投料油水比(MTMS与水的摩尔比)应小于1/4,缩聚过程控制pH=7.0~9.0之间;随着油水比的增大以及缩聚反应中pH值的降低,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4.
由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得的SiO2溶胶,在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偶联剂的体系中,经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透明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材料[(PUA—TMSPM)/SiO2]。研究了盐酸浓度对(PUA-TMSPM)/Si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减小,硅溶胶体系和(PUA-TM-SPM)/SiO2杂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大;盐酸摩尔分数XHCl的增加使(PUA-TMSPM)/SiO2光固化膜表面的两相界面结合更紧密,涂层变得更致密,并导致膜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得的SiO2溶胶,在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为偶联剂的体系中,经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透明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材料[(PUA—TMSPM)/SiO2]。研究了盐酸浓度对(PUA-TMSPM)/Si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减小,硅溶胶体系和(PUA-TM-SPM)/SiO2杂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大;盐酸摩尔分数XHCl的增加使(PUA-TMSPM)/SiO2光固化膜表面的两相界面结合更紧密,涂层变得更致密,并导致膜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了7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高切率及低切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HT),血沉(ESR)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并与4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病人血LPO,TC,TG,高切率及低切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显增高;SOD与TC,高级低切率全血比粘度,LDLPC,LDL-C/HDL-C呈负相关,与HDL-C/TC呈显正相关。LPO与年龄,收缩压,TC,血浆比粘度,LDL-C,LDL-C/HDL-C呈显正相关,与SOD及HDL-C/TC呈显负相关;老年组(60-70岁)SOD值显低于老年前期组(40-59岁),LPO值显高于老年前期组。提示原发性高血压中SOD,LPO,血脂及血粘度的改变在其病理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离子交换法由工业级水玻璃制得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稳定硅溶胶。硅溶胶稀溶液的特性粘数为0.02dL/g,与硅溶的粒径无关;硅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分散体系由牛顿型流体变为非牛顿型流体;水溶性聚氨酯的稀溶液是胀流型流体,加入硅溶胶,分散体系的表现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蟾蜍离体背根神经节标本上,用标准微电极方法,通过改变胞外离子成份及浓度,结合应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分析胞体动作电位各离子成份。结果表明:5μmol/L河豚毒灌流6min后,动作电位幅值及去极相斜率均明显减小;无Ca(2+)(0mmol/L)和高Ca(2+)(10、20mmol/L)液灌流15min后,动作电位时程(APD)分别较对照值减小和增大;无K+(Ommol/L)和高K+(6mmol/L)液灌流15min后,APD的改变与上述相同;2mmol/LMn(2+)和10mmol/L四乙胺亦可分别使APD较对照值减小和增大。实验表明胞外Ca(2+)的改变与APD值的大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氨基硅油微乳液与水的原位分散方法,制备了有机硅聚合物共混改性接枝环氧树脂水分散液,采用FT—IR、ATR、TEM以及TGA等对该水分散液的粒子形态、粒径以及成膜后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水分散液相比,改性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粘度增大。TEM照片表明:有机硅聚合物在分散过程中被包裹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改性水分散液成膜后的疏水、疏油性能和热性能显著提高,表面能降低。膜的超薄切片TEM照片显示:有机硅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取向与迁移,FT—IR与ATR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它们在膜的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明胶(Gel)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制备了Gel/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系列;研究了原料配比、pH值及温度对水凝胶溶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PNIPAM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值时,Gel/PNIPAM水凝胶的溶胀速度随着组分中PNIPAM的增加而降低,且溶胀过程以扩散渗透控制为主。而pH对水凝胶溶胀速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Gel/PNIPAM配比为5/5,温度大于LCST时,水凝胶的pH敏感性受明胶控制;温度低于LCST时,pH对水凝胶的溶胀速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AMI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AMI病人分为存活组171例、死亡组2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AMI病人和正常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或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192例AMI病人QTd与jTd分别为61.92±15.2ms,45.86±16.22ms,正常对照组25例QTd与jTd分别为20.32±8.14ms、18.24±8.12ms,两组相比P<0.001。存活组入院时QTd与jTd分别为60.96±12.24ms、45.22±10.24ms,出院时分别为39.26±10.42ms、32.14±12.24ms,入院与出院相比P<0.01。死亡组21例QTd与jTd分别为70.24±15.38ms、66.42±14.24ms,与存活组相比P<0.05。结论:AMI病人 QTd明显增加,QTd的测定对AMI病人预后的估价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概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特别对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色甘酸钠(DSCG)滴眼液稳定性差,影响临床应用。本文研究DSCG溶液的性质及不稳定原因,发现该溶液有丁铎尔现象及电泳现象。pH下降或加人某些电解质或脱水剂,溶液发生变化,出现凝结聚沉现象。助溶剂Solubol增加DSCG的溶解,减轻pH变化及电解质引起的沉淀,减少电场对溶液的影响,增加稳定性,具有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尼莫地平HPMC骨架片的药物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HPMC为骨架材料,将难溶于水的尼莫地平制成缓释骨架片,考察HPMC的粘度、羟丙基和甲氧基含量、用量、粒径、辅料和释放介质的pH对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缓释骨架片的体外释放行为近似零级释放。HPMC用量、粘度、粒径和释放介质的pH均对体外释放行为有明显影响;同一粘度HPMC甲氧基不同对释放速率影响不明显;辅料乳糖的加入能使释药速率加快,而微晶纤维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在本实验范围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方法:采用双层膜时控崩解原理制备脉冲控释微丸,使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以释药时滞及时滞后的累积释药量为指标,溶胀层包衣液中SDS的浓度、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为因素,采用L9 (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而释放,内包衣层中SDS的加入量、溶胀层和控释层厚度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按优选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溶胀层包衣液中SDS的浓度为0.05 mol/L、溶胀层包衣增重为16%、控释层包衣增重为18%,体外试验表明,平均所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时滞为4.5 h,之后1.5 h累积释药均大于80%,达到了脉冲控释的要求.结论:制备的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微丸,其药物的体外释放能够达到脉冲控释效果,本试验对硫酸特布他林脉冲控释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运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熔融包衣法对素丸进行隔离包衣,隔离衣材料选用十八醇,流化床包衣法包覆胃溶型丙烯酸树脂NE30D薄膜衣,制备不同隔离及包衣增重的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对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 HPMC(K4M)、MCC为丸芯材料,十八醇为隔离层,Eudragit N E30D为包衣材料,SDS作为致孔剂。分别选用Eudragit N E30D、十八醇及SDS增重为7%8、%4、%时的包衣微丸,pH 6.8的PBS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该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提高埃索美拉唑锌的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将埃索美拉唑锌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然后将所得固体分散体装填于肠溶胶囊,并考察其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鉴别埃索美拉唑锌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随着载体比例增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先增大后减小;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优于以PVPK3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DSC分析表明,埃索美拉唑锌在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以非晶型存在。结论固体分散体提高了埃索美拉唑锌的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