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3.
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偏瘫痉挛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春景  周宁 《中国康复》1994,9(1):19-21
近年来我们应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技术对30例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显示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脑卒中偏瘫的综合康复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3d内入住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分为康复组48例,对照组40例,2组一般治疗相同,康复组同时配合促进技术、心理治疗和集体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疗法,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尽快恢复功能;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一般医院神经科病房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向家庭和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 ,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 -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 ,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按急性期常规处理的同时均进行促通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A组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FM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1)。SI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提高(P〈0.01),B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期针刺配合促通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ADL训练及心理康复等。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神经促通技术联合强制性运动治疗模式,研究组使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5次/周,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日常Bathel指数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恢复其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杰  王戈  王兴和 《现代康复》1999,3(8):928-929
目的: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31例脑卒中偏瘫手应用促通技术治疗,并通过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6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Ⅳ级由4例提高到13例,Ⅴ级由2例提高到6例,Ⅵ级由0例提高到4例。结论:提示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单纯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康复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结合电子偏瘫治疗仪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康复治疗6个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6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性及前瞻性研究.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价,治疗组治疗前为5.44±7.80,治疗后15.40±4.74;对照组治疗前6.37±5.82,治疗后11.64±5.61,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6个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蔡敏克  马玲  郑跃  王哲伟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54-1057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利用治疗前后患者的FMA-U评分和治疗后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情况来评价患者的分离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U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难度大,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1]。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机器人技术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川平疗法——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3]是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提出的新型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所致偏瘫的影响。方法对42例病后1个月以内,以偏瘫为主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及适度的ADL训练。结果 复组康复介入3周后Fugl-Meyer(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康复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期规律性的康复介入能减轻脑卒中偏瘫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31例脑卒中偏瘫手应用促通技术治疗,并通过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6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IV级者由4例提高到13例,V级者由2例提高到6例,Ⅵ级者由0例提高到4例。结论:提示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