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均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规处理基础上,治疗组采用CSII治疗,对照组采用MSII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于治疗2周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达到靶血糖值的时间为(3.2±0.9)d,胰岛素用量为(38±6)U/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的发生次数较对照组低(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II更适合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合并高血糖状态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分析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黄昏现象的疗效。方法:对10例具有"黄昏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10d~14d,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达到满意血糖控制(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餐后2h血糖4.4mmol/L~10.0mmol/L)的天数以及胰岛素泵的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结果:血糖达到满意控制的平均天数为(7.4±1.6)d。诺和锐的基础剂量(0.23±0.07)U/kg,早餐前大剂量(0.12±0.05)U/kg,午餐前大剂量(0.14±0.06)U/kg,晚餐前大剂量(0.14±0.06)U/kg,发生低血糖症(0.04±0.21)次/例,生化低血糖(0.06±0.21)次/例,低血糖反应(0.97±1.18)次/例。结论: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可在7d~10d得以纠正。影响达目标血糖时间的因素为:空腹血糖、年龄。结合控制情况活动,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为糖尿病的病程、治疗前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MSII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每日所用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率:CSII组为3.12±1.66天,27.5±7.56U,0.0%,MSII组为8.65±1.94天,38.6±6.45U,14.3%。CSII组均低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用CSII较MSII更能迅速、有效、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院时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的2型糖尿病122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预混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组(MSII组),比较血糖控制达标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FBG:CSII组6.1±1.5mmol/L,MSII组6.3±1.2mmol/L;(2)P2BG:CSII组8.2±2.1mmol/L,MSII组8.4±1.7mmol/L;(3)血糖达标时间:CSII组4.5±1.9d,MSII组7.9±2.8d(P<0.05);(4)住院时间CSII组12.8±3.1d,MSII组18.4±4.3d(P<0.05);(5)胰岛素日用量:CSII组28.4±6.7u,MSII组36.1±12.4u(P<0.05)(6)低血糖发生的情况:CSII组中5例(8.1%),MSII组中18例(30.0%)(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通过胰岛素泵注射的治疗方式比预混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程恩荷  王敏 《安徽医学》2017,38(4):484-486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初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0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167例初次注射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结合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开始注射胰岛素后1、2、4、8、12周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患者注射后1、12周电话回访,以保证完成标准治疗疗程.12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6.48±1.29)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9±1.94)mmol/L,且干预组患者12周后平均胰岛素用量(10.44±4.40)U低于初始用量(12.51±4.6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糖达标率65.9%,高于对照组的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期电话回访可以提高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6.
Li YB  Zhu HL  Yao B  Huang ZM  Ou XZ  Xiao YB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02-60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及追加量,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和Homaβ等。结果经2周CSII治疗,126例(91.3%)患者用泵期间血糖控制达标,12例(8.7%)未达标。与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治疗前FBG较高(16mmol/L±5mmol/L比13mmol/L±4mmol/L)、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值较低(17±10比36±25),ΔAUC(治疗后AUC-治疗前AUC)较低,治疗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结论更严重的高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发病至入院时间< 6 h的58例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溶栓剂尿激酶用量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结果: 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为(2.5±0.8) h,血糖水平(9.2±2.7) mmol/L,而未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4.8±1.1) h,血糖(13.5±4.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与尿激酶用量无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就诊时间,并且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心肌对缺血、缺氧敏感性较高,均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腹部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而观察组则运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滴+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糖水平自(12.4±3.9)mmHg降至(6.13±1.55)mmHg,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为(39.6±5.5)U/D,明显较少,并且血糖控制时间为(4.4±0.8)d,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和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为(27.33±5.36)IU/D,切口愈合时间为(15.4±2.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滴+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运用在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中,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51-5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5 年10 月~2017 年10 月收住于我院ICU 的2 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46 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 组)23 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B 组)23 例。记录收住ICU 时的初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统计入住ICU 期间内平均血糖、血糖最大值,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记录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总用量、入住ICU14 d 内低血糖发生情况及28 d 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住ICU 时的初始血糖(Glu Adm)[(16.70±3.72)mmol/L vs (15.30±4.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0.00±1.08)% vs (9.78±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A 组血糖达标平均时间为(70.3±10.5)h,明显短于B 组的(140.0±13.6)h,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A 组为(5.1±1.6)mmol/L,明显低于B 组的(6.8±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每天胰岛素总用量为(30.2±2.3)U/d,明显低于B 组的(48.0±1.8)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出现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4.35% vs 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 的死亡率比较(21% vs 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高血糖方案有效,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了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琼 《吉林医学》2012,(1):33-34
目的: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0强化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0进行皮下注射,3次/d,2周后改为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2次/d。结果: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0强化治疗EPG达标时间(5±2)d,2HPG达标时间(8±3)d。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30强化治疗能更快、更稳地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 (U 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 6 3例 ,所有患者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MAU) ,将其分为 MAU组 (U AER:30~30 0 g/ 2 4 h)和对照组 (U AER<30 g/ 2 4 h) ,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尿酸、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MAU组空腹、餐后 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分别为 16 .2 5± 6 .6 7m U/ L、6 7.5 4± 11.2 9m U/ L 和 - 1.91± 0 .5 3,其对照组分别为 11.88± 4 .2 4 m U/ L、4 4 .36± 10 .71m U/ L 及 - 1.75±0 .4 5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0 .0 1)。结论 痛风患者合并 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痛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健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8):707-708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 (U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 47例 ,所有病人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MAU ) ,将其分为 MAU组和正常 MAU组 ,测定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INS)、血脂、血尿酸 (Ua)、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MAU组分别为 :(1 5 .2 9± 6 .5 1 ) m U/L、(6 8.6 1± 1 2 .0 5 )m U/L、(- 1 .94± 0 .5 6 ) ,正常 MAU组为 (1 1 .5 4± 4.3 8) m U/L、(45 .2 7± 1 0 .2 2 ) m U/L、(- 1 .76± 0 .49)。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0 .0 1 )。结论 :痛风患者合并 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42例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同样的降糖药物在治疗前血糖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后,降糖药物疗效(35.71%)不如单纯糖尿病者(68.86%),需增加用量、二药联用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甲亢控制后,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稳定。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均需二者兼治,均应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甲亢时,控制血糖,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需增加;治疗糖尿病方面可早期应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A组)及9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B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5~9 d,观察达到目标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0 mmol/L)控制的天数以及撤泵时胰岛素用量,并分析与上述指标相关的因素.结果 A组血糖达良好控制的平均天数为(3.60±1.88)d,胰岛素的用量为(32.50±14.52)U,发生生化低血糖 (0.45±0.49)次/人.B组血糖达良好控制的平均天数为(5.08±2.22)d,胰岛素的用量为(44.73±14.86)U,发生生化低血糖(0.52±0.77)次/人.结论 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A组在血糖达标天数及胰岛素用量均小于B组,经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糖达标时间的因素为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空腹血糖,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为糖尿病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3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治疗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MSII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MSII组给予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结果在第1个月内,CSII组和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7±3)d和(15±5)d]、胰岛素用量[(0.73±0.22)U/(kg·d)和(0.94±0.31)U/(kg·d)]、低血糖发生率(0.002和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分泌指数较1个月治疗期内明显增加。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并且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部分病人恢复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予胰岛素泵联合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治疗,直至血糖达标。通过指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CGM)评估血糖波动。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时胰岛素的使用总量,血糖达标后血糖波动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水平(MBG)6.52±0.83 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56±0.86 mmo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1.62±0.49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6.36±1.17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0.95±0.36 mmol/L,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5.47±0.79,高血糖时间比(PT10.0)(4.09±2.52)%,低血糖时间比(PT3.9)(4.03±2.5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7.82±1.56天和6.04±1.09天,达标所需胰岛素总量分别为46.25±8.87 U和39.93±3.15 U,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总量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与单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更能有效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65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入选并分为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用罗格列酮4-8mg/日,如餐后2小时血糖仍高于11.1mmol/L加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检测两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hs-CRP水平,治疗30天后复查两组hs-CRP水平。结果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30天后,FPG、F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5.68±1.214.vs.36±0.91P<0.01)。治疗30天后,罗格列酮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低于与对照组(3.55±2.19mg/Lvs.5.21±3.74mg/L,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ACS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明显降低炎症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157例,MDI组15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血糖达标时间、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73±2.73)d,MDI组为(7.51±2.38)d(P<0.05);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的比例CSII组比MDI高(P<0.05);且达标时胰岛素用量CSII组偏低(P<0.05);两组前5天的治疗比较,CSII组总体血糖水平低(P<0.05),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较少(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T2DM患者中用CSII治疗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较低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CSII是糖尿病合并感染急性期的一种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冷小薇  赵琦 《当代医学》2016,(12):126-127
目的 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诺和灵30 R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后:FPG为(6.71±0.97)mmol/L;2 hPG为(9.46±1.29)mmol/L;HbA 1c为(6.49±1.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6.94±1.13)d;胰岛素用量:(18.87±2.67)U/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所用的胰岛素较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分析以酮症起病的成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以酮症起病的成人糖尿病患者116例,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两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早餐2 h血糖及早餐2 h胰岛素。结果:肥胖组:空腹血糖为(11.68±2.39)mmol/L、空腹胰岛素为(6.69±2.96)μIU/ml、早餐2 h血糖为(15.83±5.07)mmol/L、早餐2 h胰岛素为(22.18±7.26)μIU/ml。非肥胖组:空腹血糖为(14.02±2.83)mmol/L、空腹胰岛素为(2.68±1.79)μIU/ml、早餐2 h血糖为(16.43±7.58)mmol/L、早餐2 h胰岛素为(6.13±3.62)μIU/ml。两组空腹胰岛素、早餐2 h胰岛素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症起病是1型糖尿病的常见现象,以酮症起病的肥胖成人糖尿病患者与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独立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