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国产比索洛尔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血压的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糖耐量和血压等的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比索洛尔组47例,卡托普利组45例。治疗前和经12周治疗后两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现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研究,共2 358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与未应用者比较,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3、0.62、0.95);选择性β1阻滞剂(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选择性β阻滞剂(卡维地洛),WMD=0.12(P=0.01),但两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低选择性β1阻滞剂(美托洛尔)与高选择β1阻滞剂(比索洛尔或奈必洛尔)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现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对糖代谢的影响不大;与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相比,卡维地洛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血糖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75mg/d,n=38)和比索洛尔组(5.0mg/d,n=41),半量治疗4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目标剂量,随访4周。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8周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比索洛尔组和卡托普利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压等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已经证实,3个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控释剂、卡维地洛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存活率。其中,比索洛尔及美托洛尔为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除阻滞β1受体外,尚能阻滞β2受体及α1受体。本文报道有关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对CHF患者疗效的COMET研究结果。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且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I级~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38例)口服比索洛尔。地高辛组(37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时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比索洛尔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地高辛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vs 86.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普萘洛尔和比索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比较两种药物对机体甲状腺激素(TH)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05 例甲亢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3 组,所有患者均口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0 mg,每日3次,对照组不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B组加用普萘洛尔,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后,3组TH、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TG 、TC、LDL-C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H、FPG及2hPG下降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剂量下,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糖脂代谢无影响;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则影响甲亢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7.
1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 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结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竞争性和可逆性拮抗β肾上腺素能刺激物对各器官的作用.人体交感神经活性主要由β1和β2受体介导.能够同时竞争性阻断β1和β2受体的称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有更强亲和力的称为β1选择性阻滞剂(如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A1c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人群中评估机体糖代谢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等老年患者118例。根据HbA1c结果分为A组(HbA1c<5.7%)35例、B组(5.7≤HbA1c≤6.4%)30例和C组(HbA1c≥6.5%)53例。检测各组血糖、HbA1c、血常规、生化、血脂。对3组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血糖正常比例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血糖正常比例明显降低,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检测HbA1c,可初步有效评价目前机体糖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转归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FPG水平、2 h PG、HbA1c、HOMA-IR指数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胰HOMA-β改善优于对照组,血糖转归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能够降低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改善HOMA-β,降低HOMA-IR,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约有四分之三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心血管急症患者往往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控制高血糖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收集血糖异常患者50例,其中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20例,糖尿病患者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AI-1活性,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结果血糖异常患者PAI-1活性明显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  相似文献   

12.
正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果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禁忌,最初降压治疗包括短效β_1-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并无内在拟交感活性(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通常于就诊24h内开始口服用药(ⅠA)。严重高血压或持续缺血患者,可考虑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Ⅱa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或出现心力衰竭失代偿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应延迟至病情稳定(ⅠA)。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 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9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IGT)组40例,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T2DM)组42例,所有患者均测定 HbA1c,并统计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Ⅲ组与Ⅰ组间的血糖水平、HbA1c 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Ⅰ组间餐后2 h血糖水平、HbA1c及冠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间各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糖及糖代谢相关成分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度OSAHS患者232例,选取其中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61例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CPAP治疗组(n=85)和传统方法治疗组(n=76),治疗3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等情况,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治疗后,CPAP治疗组患者HbA1c、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及空腹血糖(FPG))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方法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的变化,HbA1c及2h-P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也显示,在CPAP治疗组中,21例患者出现糖耐量减低好转,0例患者出现加重;而在传统治疗组中,有12例患者糖耐量减低好转,10例患者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5)。结论 CPAP治疗纠正了间歇低氧、睡眠结构紊乱,从而改善了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OSAHS患者血糖调节,延缓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收集血糖异常患者50例,其中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20例,糖尿病患者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Al-1活性,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  相似文献   

1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0):793-794
从β受体阻滞剂(βB)发展的历史来看,βB可以分为3代.第1代:非选择性βB,与β1或β2受体亲和力相同,如心得安、噻马洛尔、纳多洛尔.第2代: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倍他洛尔、比索心安、美托洛尔,但大剂量时也能阻断β2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入选108例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n=42)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n=66),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 w后测定FG和HbA1c,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患者较低剂量组患者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升高HbA1c和FG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8 w后可以明显升高HbA1c和FG水平(P<0.05)。低剂量组发现1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高剂量组发现3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并有1例新发糖尿病患者。治疗后没有发现ALT或CK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的同时,有导致糖耐量异常的风险,临床在长期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同时,应注意监测FG和HbA1c。  相似文献   

18.
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7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双支病变率分别为38%、27%、和30%,与非糖代谢异常组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支病变率分别为43%、40%、和37%,与非糖代谢异常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尿病组相比,3支病变率、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糖耐量试验对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OMET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β受体阻滞药物治疗是目前处理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而最为重要的手段。当前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接受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可加用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还须接受醛固酮拮抗剂的治疗。由于三个重要的随机临床试验CIBIS Ⅱ、MERIT HF和COPERNICUS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因此,目前医学界公认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Carvedilol)应作为抗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最近发表的COMET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20.
空腹血糖结合HbA1C诊断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空腹血糖结合HbA1C诊断的与口服糖耐量试验(CGTT)诊断的236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糖尿病的真实性及不同组的阳性似然比,空腹血糖结合HbA1C的方法筛查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