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新英  杨小庆 《浙江医学》2004,26(12):888-890,892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病例组),非椎动脉型颈椎病88例(对照组),正常人67例(正常组),均行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果(1)MRA显示3组椎动脉异常分别为53例、27例和8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2)正常组椎动脉内径左侧为(3.54±0.58)mm,右侧为(3.16±0.61)mm对照组左侧为(3.51±0.64)mm,右侧为(3.08±0.60)mm;病例组左侧为(2.79±0.89)mm,右侧为(2.35±0.90)mm,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减小(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0例、14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RA可以直接显示椎动脉形态及狭窄部位,MRA分型对分析病因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分别对64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观察推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管壁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互关系。测量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64例患者中有椎动脉异常表现者51例,横突孔异常者16例,钩椎关节增生者4例,椎动脉发育不良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椎动脉CTA比CDFI更有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维CT血管成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用三维CTA技术对1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占总数88%)的椎动脉不同程度改变。椎动脉平直,一侧变细2例,迂曲、无压迫3例,受压、管腔狭窄9例,畸形1例,管壁钙化1例。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CT血管成像(椎动脉CTA)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2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CTA检查,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重建椎动脉,观察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有椎动脉异常表现者31例,横突孔异常者6例,钩椎关节增生者20例。结论:椎动脉CTA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等变化。其中152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患者同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236例患者椎动脉发育异常,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者为114例,椎动脉走行变异者为75例,椎动脉发育不良合并椎动脉走行变异者为47例。其中152例患者同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血管造影检查,其多普勒超声与MRA或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快捷的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且无创、检查费用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分析,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静点丹参等扩血管药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P〈0.01。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6.67%,2组比较(P〈0.0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卢昕 《中国医疗前沿》2013,(6):75-75,82
目的观察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8例,应用椎动脉三维CT成像技术对患者重建椎动脉和颈椎骨及颅内椎基底动脉,并应用CT血管成像观察椎动脉的外形、行经及其与颈椎骨的关系。结果椎动脉正常者2例(2.94%)。椎动脉较健侧细1.0mm以上或直径小于2.8mm的椎动脉纤细26例(38.24%),均为单侧变细,其中左侧变细11例(42.31%)、右侧变细15例(57.69%)。血管硬化4例(5.88%)。管腔局限性狭窄13例(19.12%)。血管走行迂曲15例(22.06%)。两侧不对称的横突孔有2例(2.94%),一侧横突孔变小的有4例(5.88%),两侧对称且大小正常的有62例(91.18%)。43例(63.24%)患者呈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增生,其中C4-5、C5-6最为常见。结论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能良好显示椎动脉的异常与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病理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影像学的应用价值,研究具体的成像特点,为以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救治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检出的准确率以及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的血流显像。结果:200例患者中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为190例,检出率达95%,其中190例患者中有149例出现椎动脉中膜加厚,29例出现椎动脉缩窄,2例出现椎动脉粥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变图像显示是,椎动脉管壁加厚,血管走形异常,进行回声定位发现出现增强效果,椎动脉内透声效果欠佳,管径呈现不同程度的缩窄。椎动脉的血管管腔内出现彩色血流充盈缺损100例,但血流顺畅,血速加快。远端椎动脉阻塞56例,彩色超声多普勒近端椎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频谱收缩期上升陡峭。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椎动脉的颈椎病的检查结果较优秀,使用方便、没有创伤,患者接受度较高,依从性较好,进行病灶的定位十分精准,血流的显像较为清晰,彩色超声多普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运动疗法与电针技术联合对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单纯电针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运动疗法与电针技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后颈椎病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运动疗法与电针技术联合对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有椎动脉受压临床表现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93%的患者与其他类型颈椎病混合出现,其中合并神经根型47例,合并脊髓型65例。MRA、数字减影椎动脉血管造影(DSA)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椎动脉成像(DCE MRA)的诊断价值较高。非手术治疗74例,行椎间盘减压、椎动脉松解术46例。结果优79例(65.8%),良37例(30.9%),差4例(3.3%),优良率为96.7%。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多样,通过病史询问,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可获确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者可行手术松解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松林 《甘肃医药》2010,(6):661-66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椎动脉颈椎型颈椎病运用"滚、按、揉、拿、旋转、拔伸牵引"等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经随访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结论: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诊断及适应症的选择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分型的分析,中药复方、中药针剂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特点研究,为临床治疗CSA提供一种较为统一的、有效的、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综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我院图书馆及上网查询浏览了几十篇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面的文献,并重点学习近20篇有关文献。对X线平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等几种检查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结果:X线平片是常用检查方法,MRI、CTA及TCD能准确显示血管形态及血流,DSA因有创已不常用,EEC及脑血流图尚在摸索阶段。结论: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劣,需综合分析,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分型的分析,中药复方、中药针剂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特点研究,为临床治疗CSA提供一种较为统一的、有效的、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0例。结果:治疗6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0%。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及椎-基动脉血流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科在应用中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论述了中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辩证分型,治疗法则,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成像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连续螺旋CT扫描采集图像,经过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分析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主要对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外伤伴有椎动脉损伤,以及颈部血管变异,畸形等患者进行检查。可以直观地、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椎动脉的起至、变异、畸形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可以对颈椎外伤者术前及颈椎病伴有椎动脉狭窄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开展此项检查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操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53例患者中治愈29例,占54.7%;显效12例,占22.6%;好转10例,占18.9%;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达96.2%。结论:中药内服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