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肺阳、肺气概念的混乱摸糊状态,特予之正名。指出肺阳乃与肺阴对待而言,是指肺气中具有熏蒸温煦推动激发动力作用的部分。肺气即肺的生理功能活动,是对肺脏生理功能的概括,肺气包括肺阴、肺阳,肺阴、肺阳各为肺气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肺气肺阴肺阳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肺阴气与肺阳气的概念、内涵,明确了肺气、肺阴、肺阳三者间的关系。认为肺气分为肺阴气与肺阳气。肺阳即肺阳气,肺阳虚即肺阳气不足;而肺阴包含肺阴气与肺津液,肺阴虚即肺阴气不足和肺津液亏虚。  相似文献   

3.
综观历代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而现行中医类教材对此亦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不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肺的生理功能以及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以期丰富和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为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临床。  相似文献   

4.
肺阳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玉环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0):436-437
从阴阳学说、气虚与阳虚的关系、临床实践几个方面论述了肺阳存在的依据,并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肺阳虚的病因病机、施治原则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略论肺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代医籍对肺气虚的论述颇为详细,而对肺阳很少论及.但肺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兹不谫陋,参阅文献,试对肺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肺阳理论与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肺津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一般以肺气替代肺阳,或肺气肺阳混提.近来不少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及临床实践,提出肺阳的客观存在性[1-4],并从古医籍研究、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找到了一些依据.笔者就肺阳理论谈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7.
肺位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为诸脏之华盖,其性娇嫩,不耐邪侵,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主气乃肺之特职,故其为病,不外气机升降出入之失常,也有它脏累及肺者,其治法总宜以辛苦温开泄肺气,酸敛肺气,肺  相似文献   

8.
肺气是推动和调控肺的呼吸出入和水液输布等生理功能的一类细微物质,肺气分为肺阴和肺阳两部分.肺阴主凉润、沉降;肺阳是肺气中具有温煦、宣发、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为肺主行水提供了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肺阳虚与温补肺阳法治疗冷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哮在急性发作期主要病邪为寒痰内饮,而寒痰内饮的形成与肺阳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寒痰内饮属阴邪,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的不足,而且寒饮留居肺中,必然耗伤阳气,形成寒痰内饮与肺阳虚并存的病理状态。所以,急性发作期的根本病机特点是以寒痰内饮之邪实为主,肺阳不足之正虚为  相似文献   

10.
论“肺阳”与慢性咳喘病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肺阳”与慢性咳喘病的关系深圳市中医院高雪曲敬来(518033)主题词肺阳/理论探讨慢性咳喘病古往今来,凡谈到人体阳气,多重在“脾阳”、“肾阳”,而论及“肺阳”者甚少。近年出版的教科书中,也只列“肺气”而不论“肺阳”。然而,《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  相似文献   

11.
浅析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刀疗法不是毫针针刺和手术切开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单纯的西医疗法,针刀疗法在器械、理论基础和治疗技术等方面都源于中医学,是一种借鉴了部分西医学知识的中医新疗法。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针刀器械是对九针中带刃针的发展;针刀疗法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提出新学说;"以痛为腧"对针刀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刀治疗是对经筋病刺法的发展;针刀疗法是中医局部论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肺阳虚追溯其源为肺虚寒。历代著名方书具体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研究古代医家所著方书中蕴藏的效方,取其精华,借鉴前人成功的肺虚寒证治经验。同时,今人也初拟肺阳虚的诊断要点,并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以充实肺阳虚证的研究。所以,肺阳虚证非但古恒有之,且理法方药兼备,其证型建议纳入现代脏腑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内经》提出的标本概念到底是什么?二者关系又如何?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中医统编教材,对此认识都是有问题的。现从临床角度,从不同类型的疾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做具体分析,从而看出标本是怎样一种概念。进一步论证《内经》提出的“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是正确的。而所谓“急则治其标”和“标急则先治其标”,只能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臆造,是违背经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天灸药膏及不同穴位组合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末每组20例。天灸1组、天灸2组选用生白芥子制备的天灸药膏;天灸3组、天灸4组选用炒白芥子制备的天灸药膏。天灸1组、天灸3组穴位选取双侧肺俞、风门、膏肓;天灸2组、天灸4组穴位选取双侧大杼、膈俞、肾俞。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结果 4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两两比较发现天灸1组、天灸3组疗效优于天灸2组、天灸4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天灸1组与天灸3组、天灸2组与天灸4组比较,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门、肺俞、膏肓穴位组合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生白芥子与炒白芥子制备的天灸药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TIM(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是一组由TIM基因编码的T细胞表面分子。TIM蛋白家族各成员在T细胞亚群上的选择性表达使之成为区分Th1和Th2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们在T细胞分化、T细胞效应功能、巨噬细胞活化等方面的作用被认为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TIM蛋白家族在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在肺气虚证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二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67例肺气虚证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气虚证患者中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城市中肺气虚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的肺气虚证患者(P〈0.05)。文盲及小学学历肺气虚证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学学历患者(P〈0.05)。2组SDS、SAS标准分比较,肺气虚证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肺气虚程度与情绪障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肺气虚证患者更易出现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与肺气虚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弦脉与血液动力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弦脉是临床最常见脉象之一,各地用脉波图法研究脉象以弦脉最多,对其脉波特点的认识比较一致,对其产生机理也有一定了解。我们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复制了类似于人平脉、弦脉脉波的狗实验图形,探讨了它们与血液动力学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研究病理情况下脉波的规律及机制打下基础。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杂种狗6条,雌雄皆有,体重11.5~16(平均13.7)kg。二、测试方法:用固态压力传感器,以相当于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医学的脏腑是解剖的脏腑"观点,认为中医脏腑概念的形成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脏腑概念形成的初期,确以直观实体脏器为基础,但当这种方法受限,并不能指导临床实践后,便借助意向思维等系统整体方法,使医学研究推向深入,从而使之逐渐演变为功能性概念.此外,还讨论了脏腑概念演变的文化、哲学基础,从解剖实体观察形成基本概念的方法学要点.  相似文献   

20.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其中,肺主一身之气是通过肺主呼吸之气来实现的,即通过肺有节律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如此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宗气乃至一身之气的生成,并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