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肠内营养组21例,术后1周给予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术后第1天减半。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1周体重下降4.42±0.85kg,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体重下降分别为2.12±0.61kg和2.20±0.58kg,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均低于术前,平均氮平衡对照组为0.98g/d,肠外营养组为-3.97g/d,肠内营养组为-4.11g/d,以上指标对照组与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新方法。方法:以某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EN组(11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置鼻胃管,行肠外营养;EN组于术中置鼻肠管,于术后第2天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结果: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P<0.05),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胃手术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等得到改善。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加速康复外科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量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62.5±12.8h),住院时间为(11.6±2.7)d,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79.8±18.6)h,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等优点,故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宏 《家庭医药》2016,(7):90-90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对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输液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两组治疗的总体效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住院患者中,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其消化功能明显降低,更加重了营养不良的程度,这些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更加重要,我们从去年开始引进肠外营养液方法,用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8岁(27~73岁),其中男27例,女9例,体重58kg(范围在40~76kg),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疾患。门脉高压症、肝功亢进、并消化道出血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16例,肠系膜血…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为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它造成生理紊乱,并发症严重,治疗难度大,时间长,耗费大,死亡率高。近年随着TPN(全胃肠外营养)在国内广泛开展,肠瘘治愈率大大提高,病死率降低至目前20%左右。但长时间TPN不但病人经济负担重,机体营养供给不全面,且易造成肠粘膜萎缩等并发症。我院从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住14例肠外瘘病人,采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相结合等综合方法配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缩短营养天数及住院费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9岁,最…  相似文献   

9.
吴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5-10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以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免疫指标(Ig A、Ig G、Ig M)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Ig M)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早期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期间检测血生化、血常规指标、炎症指标,并观察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重度致残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早期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治疗组患者,在血红蛋白浓度、重度致残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在人血白蛋白、GCS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及出院GO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济、有效,符合生理结构,能更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明显降低炎症指标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两组患者均为负氮平衡,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组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2.
谢琼 《医药论坛杂志》2011,(20):103-105
目的研究对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81例未经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A组41人给予肠内营养,B组40人给予肠外营养,研究指标:2周后的体重变化、不耐受、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1周后的总蛋白(TP)、肌酐(CREA)、尿素(UREA)、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钙(CA)、磷(P)、钠(N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喂养30min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之间的体重变化、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TP、CREA、UREA、GLU、TBIL、CA、P、NA、GGT、CRP、ALB以及T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的人数相比,肠内营养组不耐受的人多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疗效、生化指标以及机体的应激反应中,肠内营养更符合集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对早产儿的肝肾、消化功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57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PN+EN)29例和肠内营养组(EN)28例,对比观察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天数的不同。结果 PN+EN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手术前和术后第5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ALB、PA、TF和Ig水平,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ALB、PA、TF水平和IgA、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血浆蛋白等的提高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术后康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进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EN+PN)或完全肠外(TPN)营养组,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EEN+PN组与TPN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4.8%(4/27)与33.3%(9/2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9±1.2)d与(4.5±3.1)d、住院时间(12.3±4.3)d与(15.2±5.1)d及费用(31358±3114)元与(44650±11977)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漏、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PD后的营养支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马永福 《云南医药》1999,20(6):442-444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手段。要素饮食标志着现代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兴起,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与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体外循环灌注一起被称为近代外科的4大进展。本文综述PN、EN现状及在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EN和PN现状应用PN可挽救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国外,长期的PN、EN支持不仅在医院,而且在家庭内施行,称为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HomeP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研究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的变化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费用(1.78±1.22)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7.23±1.65)万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副反应的发生率15.1%低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体重,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费用相对低廉、副反应少、高效安全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