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方的解释历来有见仁见智的特点.大方自不必说,且在诠释两味药的经方时也会出现所论不严的情况.笔者认为加强中医学应有的严密性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务之急.试举干姜附子汤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法、方、药、剂、工、质、效八个方面论述《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方证的临床意义,分析整理出张仲景"重阳气"之学术体系,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干姜与附子的性味作用特点、脾肾之间关系、水火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出发,探讨了仲景在《伤寒论》中干姜与附子配伍治疗阳气衰微证候的用意,对"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姜附子汤预防心动过缓的作用。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干姜附子组和阿托品对照组,每组10只。然后用乙酰胆碱制备家兔心动过缓模型,并用BL-420F系统记录各组家兔的心率及心率减慢持续时间。结果干姜附子汤可明显加快乙酰胆碱诱发心动过缓家兔的心率,并显著缩短心率降低的持续时间。结论附子汤能够对抗药物诱发的心动过缓作用,这与其温通心阳的作用一致,并表明干姜附子汤对心动过缓动物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6.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桂枝附子汤证的核心病机是风湿搏结、正虚邪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烦疼、活动障碍,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治疗方义。桂枝附子汤具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是中医治疗痹病的经典方剂,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桂枝附子汤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改善关节症状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不安腿综合征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出现难以名状的肢体不适感,而迫使肢体发生不自主运动。本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干姜附子汤治疗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每获良效,现举验案1则介绍如下。1病案回顾  相似文献   

8.
9.
笔者通过在临床中的经验总结,在文中指出:凡处方中的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等药,不论生熟,均应配以适量的干姜或生姜,以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孙浩 《中医杂志》2002,43(8):633-633
答:附子、干姜味辛性热,属温里药。《珍珠囊》对干姜的功用概述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附子的功用,四者亦兼而有之。两药性虽燥烈,但效著功宏。考诸方书,前人用此多苦辛并用(寒热相佐),或甘温相合,使之扬长避短,安全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以治疗小儿下列诸病,疗效甚佳。1 用附子治疗小儿胃痛、泄泻、水肿胃痛:小儿胃痛,大致分寒热两种。古有用“连附六(?)汤”《医学正传》治疗胃痛者,其方黄连和附子的用量为6:1,属泻火之剂,治胃痛之热证;若黄连用量为1,附子用量为6,则属温里之剂,治胃痛之寒证。在具体用量上,可以6g:1g,亦可以  相似文献   

11.
高连印 《北京中医》2005,24(3):174-175
《伤寒论》用附子之方有20余首,其用药特点主要体现在与干姜为伍,回阳救逆生用;与酸寒药味的药物相配,助阳散寒炮用;佐使甘草姜蜜,减少其毒性。附子的用量、煎煮时间因证、因人而宜。配伍附子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其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效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药为:麻黄6g(去节)、细辛6g、附子6g(炮,去皮)。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3服。其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数种内科病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宽智  刘彦 《国医论坛》1998,13(5):14-14
1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王某,男,56岁,工人,1978年10月6日初诊。胃脘疼痛10余年,近2年来加重,每遇秋冬季节则疼痛明显加剧,纳呆呃逆,口吐清水,肢冷畏寒,倦怠乏力,腹胀便溏。曾在某医院及我院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眼中西药罔效。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中阳不足,脾胃虚寒。法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2g,肉桂10g,醋香附12g,焦麦芽12g,制附子10g,茯苓10g,白芍10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服。眼12剂,胃统疼痛大减,食欲大增。效不更方,加蒲黄6g,再连服10剂,诸症悉除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按:…  相似文献   

14.
15.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 ,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5味药物组成 ,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现将我临床辨证运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1 骨节痛我以此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骨节疼痛 ,证属阳虚寒盛者 ,上肢痛加桂枝、羌活 ,湿重者加苡仁、莶草 ,重用白术 40~ 60g ,寒盛者重用炮附子 3 0~ 60g。类风湿性关节炎 ,可加黄芪、乳香、没药等益气化瘀之品。现举临证验案。李某某 ,男 ,40岁 ,1998年 3月 2 0日诊治。终年放羊在外 ,又居湿地 ,致四肢关节沉重疼痛 ,经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先后服用强的松和芬必得等药…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是治疗阳虚外感寒邪的代表方剂,笔者据其方意,应用此方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黄附子汤方出《金匮要略》,系张仲景为寒实积聚而设,功具温阳导滞。笔者师此方灵活加减,治疗脏毒、寒疝、不孕症,每获捷效。兹举数案如下。 1 脏毒(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何某,男,49岁,1982年10月2日初诊。腹泻血水,夹带粘液10年。开始时每日3次~5次,最近2年反复发作,有时每日10次~20次。每食生冷、油腻,则腹泻加重。曾经某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慢性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玲 《河南中医》2001,21(2):11-11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伤寒论》方 ,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原文是“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方是少阴兼表证的证治方。近年来 ,本人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杂证 ,效果满意 ,现略举数例如下。1 高血压蔺某 ,男 ,5 6岁 ,1996年 8月 2 3日就诊。患者眩晕 2年余 ,曾服天麻片、六味地黄丸等药治疗半年余 ,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时 ,精神萎靡 ,自诉每到傍晚时畏寒、肢冷而眩晕更甚 ,大便时溏 ,夜尿反多。舌质淡 ,苔薄白而滑 ,脉沉细。血压 2 1 32 / 13.8kPa。脉证合参 :一派阳虚阴寒证象。治当内扶少阴之阳 ,…  相似文献   

19.
20.
麻黄细辛附子汤始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兼证的少阴兼太阳两感证。由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熟附子1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阳,细辛佐附子温经,佐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温阳中促进解表,解表中不伤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