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医院配备电子内镜窄带成像与自体荧光成像系统选型提供依据,并为广大内镜工作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探讨了电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原理、系统配置、技术参数、临床应用及选型论证。结果:NBI与AFI技术的主要区别是:NBI和AFI系统都在冷光源上配置了窄带干涉滤光片,但是AFI系统则需采用专用的荧光内镜;共同点是:都是通过不同波长及带宽的RGB三色光激发消化道病变,获取对病变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图像信息。结论:NBI与AFI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电子内镜成像系统各有优势,医院在选择购置这2套电子内镜系统时,可以根据医院的计划投入成本,科学地选择一款性价比较高的电子内镜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电子内镜系统窄带成像技术(NBI)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各自的优缺点,为广大内镜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也为医院配备"电子染色"内镜系统选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比OLYMPUS EVIS LUCERA SPECTRUM与FUJINON EPX-4400电子内镜系统结构组成原理,NBI与FICE的成像特点、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结果NBI与FICE技术主要区别在于:NBI系统是在冷光源上多配置了一个窄带干涉滤光片,FICE系统是图像处理中心增加了光谱估计处理电路和相应程序。结论NBI与FICE作为当前"电子染色"内镜的代表,其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各有各优势,各大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来对这两种技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37-133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发现的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8例进行NBI检查及染色放大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NBI、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普通内镜,NBI对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普通内镜(P<0.05);NBI对胃小凹形态、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染色内镜(P<0.05);NBI放大内镜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准确率与染色放大内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准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窄带成像(NBI)筛查食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对400例患者进行研究,同一病例自身对照,在口服局部麻醉药物或无痛麻醉状态下,先以常规内镜模式进镜,进镜时详细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退镜至贲门时,用NBI模式退镜再次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于可疑病灶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NBI与常规内镜图像相比,两者对Barrett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病变轮廓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NBI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内镜[96.2%(25/26)比76.9% (20/26)、91.7%(22/24)比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操作简便,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能进一步提高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食管疾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5月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E患者24例,各利用两种模式,即:普通内镜模式及NBI模式观察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并进行清晰度评分;对成像技术观测到的BE黏膜的形状分布进行分类。对改变差异最明显部分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NBI模式下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BI模式下Ⅲ型黏膜像SIM检出率100%。结论 NBI操作简单,对指导BE靶向活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学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17例临床可疑CAG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普通内镜、NBI检查,以病理活检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为金标准,比较普通内镜、NB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特异度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普通内镜检查的准确度为51.28%(60/117)、特异度为63.16%(12/19)、灵敏度为48.98%(48/98)。NBI的准确度为75.21%(88/117)、特异度为84.21%(16/19)、灵敏度为73.47%(72/98)。NBI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普通内镜相比,在CAG患者中行NBI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方法 收集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28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胃体下部大弯侧集合静脉和胃小凹的形态特征,比较不同集合静脉形态、胃小凹形态之间的Hp感染率.结果 288例患者中,Hp(+)117例,感染率为40.6%,其中集合静脉形态Ⅰ型、D型的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R型(P<0.05),但Ⅰ型、D型的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 =2.71,P >0.05);胃小凹形态C型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B型、D型、E型(P<0.05),但后三者的Hp感染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微细结构特征为缺乏规则的集合静脉,紊乱、模糊,严重的情况下消失,具有稀疏、延长、迂曲、较大开口的的胃小凹,表面发红不均匀,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就窄带成像内镜对咽喉部位肿瘤患者活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我院接收的咽喉部位肿瘤患者(4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前者基于普通白光的前提下完成活检,后者则是应用窄带成像内镜.结果:经相应检查后,观察组的... 相似文献
10.
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利用窄带成像技术的 NBI内镜有助于早期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本文简要阐述 NBI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派生出了系列的数字化成像技术。文章概述了以X线、CR、CT、DR、MRI等为代表的经典医学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对医学数字成像技术及其代表产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前沿科学的分子影像学,探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医学超声影像新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贞权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8(2):9-14
20世纪末,医学超声影像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文中简要分析了一些重要的影像技术如 彩色血流测量技术、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三维超声和谐波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王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7):33-40
本文论述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阐述了一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系统和设备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如:数字成像,包括计算机放射照相CR.直接数字放射照相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计算机断层放射照相CT,包括多种照相技术,如三维重建、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等,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等。 相似文献
15.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以低成本、简单易行、对生物体无电离辐射等优势在活体中进行疾病观察、药物及生物学等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中几个重要的部分,包括荧光分子探针、成像系统、重建算法等方面的内容和进展做了简要的描述,并介绍了荧光分子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医学影像类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密切相关性,导致其在专利保护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本文从专利审查实践中的案例入手,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申请的相关规定进行解析,结合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医学影像产品在专利技术保护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给出笔者的一些浅见,以期为我国医学影像专利技术保护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