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次使用咪达唑仑对小鼠记忆获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次使用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对小鼠记忆获得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避暗法和跳台法.120只昆明种小鼠分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咪达唑仑0.5 mg·kg1(M1)组、1 mg·kg-1(M2)组、2 mg·kg-1(M3)组、4 mg·kg-1(M4)组、阳性对照药东莨菪碱(S)组、阴性对照药生理盐水(NS)组,每组20只;各组再随机选取10只,参加跳台实验或避暗实验.M1组、M2组、M3组和M4组分别以咪达唑仑0.5,1,2,4 mg·kg-1、S组以2 mg·kg-1东莨菪碱、NS组以10 mL·kg-1生理盐水,tid、连续腹腔注射10 d后进行训练,24 h后进行记忆测验,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作为记忆获得成绩的指标.比较不同组间的记忆成绩差异.结果:不同剂量M组与NS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S组与NS组相比、S组与M1组相比、S组与M2组相比,均表现为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而M3组、M4组与S组相比,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相似(P0.05);M2、M3和M4组与M1组相比、M3和M4组与M2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但M3组与M4组相比,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相似(P0.05).咪达唑仑对小鼠记忆获得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结果相似.结论:咪达唑仑多次使用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记忆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及纳洛酮1、10、100、1000ng·kg-1组(NL1、NL2、NL3、NL4组),各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3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1,随后分别进行跳台、避暗及Y迷宫实验,以不同时间测定的潜伏期、错误次数、一次性正确次数作为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结果:与NS组比较,跳台实验中纳洛酮各组小鼠的跳台潜伏期缩短(P<0.05),避暗实验中NL1、NL2、NL3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NL1、NL3组错误次数增加(P<0.05),Y迷宫实验中各组小鼠正确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可增强小鼠在跳台、避暗实验中的遗忘作用,但对Y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的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和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咪达唑仑组(M)、芬太尼组(F)和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用避暗实验观察3组的学习记忆的功能;用甩尾实验和扭体实验观察3组的镇痛作用;用翻正反射实验观察3组的催眠作用.结果:与M组、F组相比,MF组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相似(P>0.05);MF组痛阈明显升高、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MF组的翻正反射持续时间延长.结论: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两药合用镇痛作用与催眠作用增强,但学习记忆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咪达唑仑、盐酸戊乙奎醚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盐酸戊乙奎醚单用、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KM)小鼠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咪达唑仑(1mg.kg-1,midazolan,Mid)组、盐酸戊乙奎醚(0.2mg.kg-1,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en)组、咪达唑仑+盐酸戊乙奎醚(1mg.kg-1Mid+0.2mg.kg-1Pen,Mid+Pen)组及生理盐水(10ml.kg-1,NS)组,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测试记忆获得组和巩固组,每组10只。采用避暗实验,以训练前/后给药分别评估药物对小鼠记忆获得或巩固的影响。比较各组避暗实验训练后d1、2、3、4、5、6和7测验所得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①Mid单用或与Pen合用对记忆的获得和巩固均有抑制作用;②Mid合用Pen与Mid单用相比,不加重对记忆获得的抑制,而明显加重对记忆巩固的抑制,且合用比单用抑制记忆时间长。结论Mid和Pen联合使用,对小鼠学习记忆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异甘草素对丙泊酚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丙泊酚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ISL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灌服ISL 15、30、60mg.kg-1;正常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等容量的溶媒。灌胃60min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丙泊酚20mg.kg-1。15min后测试避暗和跳下潜伏期及错误次数(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以及10次测试中一次性正确的次数(Y迷宫法)。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避暗和跳下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一次性正确次数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异甘草素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避暗和跳下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增加一次性正确的次数。结论:异甘草素可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氟烷(Iso)对幼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的关系。方法 360只小鼠分为3大组,分别进行自主活动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每大组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Iso 0.05,0.1和0.2 ml·kg-1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一叶萩碱(Sec)2,4和8 mg.kg-1组和Iso 0.2 m.lkg-1+Sec 2,4和8 mg.kg-1组。小鼠sc给予Sec 10 min后,再ip给予Iso,测试给药后15,30,45和60 min小鼠5 min内活动次数;跳台仪和避暗仪记录小鼠步入、跳下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Iso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给予Iso后1 d小鼠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步入和跳下潜伏期缩短以及错误次数增加(P<0.05)。正常小鼠单独给Sec(除Sec 8 mg·kg-1组15 min外)对小鼠自主活动、步入和跳下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但Sec可改善Iso导致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拮抗Iso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但随着时间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ec延长Iso小鼠的跳下和步入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改善Iso对幼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P<0.05)。结论 Iso可降低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可能部分参与了以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Prof)对幼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 300只9~10日龄小鼠分为3大组,分别进行自主活动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各组小鼠ip Prof或NS 10 min后icv荷包牡丹碱(Bic)或人工脑脊液(aCSF)。测试最后一次给药后15、30、45和60 min小鼠5 min内活动次数;跳台仪和避暗仪记录小鼠步入、跳下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NS组比,Prof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给Prof 24h后小鼠步入和跳下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Bic可增加Prof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其跳下和步入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结论 Prof可减少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是其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孕酮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东莨菪碱(1mg·kg-1,ip)造成小鼠记忆损伤模型,利用被动逃避实验评价小鼠记忆成绩,并测定给药后24h小鼠皮质和海马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果在被动逃避实验中,东莨菪碱造成小鼠记忆损伤,孕酮(1、10mg·kg-1,sc)预处理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延长跳台潜伏期(P<0.01)和避暗潜伏期(P<0.01)。东莨菪碱增加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降低ChAT活性,孕酮(1mg·kg-1,sc)预处理抑制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的增加(P<0.01),升高皮质(P<0.05)和海马(P<0.01)ChAT活性。结论孕酮可以改善东莨菪碱所致记忆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皮质和海马AChE活性、升高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星甾醇保护樟柳碱处理的小鼠免致学习记忆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星甾醇〔己二酸 ( 5-雄甾烯 - 1 7-酮 - 3β-羟基 )二酯〕6.4,1 9.2 ,57.6mg·kg-1·d-1ig,每日 1次 ,共 30 d后 ,采用“Y”型迷宫实验 ,跳台实验 ,避暗法测定其对樟柳碱致小鼠学习记忆获得和再现障碍的影响 .结果表明 ,海星甾醇明显缩短 Y型迷宫实验小鼠到达安全区的时间 ,减少跳台实验中的错误次数 ,延长潜伏期 ,延长避暗法实验小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 ,减少错误次数 ,2 4 h后重复测试得到类似结果 ,与樟柳碱对照组有显著差别 ,达到或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结果说明海星甾醇能保护樟柳碱处理的小鼠免致学习记忆获得和再现障碍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海星甾醇A1998对AlCl3 所致急性衰老小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cAlCl370mg·kg-1共 7d ,po 6 4,19 2 ,5 7 6mg·kg-1海星甾醇A1998共 2 5d后 ,测定“Y”型迷宫实验、跳台实验、避暗法实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同时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海星甾醇各剂量组能够减少小鼠受触电击次数和动物数 ,缩短到达终点时间 ;2 4h后重复实验 ,可延长跳下平台的潜伏期 ,减少错误次数和频率 ;能够明显延长避暗法实验小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 ,增强GSH Px及SOD活性。结论 海星甾醇对AlCl3 所致急性衰老小鼠记忆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能增强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GSH Px及SOD活性 ,清除过多过氧化脂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和持续泵注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4μg·mL-1靶控输注,给予芬太尼3~5μg·kg-1、咪达唑仑0.05mg·kg-1、罗库溴铵0.9mg·kg-1,丙泊酚维持用量为2~3μg·mL-1靶控输注;C组(丙泊酚持续泵注组),丙泊酚诱导剂量为2mg·kg-1,丙泊酚维持量为4~6mg·kg-1·h-1,余同T组。记录2组不同时点的腰部脑脊液压力(CSFP)以及手术结束时丙泊酚使用量。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CSF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硬膜前、切开硬膜后2组患者CSFP均较基础值低,且T组较C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硬膜后和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CSFP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丙泊酚使用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降低颅内压方面的作用优于丙泊酚的持续泵注。  相似文献   

12.
王学成 《中国药房》2010,(8):728-729
目的:探讨在臂丛神经阻滞下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的镇静遗忘作用。方法:选取9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咪达唑仑0.04mg·kg-1+芬太尼1μg·kg-1;Ⅱ组,咪达唑仑0.06mg·kg-1+芬太尼1μg·kg-1;Ⅲ组为对照组,穿刺前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3组穿刺后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结果:Ⅰ、Ⅱ组在不同时间的镇静程度均优于Ⅲ组(P<0.05),Ⅱ组在给药后30、120min遗忘程度优于Ⅰ组(P<0.05)。3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对患者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遗忘作用,提高麻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Morris水迷宫筛选学习记忆正常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手术组60只,在脑定位仪定位下,手术组大鼠微量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beta-amyloid peptide 25-35)至海马内侧脑室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筛选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42mg.kg-1多奈哌齐治疗组、0.47g.kg-1、0.24g.kg-1、0.12g.kg-1葛根提取物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SD大鼠。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四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0.47 g.kg-1.d-1、0.24 g.kg-1和0.12 g.kg-1.d-1葛根提取物组均可使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P0.01),可使大鼠跨越平台次数及在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均增加(P0.05)。(3)各剂量组之间比较,于定位航行的第四、五天,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明显(P0.05)。结论:1.大鼠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成功制备了大鼠AD模型。2.葛根提取物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振勇  赵伟杰  刘菲 《中国药房》2010,(37):3485-3488
目的:以莫昔沙星为模型药物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1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悬液14d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取健康、模型小鼠灌胃给予莫昔沙星(100mg·kg-1),连续给药5d,每日1次,考察末次给药后24h内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取造模后小鼠按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组(莫昔沙星,100mg·kg-1)、阳性对照组(利福平,20mg·kg-1)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给药5d停2d,连续给药56d,考察第57天小鼠脑组织中活菌数量。结果:与健康小鼠比较,模型小鼠脑组织中莫昔沙星AUC0~24(hP<0.05)、Cmax、t1/2增加,血浆中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存在情况下,莫昔沙星透过血脑屏障的量增加,对结核性脑膜炎模型小鼠有杀菌作用,作用与利福平相当。  相似文献   

15.
昼夜节律对丙泊酚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时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天组(8:00~12:00)和夜间组(22:00~2:00)全麻手术患者各30例,年龄20~45岁,ASAI级,无睡眠障碍。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自1.0μg·mL1开始,每次增加0.5μg·mL1直至3.0μg·mL1。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5μ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1,3min后行气管插。依次记录靶控输注前(T0)及各效应室浓度平衡2min后(T1:1.0μg·mL1、T2:1.5μg·mL1、T3:2.0·mL-1、T4:2.5μg·mL1、T5:3.0μg·mL1)及插管前(T6)各时点的BIS值、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 夜间组患者在T3、T4、T5、T6时其BIS值明显低于白天组患者(P〈0.05)。在诱导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随麻醉的加深而降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昼夜节律对丙泊酚麻醉深度有明显的影响,相同效应室浓度下夜间镇静程度比白天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和行为学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第一天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1,之后逐日增加5mg·kg^-1,连续10天,10d给药量为50mg·kg^-1;每日分别于8时、12时、16时三次给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剂量同实验组;11d侧脑室注射10ng·kg^-1 NMDA诱发戒断症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戒断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10d实验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多;且用NMDA激发后,实验组小鼠的直立、舔足、挠耳次数也显著增多。结论:连续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及用NMDA促发对小鼠体重无明显的影响,但对自主活动、部分行为学症状有明显差异,故在此模型中,可用自主活动次数、直立、舔足、挠耳次数可以作为评价小鼠躯体依赖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100)和芬太尼组(F组,n=100),S组先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接着静注丙泊酚1.8mg·kg^-1;17组先静注芬太尼1μg·kg^-1,接着静注丙泊酚2.3mg·kg^-1,在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是较理想的无痛人流术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秦淑兰  金绣春  赖晓阳 《中国药房》2011,(41):3868-386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模型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8周后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NAC治疗组(200mg·kg-1.d-1),每组6只,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后体重、血糖水平及给药后尿液中脂质过氧化标志物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和NAC治疗组小鼠给药前后体重均明显降低,血糖均明显升高(P<0.001),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非治疗组比较,NAC治疗组小鼠尿液中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降低(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小鼠脑内纹状体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CART)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咖啡因组(10、30、100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d,考察给药前后各组小鼠运动活性,以产生行为敏感化为指标选取最佳给药剂量和时间;再考察最佳给药时间不同剂量咖啡因组脑内纹状体中CARTmRNA及其蛋白水平,以及最佳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时间脑内纹状体中CARTmRNA及其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运动活性明显增加(P<0.01和P<0.001);与各剂量组第1天比较,中剂量咖啡因组小鼠在第5天时运动活性明显增加(P<0.05),表明产生行为敏感化。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咖啡因组纹状体中CARTmRNA水平在第3、5天时明显增加(P<0.05或P<0.01)、CART蛋白水平在第5天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第3天CARTmRNA水平达峰值,第5天CART蛋白水平达峰值。结论:小鼠脑内纹状体中CART肽是咖啡因行为敏感化产生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