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26例自高处坠落致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早期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本组入院时,急诊CT检查,对有原发性昏迷史、烦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CT提示有颅骨骨折,早期硬膜外血肿≥25ml,中线有偏移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中,恢复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3例,总死亡率11.53%。结论高处坠落伤致急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往往因颅骨粉碎性骨折所致,病情进展较快,抢救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早期手术者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95年至1999年收治特重、重型颅脑损伤23例,均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治疗,现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41岁,GCS计分,特重型3~5分13例、重型6~8分10例。其中均有脑挫裂伤,或并有脑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或脑肿胀,中线结构移位超过0.8cm以上,一侧瞳孔散大9例,双  相似文献   

3.
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采用钻孔引流治疗各类颅内血肿 10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颅内血肿 10 6例中 ,男性 6 2例 ,女性 44例 ,年龄最小31d,最大 83岁。慢性硬膜下血肿 2 9例 ,高血压脑出血 2 6例(其中 4例合并脑室内积血 )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16例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11例 ,外伤性脑内血肿 9例 (其中含 2例维生素 K缺乏所致脑内出血 ) ,单纯脑室内积血 15例。所有病例均行 CT检查 ,在 CT上为混杂密度且占位效应明显。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症状很快缓解 8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致脑中线结构移位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根据有无硬膜下血肿及其是否伴有中线移位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病人的脑代谢参数。结果 脑氧代谢率 (CM RO2 )因中线移位而明显降低 ,存在硬膜下血肿时有移位病人的平均CMRO2 为 1.72 ,无移位的为2 .19(P <0 .0 1) ;无硬膜下血肿时有移位病人的平均CMRO2 为 1.79,无移位的为 2 .2 3(P <0 .0 1)。无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中线移位与颅内压增高密切相关 (有移位为 2 4.1mmHg ,无移位为 16 .8mmHg ,P <0 .0 0 1)。结论 不论是否存在硬膜下血肿 ,中线结构移位均与脑氧代谢率降低密切相关。较之硬膜下腔积血引起的生化改变 ,巨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是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和总结螺旋CT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CT扫描显示,血肿部位右侧颅盖骨内板下21例,左侧颅盖骨内板下25例,大脑镰11例,小脑幕8例;左侧血肿25例,右侧血肿23例,双侧血肿17例;血肿量38~76ml,平均(55.82±12.41)ml;颅骨内板下方受伤部位的脑皮质浓染,边界清晰,有不同情况不同密度影的弧形、新月形血肿占位,其中低密度影17例,等密度影25例,高密度影12例,混杂密度影11例,少数患者出现局部脑萎缩和脑沟消失。此外,本研究65例患者中43例发生脑中线移位,其中31例脑中线移位5~10mm,12例脑中线移位10~20mm。与手术结果相比,螺旋CT对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的诊断正确,其诊断符合率为95.38%,其中误诊1例小脑幕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漏诊2例大脑镰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行螺旋CT检测,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血肿位置及范围,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造成外伤增多,颅脑外伤病人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20%,死亡率很高。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了33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现将救治及预后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15~54岁,平均为30岁。致伤原因:车祸27例(81.8%),坠伤3例(9%),钝物击伤2例(6%),锐器伤1例(3%)。1.2临床表现:①术前意识状态处于不同程度昏迷者30例,病人术前GCS评分3~5分9例,6~8分21例,9~12分3例。②瞳孔变化: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6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2例。③合并伤:颜面部损伤14例,四肢骨折5例,血气胸2例。④有颅底骨折征象(脊液耳鼻漏)15例。1.3 CT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硬膜外血肿8例(24.2%);硬膜下血肿15例(45.4%);混合型血肿7例(21.2%);单纯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3例(9.0%)。颅内血肿≥30 ml,中线移位>5 mm并有脑室受压。1.4治疗:本组33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具体方法:根据颅内血种或脑挫裂...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由于同时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一般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处理往往容易威胁生命。本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10例骑跨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55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跌倒伤2例;外伤着力部位均为后枕部;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脑内血肿2例;10例患者中5例同时合并有对冲性额颞部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外伤后均有原发昏迷,并伴有剧烈头…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合理的麻醉处理对手术成功率和减少中枢神经损害的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现将50例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72岁,平均年龄37.5岁。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32例;硬膜下和脑内血肿18例;其中伴有肝脾破裂或四肢及骨盆骨折6例。双侧性瞳孔散大5例;其余均存在单侧性瞳孔散大。Glasgow昏迷评分均在6~7分。CT显示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4例患者送入手术室时呼吸趋于停止状态,口唇紫绀、口腔内潴留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颅内血肿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颅内血肿8例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260例颅骨修补术后颅内血肿8例,同侧脑内血肿2例,同侧硬膜外血肿2例,脑室内血肿l例,对侧脑内血肿2例,对侧硬膜外血肿l例。其中对侧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治疗,余保守治疗。8例均治愈。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术需严格规范,仔细操作,防止术后颅内血肿并发症,如有发生,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创伤早期及后期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人持续昏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国内有关报道尚不多见。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30例,对其中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28例并发脑积水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7例;年龄19~76岁,平均39岁。车祸伤19例,打击坠落伤9例,入院时GSC评分3~8分。CT检查:脑挫裂伤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硬膜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3例。脑室内出血3例。伤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4例,保守治疗4例。脑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诊治经验。方法患者均头部CT检查,首次检查于伤后1~3 h。正常8例,脑挫裂伤伴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7例,颅内积气5例。复查头部CT发现血肿时间22例于伤后3~6 h,4例于伤后3~7 d,4例伤后7d以后发现。其中脑内血肿22例(额叶10例、颞叶12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2例。血肿与受力点关系,直接着力12例,对冲部位1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首次检查(CT扫描)未发现,经过一定时间后复查发现的血肿,或手术、尸检在原无血肿部位发现血肿。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结果 30例中14例有颅骨骨折及硬脑膜中动脉破裂,5例原发血肿,11例迟发性血肿发生在颅骨骨折部位。可能与血肿清除后填塞现象解除及骨折线渗血加速有关。结论对有颅骨骨折的颅内血肿患者,如血肿不在骨折线附近,或骨折线较长,原发血肿位于骨折线的一端,血肿清除后,颅内压仍高或脑膨出者,首先应排除远隔部位骨折线附近迟发血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水电解质紊乱是重型颅脑伤的常见并发症,血钠浓度异常尤为常见,且常常影响伤员的预后。本院从1998年8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伤病人397例,其中并发高钠血症29例,死亡19例。本文就其病因、病理生理、治疗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43.3(16~72)岁。颅脑CT检查示弥漫性脑肿胀1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中线明显偏移者24例,脑疝22例。行血肿清除减压术18例,非手术治疗11例。入院时按GCS计分分为:G1组(GCS计分3~4分)14例(48.2%),G2组(GCS计分5~6分)8例(27…  相似文献   

13.
开颅术后并发非手术区急性血肿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开颅术后并发非术区急性血肿14例。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内血肿2例。分析认为,术中颅内压力的骤降,水后脑蹋陷,为发生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原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手术易并发脑内血肿。术中平缓降颅压,平稳的麻醉,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头颅CT扫描是预防和早期诊断此类血肿至关重要的环节。及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文中特别讨论了国产头颅固定架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0年10月至2003年6月对入院时无明显手术指征的16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结果6例死亡,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中男112例,女48例,年龄2~71岁,平均32岁。均有明确外伤史。急性血肿127例,亚急性血肿33例。入院时意识呈浅昏迷33例,嗜睡或烦躁76例,其余均清醒。头痛150例,呕吐82例,外伤性癫痫发作9例,除8例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者外其余患者瞳孔均正常。颅脑CT示:小脑幕上血肿140例,幕下血肿20例。幕上血肿位于硬膜外39例,硬膜下53例,脑内25例,多发23例;小脑幕下血肿硬膜外14例,硬膜下4例,小脑内2例。血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放射资料,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2例。血肿位于脑挫伤及颅骨骨折处12例,手术止血不仔细4例,术中出现低血压12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例,术后血压不稳躁动8例。本组手术16例,死亡7例。结论:手术减压引起颅压下降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以硬膜外及脑内血肿多见。脑挫伤及骨折的存在是再出血的潜在危险,术中急性脑膨出是再出血的表现形式,手术操作不规范,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躁动构成了再出血的其它因素。全面彻底准确的手术操作,维持术中术后稳定的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可发生于术中或术后短期内,也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较为棘手。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间诊治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21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18~7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跌伤5例,打击伤1例。入院时GCS评分≤8分13例,9~12分5例,13~15分3例。手术血肿类型: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5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情况,脑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类颅内血肿92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7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结果本组死亡6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无二次出血病例。生存的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ADL2(生活自理)28例;ADL3(生活需要帮助,可扶行)20例;ADIA(卧床,有意识)4例;ADL5(植物状态)无。本组治疗良好率92%。结论微创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远期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伤员,虽然可以迅速得到救治,但康复却常是缓慢的。可以影响康复的颅内变化是局限性脑水肿、脑室移位、脑血管的延长变形,硬膜下持续遗有空隙以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等。作者对一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作了如下观察:1.血肿清除后脑动脉造影改变和临床恢复的关系。2.手术后脑动脉造影的结果。3.急性头部外伤后脑脊液循环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7月收治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224例,兹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4例,男136例,女88例,年龄5~65岁,平均37.5岁。伤因:车祸伤129例,砸伤和打击伤82例,坠落伤23例。均经CT脑扫描确诊。硬膜外血肿106例,硬膜下血肿86例,脑内血肿24例,多发血肿8例。其中后颅窝血肿18例,幕上、下骑跨性血肿6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16~50岁。病因分为脑外伤、脑外伤颅内血肿术后、桥小脑角脑瘤术后、先天性及第三脑室后占位性梗阻。术前临床检查均有颅内高压征。所有病例均经CT或(和)MRI检查,证实脑积水,脑室系统呈对称性扩大。2.手术方法:患者常规取左侧卧位,收下颌,肩部稍垫高且头位够低。皮肤取3个切口:第1是枕外隆凸上7cm,右旁开3cm处,长约3cm;第2位于右肩胛骨内侧缘中点,长约2cm;第3位于右锁骨中线的肋下3cm处,长约3cm。术野皮肤消毒,铺双层小巾,手术膜固定。第1切口处颅骨钻孔一个,双极电灼硬膜后十字切开,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