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医院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按照CLSI/NCCLS标准,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质控菌株,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从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中段尿中分离到的176株大肠埃希菌,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采取KB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76株大肠埃希菌细菌中,有53株产ESBLs,ESBLs检出率为30.1%。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索类抗生索耐药,  相似文献   

2.
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产ESBLs耐药菌株的初步筛选,再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法确认产酶菌株.结果 77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萘定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36.3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较非产酶菌株增高,对氨苄西林、萘定酸全部耐药,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率100%.结论 郑州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临床株EC98A7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菌株EC98A7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接合传递试验、质粒谱分析、PCR、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BC98A7的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EC98A7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高度耐药,并能将全部耐药表型通过一个大小约80kb的质粒传递给受体株。双纸片协同试验证明EC98A7产ESBLs。PCR等证实EC98A7含有TEM型和CTX-M型ESBLs。PCR-RFLP显示TEM型ESBL含有E104K突变,无R164H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503bp的blaCTX-M DNA片段与CTX-M亚组1同一性最高,与blaCTX-M3相比仅有1个核苷酸改变即A787G,对应氨基酸改变为D239G。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株EC98A7同时产TEM型CTX-M型两种ESBLs,推测这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忠义 《中国药业》2010,19(12):30-31
目的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8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8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25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4株,检出率分别为31.25%,10.00%,5.00%。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外)。结论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001—2003年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的837株大肠埃希菌、216株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K-B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2001、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分离率分别为12.3%、15.9%、30.9%,克雷伯菌属产ESBLs分离率分别为23.9%、28.8%、30.0%;产ESBLs株对头胞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逐年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徐臣光 《海峡药学》2010,22(3):163-165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130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35株,单产AmpC酶10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6株,检出率分别为26.9%、7.7%和4.6%。产酶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亚胺培南)。结论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60株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酶菌株38株(63.3%),其中单产ESBLs27株(45.0%),单产AmpC酶8株(13.3%),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5.0%)。大肠埃希菌产酶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结论:我院尿路感染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重症感染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娄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水平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耐药表型和水平传播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97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接合试验了解产ESBLs基因是否定位于质粒,并对接合子进行KB法药敏试验和ESBLs表型确证。结果197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104株,检出率52.79%。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菌株在纤维支气管镜(bronchofibroscope,BF)刷片中分离率最高(75%),就科别来看内分泌科标本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78.57%)。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104株产ESBLs菌株中有91株符合供体菌的标准,64株接合成功,接合子均确证产ESBLs,其接合率为70.33%。64株供体菌及其相应接合子的药敏结果显示除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索、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外,供体菌及其接合子对其他12种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耐药质粒水平传播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本院大肠埃希菌导致泌尿生殖系感染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上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 40生化鉴定系统和纸片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56株导致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对EsBb的产生作确认试验。结果156株临床菌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9株(37.8%),不产ESBLs菌株97株(62.2%)。本调查显示,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都高于不产ESBLs的菌株,而头孢泊肟和亚胺培南对于产ESBLs菌株有100%的敏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一线用药。结论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应该根据ESBLs的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双纸片增效确证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检测,对表型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产物测序方法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结果16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0株产ESBLs,占29.9oA(50/167);6株产PER-1型ESBLs,占3.6oA(6/167)。6株产PER-1型ESBLs大肠埃希菌均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耐药.5株对头孢西丁耐药,4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且其耐药和多重耐药性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