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溶栓期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对62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溶栓前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全面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溶栓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栓+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康复护理(2周程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远期AMI并发症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3例、1例,出院后1 a内死亡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7例、2例。结论静脉溶栓+康复护理可改善AMI患者远期预后,缩短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研究参麦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之效果。方法 :将3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 5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观察参麦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0 % ,与对照组的 90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参麦液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护理;(2)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护理;(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临床积极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综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情况及康复结局。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死亡率及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可及早开展溶栓治疗,对改善康复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0例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有效率占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王牡丹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05-107
本文详细的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措施,AMI静脉溶栓的护理,AMI介入治疗的护理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加强对AMI的护理可使病人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的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措施,AMI静脉溶栓的护理,AMI介入治疗的护理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加强对AMI的护理可使病人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可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再通,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成为AMI患者常规疗法.2007年6月-2008年7月,本院急诊科对47例高龄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加,而心律失常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住89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5例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剔除发生AMI前即患有心律失常者及接受溶栓者,列入统计患者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59~8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前间壁24例,下壁20例,其他部位7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致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成功的溶栓治疗可减少QID,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检测指标,观察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本研究宗旨在通过对比观察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静脉溶栓治疗AMI对QTD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MI提供一个心电图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参麦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之效果.方法将3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参麦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0%,与对照组的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液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6例AMI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36例AMI患者均经急诊介入治疗,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安全度过危险期,7-10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只要术前及时纠正心衰及休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旋抢救;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护士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预后良好。结论:PCI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护士要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的护理工作,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1998年1月—2006年6月对本院住院接受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进行了住院全程护理观察。结果42例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6 h内接受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溶栓前、中、后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心梗患者胸痛在溶栓后2 h内缓解35例(83%)、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3例(55%)、ST段回落大于溶栓前的50%33例(79%)、心肌酶峰在溶栓后14 h内提前29例(69%)。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配合综合有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慌心态、配合临床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参麦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之效果。方法:将3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参麦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0%, 与对照组的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液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AMI再通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用链激酶治疗AMI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溶栓时的护理及观察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药物溶栓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AMI发生时,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心肌不可逆损伤就越广泛,预后就越差。故缩短患者就诊后到获得有效溶栓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为了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成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发病在6 h内的患者,将尿激酶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进行溶栓治疗,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溶栓距发病时间<3 h 20例,再通成功19例(95%);溶栓距发病时间3~6 h 23例,再通成功21例(91%),总有效率9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