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1996~2001年上海市新发尘肺患者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浅析近六年上海市尘肺发病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196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上海市新诊断尘肺患者进行构成、所属企业性质、发病年龄、接尘工种、工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六年来上海市尘肺检出数、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国有企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平均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均高于非国有企业患者(P<0.05).电焊工尘肺比上海1949—1986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供的尘肺构成所占比例增多(P<0.005),并且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45.8%的电焊工尘肺来自新兴的、绝大多数是中外合资企业的集装箱制造业,在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上比其他行业电焊工均提前(P<0.001)。工龄不超过10年的新发尘肺工种以电焊、风钻、喷砂例数最多,电焊工、喷砂工尘肺88.9%来自支资企业或乡镇企业,风钻工81.8%来自国企。结论 国企尘肺防治工作是有成效的,平均发病年龄超过工人退休年龄。非国有企业尘肺所占比例升高,新发尘肺发病年龄轻,工龄短,病情重。  相似文献   

2.
张连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526-2528
目的浅析近8年开滦煤矿尘肺发病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开滦职业病防治所尘肺诊断组新诊尘肺患者的检出数、检出率、构成比、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及接尘工种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8年来开滦煤矿共有46 091人受检,受检率28.52%(46 091/161 624),检出尘肺病人827例,尘肺检出率1.79%(827/46 091);2008年开滦尘肺病人检出率最高,2009年开滦尘肺病人检出率最低,2010、2011、2012年尘肺病人检出率趋于平稳,略有下降;尘肺病人平均发病工龄为(35.86±9.92)年,平均发病年龄(57.76±10.08)岁;主要接尘工种中,平均发病年龄以纯掘进工为最短,主掘进工与纯掘进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采煤工与纯采煤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尘肺检出率以Ⅰ期煤工尘肺居多,占尘肺总数的94.56%(728/827);Ⅱ期占煤工尘肺总数的4.72%(39/827);Ⅲ期占煤工尘肺总数的0.72%(6/827),新发尘肺中Ⅰ期与Ⅱ期比较,Ⅰ期与Ⅲ期比较,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8年来开滦煤矿尘肺检出率1.79%,新发尘肺中以Ⅰ期轻症为主;尘肺平均发病年龄超过工人退休年龄;众多工种中发病以煤矿混合工最多,以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最短,辅助工种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大型煤炭企业新发尘肺病的发病规律及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大型煤炭企业2007—2015年从3 052人中确诊并报告的143例新发尘肺病例的检出率、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和工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3 052人中检出143例新发尘肺病例,占4.7%;以男性为主,其中矽肺叁期1例,煤工尘肺142例。煤工尘肺壹期占90.1%,贰期占9.2%,叁期占0.7%。新发尘肺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2±10.3)岁,接尘工龄(21.8±7.8)a,开始接尘年龄(21.9±5.2)岁,73.4%的病例集中在40~49、50~59岁年龄组,各发病年龄组的开始接尘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P0.01)。63.6%的病例集中分布在接尘工龄15~30 a之间,各接尘工龄组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P0.05)。开始接尘年龄25岁的病例占74.8%,与25岁以后组发病年龄和实际接尘工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1、7.38,均P0.01)。煤工尘肺患者以维吾尔族为主,占68.3%;汉族占31.7%,两民族间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5、5.16,均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大型煤炭企业2007—2015年尘肺新发病例以壹期煤工尘肺为主,工种以采煤工居多,掘进工发病年龄最小,总体尘肺发病有下降趋势。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并做好离岗后的定期随访,以利于尘肺病的早发现、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兰州市尘肺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兰州市新发尘肺病监测资料用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兰州市共报告各种新发尘肺病264例,发病呈增长趋势。兰州市七里河区、永登县及红古区的新发病例较多,占81.8%。不同种类尘肺中,煤工尘肺最多,占46.6%。不同分期尘肺中,壹期病例最多,占83.3%。平均发病年龄为(53.5±11.1)岁,平均接尘工龄为(24.4±10.8)a;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煤工尘肺、其他尘肺、矽肺;新发病例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企业(49.2%)和中小型企业(59.1%),非公有制企业尘肺平均接尘工龄较公有制企业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病例较多,占42.4%;工种主要分布在矿山开采,占43.6%;开始接尘年代在1971-1980年间新发病例最多,占37.9%。结论兰州市尘肺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应重点监管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重点加强对煤矿工人和企业退休前后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陶工尘肺病例的发病特点,为陶工尘肺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北京市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6-2012年北京市某区新发陶工尘肺病例资料,对患者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接尘年代、工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北京市某区报告新发陶工尘肺85例,发病年龄≥60岁者占76.5%,主要集中在60岁~、70岁~年龄组,接尘工龄≥10年者占96.5%,主要集中在10年~、20年~组;工种分布以成型工为主(37.6%);随接尘年代的递增陶工尘肺患者的发病年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世纪70、80年代接尘者的接尘工龄较50、60年代接尘者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型工应作为陶工尘肺的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应加强退休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巢湖市近年来尘肺病的发展动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新诊断尘肺病例的尘肺病例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市(2003年前)尘肺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结果两年内,新发病例37例,矽肺和煤工尘肺是尘肺主要病种,占新发病例的86.49%,发病水平发生新的变化。在区域分布上,无为、和县两县成为重点区域,两县的新发病例数占全市的89.19%。从暴露原因和危害程度分析,无为县的非公有经济性质的小煤窑企业成为最危险行业,其采煤工种成为最危险工种。Ⅰ期尘肺中,矽肺发病年龄较大,平均64.14岁,平均发病工龄43.99年,平均接尘工龄3.86年;煤工尘肺平均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平均39.65岁,平均发病工龄14.93年;平均接尘肺工龄13.28年,尘肺并发结核率2.70%。结论无为、和县两县成为巢湖市尘肺发病重点区域,非公有经济性质的小煤窑企业应作为治理尘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汇总山东省2006~2008年诊断的全部尘肺病例资料,分析尘肺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工种、接尘年代、接尘工龄和所在行业、地区及企业规模的分布。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尘肺病现患22 939例,2006~2008年共报告尘肺病3 349例,新病例2 854例,其中Ⅰ期占新发病例的85.22%,发病患者男性远高于女性,45~54岁诊断率最高,病种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尘肺,占新发尘肺患者的86.06%,以矿山主要工种为主,1970~1989年开始接尘的患者发病率居首,实际接尘工龄以20~29年居首,以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行业患者最多,占新发尘肺病的72.46%,主要分布在烟台、淄博、泰安、济南和临沂5个市,患者人数占全省新发病病例的82.81%。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地区为矿业基地,主要为矽肺和煤工尘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895例尘肺病例中新发病例733例,晋期病例162例。接尘工龄3~5年的患者275例,占尘肺总数的30.72%。尘肺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1~70岁年龄段(83.68%)。壹期尘肺与贰期、叁期尘肺的平均接尘工龄、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纯掘进工种作业人员发病工龄较其他工种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煤炭集团公司近7年尘肺病发病特征,为今后做好尘肺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确诊并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某煤炭集团公司的685例尘肺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85例尘肺病例中,煤工尘肺占87.59%,矽肺占12.41%。煤矿内主要工种(采煤和掘进)占发病人数的83.65%。685例尘肺患者中,平均接尘工龄为16.34年,其中接尘工龄〈10年的147例尘肺患者中,掘进与采煤工占85.03%,特别是纯掘进与纯采煤工患病工龄较短。矽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比煤工尘肺患者短,矽肺患者中纯掘进工人的接尘工龄比主掘进工人短。壹期尘肺患者所占比例偏低,贰期、叁期偏高。尘肺患者肺功能损伤者约占91%。肺结核并发率为2.34%。结论该煤炭集团公司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波市2001-2010年新发尘肺病发病特点,为政府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宁波市新诊断的737例尘肺病病例按工种、尘肺期别、接尘工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本市新发尘肺病呈下降趋势,新诊断尘肺病共737例;①尘肺病病种分布以矽肺为主,占95.4%(703例);724例明确分期,其中尘肺壹期516例(70.0%),贰期150例(20.4%),叁期58例(7.9%);②工种主要分布于坑道工、蔺草工和铸造工;③患者年龄中位数47.6岁,接尘工龄中位数8.0年;④企业类型分布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结论 2001-2010年本市尘肺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仍应从政府、企业、劳动者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尘肺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庆年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9-1431
目的了解湛江市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工人的尘肺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年1月—2011年12月的湛江市的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年来检出尘肺患者21例,观察对象32例(其中15例进展为尘肺)。尘肺患者平均检出年龄(52.1±7.0)岁和平均接尘时间(19.5±7.1)a分别高于观察对象的平均检出年龄(46.8±5.2)岁和接尘时间(13.2±3.6)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尘肺患者病死率达28.6%。结论水泥粉尘接触工人尘肺发病与接触年龄、工龄有关。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水泥生产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掌握楚雄州乡镇小煤窑农民工患尘肺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煤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云南省职业健康检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高仟伏X线胸片检查,数据经Excel统计软件处理。结果体检364名煤工,尘肺患病率为5.49%,平均患病年龄39.5岁,各年龄段尘肺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P<0.01);平均接尘工龄为11.1 a,接尘工龄与患尘肺病有一定关系。结论呈现煤工患尘肺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的特点。政府应重视私营小煤窑农民工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企业监管措施,企业法人代表应改善作业环境,增加防护设备,定期为煤工体检,加强煤工预防职业病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煤尘的吸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郴州市2008--2012年尘肺病发病情况,为控制尘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职业病诊断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尘肺病初次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郴州市初次诊断尘肺病病例共627名,全部为男性;Ⅰ期233例,Ⅱ期278例,Ⅲ期11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9.24±8.74)岁,平均接尘工龄(16.38±8.14)a,不同期别尘肺诊断年龄与接尘工龄存在差异;尘肺病病例主要来自私有企业,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该市11个县市区均有尘肺病病例发生,按企业所在地和劳动者户籍所在地划分,排在前3位的均为嘉禾县、宜章县、永兴县;尘肺期别高的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重。结论重点抓好煤炭、有色金属行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加大职工定期健康检查范围和力度,及早发现尘肺病患者,对控制尘肺病发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捷  严峥  冯鸿义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03-1704,1707
目的分析江阴市近年来新发尘肺病发病情况,以便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区域内2006—2011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健康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新发尘肺病例的监测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该市新发尘肺病例共513例,其绝大多数发生于2004年江阴已关闭的采矿企业所遗留的接尘人员中。其中尘肺病Ⅰ期313例,尘肺病Ⅱ期148例,尘肺病Ⅲ期52例;尘肺病Ⅰ期病例数占61.01%。病种中矽肺为494例,占96.30%;工种以运输工为主,占44.64%。尘肺病发病年龄(59.85±8.49)岁,潜伏期(33.27±9.26)a。结论江阴市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确保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2011 - 2015年衡阳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例数据分析,了解尘肺病发病特征,为该市尘肺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获取近5年衡阳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例数据,用描述统计法对尘肺发病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收集尘肺病例522例,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煤矿开采与洗选业,占整个尘肺病例总数的67.05%(350例);病例工种以主采煤工、主进掘工、凿岩工为主,分别占整个尘肺病例数的53.64%(280例)、16.48%(86例)、12.26%(64例);企业规模分布以小型企业为主,占整个尘肺病例数的79.10%(413例)。尘肺患者平均接尘工龄为(17.77±9.01)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1.53±7.06)岁;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5~25年,占70.69%(369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0岁,占69.54%(363例);随着接尘工龄和发病年龄的增大,尘肺患病期别有晋升的趋势。结论 衡阳市新诊断尘肺病例主要集中在煤矿开采业,以主采煤工发病最为严重;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应加强煤矿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卫生管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某区10年间新发的119例尘肺病例,了解尘肺病例的发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尘肺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某区10年间收到的尘肺病例职报卡,将职报卡上的内容录入EpiData3.1数据库,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某区10年间新发尘肺病例119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2例。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铸工尘肺、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男性尘肺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50.95±13.47)岁,女性尘肺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59.50±11.37)岁。约有四分之一的尘肺病例是在退休后被诊断的。男性平均接尘工龄(19.73±11.37)年,女性平均接尘工龄(16.60±9.55)年。有3个企业的累积尘肺病例多于10例。结论某区历年均有新发尘肺病例,其中发病人数较多的是铸工尘肺、矽肺和电焊工尘肺,尘肺病例仍是严重威胁工人健康最常见的职业病。尘肺病例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40岁以后,最短平均接尘时间为16.60年,并且尘肺病例的发生有明显的企业集聚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006—2018年柳州市尘肺病例数据分析,了解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柳州市尘肺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柳州市尘肺病病例信息,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尘肺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8年共诊断尘肺病160例,以Ⅰ期矽肺为主,占7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某煤矿2003至2008年尘肺病检出情况,探讨该矿尘肺发病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49年以来井下粉尘监测数据及2003至2008年的健康监护资料和尘肺诊断资料,分析尘肺发病情况,根据不同年代的粉尘接触水平结合工种和工龄推算安全总粉尘累积剂量.结果 2003至2008年该矿务集团在岗工人职业性健康监护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共新检出煤工尘肺病例296例,总检出率为0.57%,平均年检出率为0.32%;Ⅰ期煤工尘肺268例,占全部病例的90.59%,87.20%(258例)的煤工尘肺患者为采掘工;新发病例的接尘工龄最短为3年,最长38年;每年总粉尘累积剂量为86.1~4926.0mg/m3.用百分位数法(第99%百分位数)推算煤矿井下工人每年安全总粉尘累积剂量为120.6 mg/m3.结论 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工种是采掘工,在现有工作条件下井下采掘作业工龄不应超过13年.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d associations among the incidenc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from 2003 to 2008, jobs, exposure years and cumulative total dust exposure levels(CTE ) and fou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incidence of pneumoconiosis disease. Methods collected the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of the new diagnosed pneumoconiosis of underground mine workers from 2003 to 2008 and the dust monitoring data of underground mine from 1949 and estimated the personnel cumulative total dust exposure levels (CT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features of the new diagnosed pneumoconiosis. Results The rates of health surveillance of workers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from 2003 to 2008 and 296 new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were diagnosed.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0.57%,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was 0.32%. Among the new diagnosed cases, phase I accounted for 90.5% and the 87.2% from coal mine drillers. The shortest exposure period was 3 years and the longest was 38 years, and the cumulative total dose of dust was varied between 86. 1 and 4926 mg/m3 per year. The total dust accumulated limited dose was calculated by the percentile method to prevent 99% of miners from pneumoconiosis, which was 120.6 mg/m3 per year, so we suggested that the exposure years should be shorter than 13 years under the current working conditions. Conclusions Preventive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should be focused on mine drillers and their limited exposure years should be within 13 yea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尘肺诊断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至2009年受理的353例尘肺诊断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3种尘肺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发病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 诊断的353例尘肺包括10种尘肺,其中矽肺(102例)、煤工尘肺(153例)及陶工尘肺(53例)分别占全部尘肺的28.90%、43.34%及15.01%.50年代至80年代开始接尘诊断为尘肺的病例占全部诊断病例的84.99%(300/353).不同年代Ⅰ期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发病潜伏期均呈逐渐缩短的趋势.与80年代前比较,80年代以后开始接尘的矽肺和煤工尘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及发病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年代后,因北京市的陶瓷业转产,再未见陶工尘肺发病.玉器加工工人矽肺的发病年龄小和发病潜伏期短.结论 矽肺、煤工尘肺发病情况仍不乐观,特别对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玉器加工乡镇企业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尘肺诊断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至2009年受理的353例尘肺诊断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3种尘肺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发病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 诊断的353例尘肺包括10种尘肺,其中矽肺(102例)、煤工尘肺(153例)及陶工尘肺(53例)分别占全部尘肺的28.90%、43.34%及15.01%.50年代至80年代开始接尘诊断为尘肺的病例占全部诊断病例的84.99%(300/353).不同年代Ⅰ期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发病潜伏期均呈逐渐缩短的趋势.与80年代前比较,80年代以后开始接尘的矽肺和煤工尘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及发病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年代后,因北京市的陶瓷业转产,再未见陶工尘肺发病.玉器加工工人矽肺的发病年龄小和发病潜伏期短.结论 矽肺、煤工尘肺发病情况仍不乐观,特别对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玉器加工乡镇企业应加强监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the message about the developing feature of pneumoconiosis by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353 cases of pneumoconios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recent 6 year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onset age, onset service years and incubation period of 353 cases of pneumoconiosis, especially in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nd potter's pneumoconiosis. Results 353 patients referred to 10 species of pneumoconiosis, the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nd potter's pneumoconiosis were accounted for 28.90%, 43.34% and 15.01% of total pneumoconiosis respectively. Diagnosed patients who began to exposed to dust during 1950's to 1980's accounted for 84.99% of ali the diagnosed patients. The onset age, onset service years and incubation period of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nd potters' pneumoconiosis all showed a shorten trend compared each other every decade, especially after 1980' s, but excluded potter' s pneumoconiosis because of that the ceramics industry switched to other products in Beijing.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onset age and incubation period in three main species of pneumoconiosis mentioned abov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uld be seen in average promotion years. Additionally, comparing with other type of work, jade machining workers showed such a characteristic as younger onset and short incubation period.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s still no so optimistic, and the strict surveillance and administration especially to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with poor production conditions should get further strength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