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EB病毒 (EBV)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急性期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 ,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2例IM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CD19、CD2 3 /CD19 表达 ,配对比较并与 2 1例相同年龄健康儿童组成的对照组比较。同时记录患儿的发热时间。结果  (1)IM急性期CD19[(5 6 3± 2 91) % ,(387± 178) /mm3 ]CD19 /CD2 3 [(2 4 5± 1 87) % ,(16 0± 99) /mm3 ]恢复期CD19[(12 4 9± 5 70 ) % ,(4 2 8± 15 6 ) /mm3 ]CD19 /CD2 3 [(5 0 5± 2 79) % ,(172± 78) /mm3 ],均较对照组CD19[(16 2 0± 2 80 ) % ,(5 4 5± 15 0 ) /mm3 ]CD19 /CD2 3 [(7 0 8± 2 78) % ,(2 4 9± 136 ) /mm3 ]低 (P <0 0 1或 0 0 5 )。病程越早 ,下降越明显。 (2 )IM急性期与恢复期的CD19、CD2 3 /CD19 表达均成正相关 (P <0 0 1) ;急性期和恢复期CD19与CD2 3 /CD19 表达均成正相关 (P <0 0 1)。 (3)发热时间与CD2 3、CD2 3 /CD19 表达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  (1)在IM急性期 ,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受到明显抑制 ,随着病情恢复而减轻 ;累及越显著、恢复越慢 ,同时症状越重。 (2 )CD19、CD2 3 /CD19 表达水平对于儿童IM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EB病毒(EBV)感染患儿,其中CAEBV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各15例;另选择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反转录-PCR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CD40mRNA和CD40L mRNA的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CAEBV组PBMC CD40 mRNA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及I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PBMC CD.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CAEBV组外周血CD3+、CD8+、CD19+CD.+、CD16+56+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4+、CD4+/CD8+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I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外周血CD3+、CD8+、CD19+CD23+、CD16+56+明显升高,CD4+、CD4 +/CD8+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异常表达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参与CAEBV的发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是CAEBV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SNS)患儿T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对SNS患儿 1 4例活动期和缓解期 (1 2例 )及 1 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 (Ig)进行检测。结果 SNS患儿活动期组外周血总CD3 、CD4、CD8细胞低于对照组 (t=2 .1 4 ,2 .86 P均 <0 .0 5)。活动期组CD4 、CD8 细胞明显低于缓解期组 (t=2 .49,2 .2 9 P均 <0 .0 5)。活动期组CD4 /CD8 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 (t =2 .75 ,4.1 0 P均<0 .0 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gG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 (t=2 .75 ,7.0 1 P <0 .0 5 ,0 .0 1 )。结论 SNS患儿在活动期周围血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 ,且T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 ,且伴体液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2 3表达阳性B淋巴细胞 (CD2 3 /CD19 )在婴幼儿哮喘中的表达及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组 )、17例婴幼儿哮喘 (哮喘组 )、1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 (肺炎组 )及 2 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 3 /CD19 表达。并对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做进一步随访。结果  (1) 5 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随访 3年后 ,最终发展为儿童哮喘的有2 0例 (喘息Ⅰ组 ) ,喘息终止 33例 (喘息Ⅱ组 )。 (2 )婴幼儿哮喘组CD2 3 /CD19 表达较婴幼儿肺炎组、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婴幼儿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喘息Ⅰ组CD2 3 /CD19 表达较婴幼儿肺炎组和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婴幼儿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喘息Ⅱ组CD2 3 /CD19 表达与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喘息Ⅰ组CD2 3 /CD19 表达与喘息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婴幼儿哮喘及最终发展为哮喘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喘息早期表达CD2 3 /CD19 增高 ,CD2 3 /CD19 对婴幼儿喘息预后早期预测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IM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IL-2,并与32例同龄健康儿童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IM患儿IFN-γ、IL-2、CD3、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4升高,细胞因子IFN-γ 、IL-2及外周血CD3、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CD4/CD8值仍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急性期(P<0.01).结论 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CD8 、CD19 、CD23 抗原进行检测,并与2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CD4 、CD8 、CD19 、CD23 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4.88±3.14)%,(65.49±5.33)%,(5.70±2.89)%,(2.41±1.83)%,恢复期为(36.75±3.88)%,(41.64±5.11)%,(15.98±2.80)%,(5.02±2.76)%。急性期CD8 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而CD4 、CD19 、CD23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恢复期3例CD23 细胞比值较高。结论EBV感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CD23 细胞的持续增高与CD4 T细胞的长期低下有可能成为评价I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γ 型干扰素 (IFN 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TH1/TH2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4 0例RSV毛支患儿随机分为IFN γ观察组 2 0例及对照组 2 0例。选择 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组。治疗前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行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及其TH1亚群CD4 CD4 5RA ,TH2亚群CD4 CD4 5RO 的表达 ,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经IFN γ治疗后 7~ 10d复查。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RSV毛支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TH1亚群CD4 CD4 5RA 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亚群CD4 CD4 5RO 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TH1/TH2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其中IFN γ水平下降非常明显 (P <0 0 1)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经IFN γ治疗后 ,观察组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TH1/TH2、IFN γ/IL 4比值升高 ,观察组及对照组IL 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婴幼儿RSV毛支患儿存在TH 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状态紊乱 ,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TH2的失衡是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的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2 0 0 2年1 0月至2 0 0 3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的1 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亚群上CD2 5+的表达和CD4+细胞上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对照组为1 0例健康体检儿童。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 +百分率( % )为( 62 . 2 3±6 .2 7) ,较对照组( 68 .60±4. 74)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 0 5) ;CD4+、CD8+百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CD8+CD2 5+百分率( % )为( 0 . 61±0 . 58) ,较对照组( 2 .1 6±0 . 40 )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 .0 1 ) ;CD4+CD45RA+/CD4+CD45RO+比值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 <0 . 0 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总T细胞降低,T细胞活化障碍和CD4+CD45RA+/CD4+CD45RO+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 0L CD4 0与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INS)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0例I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0L CD4 0的表达及INS患儿血浆对 10名健康儿童CD4 0L CD4 0表达的影响。同时以 2 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1)INS组CD4 0L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而CD4 0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经植物血凝素 (PHA)预刺激后INS组CD4 0L、CD4 0的表达均较前增高 (P <0 0 1,P <0 0 5 ) ,但最终CD4 0L仍低于经PHA预刺激后对照组的表达 (P <0 0 1)。经PHA预刺激后的对照组在INS血浆的孵育下CD4 0L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1) ,CD4 0的表达不受影响。 (2 )经PHA预刺激后INS组CD4 0L的低表达与血清IgG降低、IgM升高有显著相关 (r =0 5 9,- 0 5 6 ;P <0 0 1,0 0 5 ) ,与IgA、2 4h尿蛋白程度无明显相关 (r =- 0 18,0 0 4 ;均P >0 0 5 )。CD4 0表达与血清IgG、IgM、IgA、2 4h尿蛋白水平均无明显相关 (r =0 2 6 ,- 0 32 ,0 12 ,0 0 4 ;均P >0 0 5 )。结论 INS患儿CD4 0L表达降低与疾病状态时的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INS患儿血浆能降低CD4 0L的表达 ,可能与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住院非感染患儿分成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儿童组,收集外周血1.8 m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不同年龄组CD21的B淋巴细胞和CD21表达位点数目。结果1.新生儿外周血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和儿童组,且随年龄增长,其数值亦呈渐升高趋势。2.B淋巴细胞表达CD21平均荧光强度有渐增强特点。结论随小儿年龄增长,B淋巴细胞CD21表达渐上调,符合不同年龄段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也反映特定年龄段由于B淋巴细胞CD21高表达,而造成对EB病毒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非肿瘤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类型的EBV抗体、EBV-DNA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为EBV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03例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疾病类型分为3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aleosis,IM)组6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组13例;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组2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EBV抗体、EBV-DNA、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的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并与其余3组比较.结果 (1)CAEBV组、EBV-HLH组的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EBV-HLH组、CAEBV组、IM 组及对照组的IgA、IgG、IgE水平均逐渐升高,EBV-HLH组、CAEBV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M组CD8+T细胞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HLH组的总T细胞、CD4+、CD8+、CD4+/ CD8+、NK及B细胞比其余3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3)IM组及CAEBV组各项EB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EBV-HLH(P均<0.05);EBV-HLH组的EBV-DNA水平均高于IM组及CAEB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中的EBV-DNA水平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BV感染导致的IM、CAEBV 及EBV-HLH 3种疾病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监测EBV载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反映疾病状态和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的免疫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新生儿组的外周血中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明显低;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也明显降低,说明新生儿B淋巴细胞表达CD21的表达量低下。除了新生儿组IgG水平高于婴幼儿组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新生儿乃至小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不足、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与B淋巴细胞功能及CD21的低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46-548]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急性期HSP20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g、补体含量,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HSP组CD3 、CD4 细胞和CD4 /CD8 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5);CD19 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8 细胞和CD16 /CD56 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HSP组IgA、M和C3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0.05),IgG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急性期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补体激活增加,提示免疫功能改变在HS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住院的CAEBV患儿、急性EBV感染(acute EBVinfection,AEBV)患儿以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亚群.结果 CAEBV组外周血白细胞[3325×106/L,中位数(下同)]、淋巴细胞(1078×106/L)、NK细胞(68×106/L)、B细胞(84×106/L)、总T细胞(684×106/L)、CD4+T细胞(406×106/L)和CD8+T细胞(295×106/L)计数均高于AEBV组(P<0.05).CAEBV组CD4+功能、亚群的比例(94.5%)低于正常组(98.7%)(P<0.05),但高于AEBV组(74.0%)(P<0.05);而CD8+功能哑群的比例(40.7%)与正常组(4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AEBV组(21.0%)(P<0.05).CAEBV组的调节亚群比例(5.0%)虽高于正常组(4.6%)(P<0.05),但低于AEBV组(5.8%)(P<0.05).CAEBV组初始T细胞比例(32.3%/37.5%)低于正常组(58.3%/56.6%)(P<0.05),其效应记忆T细胞的比例(23.9%/15.1%)低于较AEBV组(36.5%/69.8%)(P<0.05),而CD8+假初始T细胞(17.5%)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12.0%和9.2%)(P<0.05).CAEBV组CD8+激活亚群(84.4%/34.0%)高于正常组(44.1%/16.7%)(P<0.05),但低于AEBV组(96.0%/95.0%)(P<0.05).结论 CAEBV患儿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CAEBV的慢性活动性有关.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AEBV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沉默膜联蛋白A2(Anx A2)对肺炎支原体(MP)处理后人气道上皮细胞H29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及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292细胞分为对照组、MP组、NC-si RNA+MP组和Anx A2 si RNA+MP组。MP组上皮细胞采用5μg/m L MP抗原孵育2 h。NC-si RNA+MP组和Anx A2 si RNA+MP组细胞分别转染NC-si RNA和Anx A2 si RNA 24 h后用MP抗原刺激2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Anx A2 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nx A2、磷酸化EGFR(p-EGFR)、磷酸化p65 NF-κB(p-p65 NF-κB)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黏蛋白5AC(MUC5AC)和黏蛋白5B(MUC5B)的分泌。结果 MP组和NC-si RNA+MP组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Anx A2 si RNA+MP组细胞活性高于MP组和NC-si RNA+MP组,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MP组和NC-si RNA+MP组Anx A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nx A2 si RNA+MP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MP组和NC-si RNA+MP组中p-EGFR、p-p65 NF-κB、MUC5AC和MUC5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nx A2 si RNA+MP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则低于MP组和NC-si RNA+MP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x A2通过介导人气道上皮细胞EGFR/NF-κB信号活化和黏蛋白表达参与MP抗原诱导的气道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染型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类传单和EB病毒(EB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2004年收治的602例传单、类传单和EBV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单组的临床表现较EBV感染组典型,淋巴结肿大和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类传单组,传单组眼睑水肿的发生率(62.7%)已接近常见的典型表现出现的比率;类传单组病例微小病毒(HPVB19)的感染率为54.8%,显著高于传单组;3组病例肝功能改变都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LDH改变最为明显;血液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类传单组病例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传单组;EBV感染组出现传单组没有的ITP病例和脑炎病例。结论眼睑水肿对传单有着与其它典型表现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HPVB19是类传单的一个重要病原;EBV感染后部分病例发展为传单,部分病例仍以EBV感染状态存在,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新生1日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NEC模型组),C组(NEC Gln),D组(NEC EGF Gln)。建立NEC模型,4 d后分别取近回盲段2~3 cm肠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作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结果B组HE染色切片见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的中位积分为3分;C、D组损伤程度较轻,病理评分的中位积分为1分。B组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A组(P<0.01);C、D组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P<0.01);且D组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C组(P<0.05)。B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数高于A组(P<0.01);C、D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数低于B组(P<0.01);且D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数低于C组(P<0.05)。结论NEC新生鼠肠黏膜受损,增殖减慢,细胞凋亡数增加;补充Gln和EGF可促进NEC新生鼠肠黏膜隐窝细胞的增殖,减少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加快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EBV strains from transplant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IM by sequencing major EBV genes. We also used NGS to detect EBV DNA within total genomic DNA, and to evaluate its genetic variation. Sanger sequencing of major EBV genes was used to compare SNVs from samples taken from transplant patients vs. patients with IM. We sequenced EBV DNA from a healthy EBV‐seropositive individual on a HiSeq 2000 instrument. Data were mapped to the EBV reference genomes (AG876 and B95‐8). The number of EBNA2 SNVs was higher than for EBNA1 and the other genes sequenced within comparable reference coordinates. For EBNA2, there was a median of 15 SNV among transplant samples compared with 10 among IM samples (p = 0.036). EBNA1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between samples. For NGS, we identified 640 and 892 variants at an unadjusted p value of 5 × 10?8 for AG876 and B95‐8 genomes, respectively. We used complementary sequence strategies to examine EBV genetic divers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ransplant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 framework f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EBV strains and related outcomes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