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苓散是《伤寒论》中众多名方之一,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主治病症水饮内停,乃由表证未解,阳气被遏,膀胱气化不利,脾不输精,方中诸药配伍,共奏淡渗利湿、温阳化气、解表散邪之功。本文旨在介绍关于五苓散治疗口渴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笔用此方加减治疗外科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求医问药》2012,(10):38
苍耳子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是历代医家治疗鼻渊的有效良方,由苍耳子、辛夷、白术、薄荷四药组成,具有宣通鼻窍、开宣肺气等功效。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此方是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代表处方,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味药组成,具有化气行水等功效。将上述两方融合后可有助于膀胱气化、调  相似文献   

4.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著名经方之一。药用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五味,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的作用。仲景主要用以治蓄水证及痰饮、水湿证。如《伤寒论》146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再如 74条:“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两条均是论述用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治疗脾虚湿停之良药;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二药配伍,敦上以治水。猪苓利水渗湿,泽泻渗湿泄热固肾,二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正如《本草求真》所云:“故猪苓必合泽泻…  相似文献   

5.
刘日辉 《中国乡村医生》2005,7(10):9-9,F003
五苓散出自于仲景《伤寒论》一书。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物组成。是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引起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不利而成蓄水病证。其治之之法,当急利其小便,兼以化气解表,方中重用泽泻,直达膀胱以渗湿利水,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白术、茯苓、泽泻与桂枝组成,主治太阳蓄水证,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黄斑水肿多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术后眼内炎症等所致,其中医病机主要为脾虚水湿内停,上犯于目,治疗需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该文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对五苓散治疗各类型黄斑水肿进行总结,以期为五苓散在现代眼科临证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高天旭(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郑州450003)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五苓散为仲景《伤寒论》治疗水逆证(太阳膀胱蓄水证)之名方,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但本方以何药为君,则众...  相似文献   

8.
杨洁 《宁夏医学杂志》1990,12(5):309-312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化气利水之名剂。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昧组成,主治太阳病蓄水证、霍乱吐泻及痰饮诸证。后世不少方剂,如胃苓汤、春泽汤等,皆由本方脱胎而出。近十年来有关本方临床应用的报道颇多,兹择要综述如下: 一、肾炎及透析失衡综合征:肾炎伴有  相似文献   

9.
小议五苓散     
五苓散为著名经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五苓散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之功,兼以解表。《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金匮要略》主治下焦饮逆,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等病证。根据仲景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证,其因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一书,本方原作散剂冲服,井强调服后宜多饮热水,以微有汗出为佳。现代临床则多用汤剂煎服。全方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5味药组成。由于其主要作用在利水渗湿,通行水道,故泽泻的用量宜大,一般要在15克以上,桂枝为6克,余药为9克较宜。煎药时不能煎之过浓,以免减弱其渗利之性。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临床应用近况郑延辰,吴中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65200)(烟台干休所卫生所264001)关键词五苓散;临床应用;综述五苓教为著名经方之一,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猪苓、泽泻五味,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仲景主要用治蓄水证及痰饮、水湿证,近...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源于《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仲景原为治疗蓄水等证而设,后世发挥颇广。笔者于临床运用中认为,该散尚有通阳化气。升清降浊、化湿健脾等功,实为裨益脾土运化,谐和脏腑功能,调理水液代谢之佳方。谨守病机,恒用本方异病同治脾土失运所致之湿邪泛滥诸患,常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于次。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临床新用浅探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736202)张天晖五苓散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原书71、72、74、131、161条诸条中均有五苓散之论述,概括归纳主治膀胱蓄水、痰饮、霍乱、黄疸等杂症。后世医家将...  相似文献   

14.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主治蓄水停饮等证。方中君咸寒之泽泻,以走水府;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用苦温之白术,健脾散津;佐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则气腾而津化上润。因此,历代医家已广泛运用此方于小便不利、水肿、臌胀、湿疹、黄疸、昏厥等多种病证。笔者常用本方,并加以变通,治疗多饮多尿、泄泻、水肿、黄疸等四类病证,多获捷效,举例于下。一、多饮多尿贺××,男,十四岁,农民。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就诊,患者自诉十天前,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经服中药  相似文献   

16.
从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病因病机、作用部位等方面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茯苓和白术的方剂(简称为苓术剂)进行了对比和梳理,认为苓术剂主要治疗的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水饮内停的病位不同,苓术剂的组成也相应不同,如:停在头项,则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停在心下、胸胁,则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停在膈上,则用猪苓散;停在腰腹,则用甘姜苓术汤;停在表里上下,则用五苓散。另外,兼阳虚寒甚者,用真武汤、附子汤;兼气虚者,用理中加茯苓汤;兼血瘀者,用当归芍药散。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 本方见于《金匮要略》,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药组成,具有健脾渗湿、温化膀胱、通利水道的功能。常用于上吐下泻、腹胀气满或水肿身重、烦渴、小便黄短等症。现经临床研究,又引申用于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五苓散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苓散出自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所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主治内停水饮,外有风寒表证。多年来笔者据本方温阳化气之特点,改汤剂煎服,辨证化裁,运用于经行泄泻,经行浮肿、胎水肿满、妊娠小便不通、产后癃闭及脾虚带下等妇疾。经临床反复实践,累获一方多用之功,进一步扩大了本方的临床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柴苓汤为张仲景《伤寒病论》中的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合方而成,由柴胡、半夏、泽泻、茯苓、猪苓、白术、黄芩、人参、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组成。有和解少阳,健脾渗湿之功。近年来日本的汉方医学对柴苓汤进行了广泛研究,并用于临床各科,取得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五苓胶囊是由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等药组成的中药成方制剂,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水湿浸渍型水肿引起的浮肿、腹胀等症候的治疗.本文对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一年内患者使用五苓胶囊进行临床验证,共验证病例130例,其中验证组100例,对照组30例,发现五苓胶囊治疗急、慢性肾小球炎、肾病综合症与五苓散相比,两组的总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临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