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已有 10 0余年 ,早在 185 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 (Feliy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 ;1899年由德莱塞 (Dreser)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 pirin)。我国于 195 8年开始生产。近年来 ,随着其临床用途越来越多及小剂量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已作为血栓抗凝剂使用日渐频繁 ,而且用药时间比较长 ,如使用不当常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就其不良反应作一综述。1 阿司匹林简介1 1 其它名称乙酰水杨酸 ;醋柳酸 ;巴米尔。1 2 体内过程 …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预防中的基石。理论上来说,除非病人有明显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一般应长期甚至终生使用,而不能间断,不能吃吃停停。病人若对阿司匹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意服用、吃吃停停,也会险象频生。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本组研究中的全部3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195例,占65%;对照组共105例,占35%。观察组195例受试对象给予500mg/d的可溶性阿司匹林,根据实际情况可加用肠溶性阿司匹林30mg/d。对照组105例受试对象给予安慰剂。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全部19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共出现19例次/年(3.25%);对照组共10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出现16例次/年(5.0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对象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20%,出现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下降约37%,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约6%。在观察组的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4%。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理想的预防作用,为了有效降低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患者早期死亡,目前主要提倡做好预防措施,正确并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龄心脑血管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纳入高龄组,另选同期<75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145例纳入中老年组,观察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不良反应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老年组上腹痛或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为11.4%,与中年组血小板聚集率(12.5%)(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应充分认识高龄患者消化道溃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疾病史(胃炎、消化不良等)、同时服用多种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伴肝、肾脏功能障碍等,谨慎使用阿司匹林,以提高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易吸收,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它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被临床大量应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根据其服药依从性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好、依从性差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影响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认知度、药物不良反应、文化水平、家属监督等.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依从性不容乐观,主要受到年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认知度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麦炜颐 《家庭药师》2014,(12):21-21
阿司匹林已被公认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理论上来说,除非病人有明显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一般应长期甚至终生使用,而不能间断。病人若对阿司匹林随意服用、吃吃停停,则会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ASA)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第一、二、三期报告的结论认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心血管病危害的关键在预防。二级预防针对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病患者,旨在减少再发心血管病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一级预防的对象是非心血管病患者,目的是避免或推迟首次心血管病事件。阿司匹林是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价值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各100例.用药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未用药组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观察2组DVT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低于未用药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无过敏反应,无哮喘,无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发生.结论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且经济、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各100例。用药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未用药组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观察2组DVT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低于未用药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无过敏反应,无哮喘,无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发生。结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且经济、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用药。所谓久病成医,许多患者自以为长期用药,对所服用的药物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一套"很奏效"的方法。然而,用药一不小心,则很可能阴沟里翻船,给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隐患。心血管的用药安全,或许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而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临床常用药,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想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最大收益,规范合理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非常关键。现将阿司匹林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规范应用分析如下。1阿司匹林抗血栓的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的积聚、纤维组织的增生和钙质沉着。斑块破  相似文献   

14.
15.
大量证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那么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专家在Bayer公司最近举办的新闻专题会上说,阿司匹林(I)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使用不足或使用不当。明确地说,有更多的病人需用(I)治疗,而不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非甾体抗炎药。  相似文献   

17.
将11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同时给予降压、降糖、降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氯吡咯雷75mg,1日1次,共随诊2年。观察两组缺血性卒中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再发率6.67%,对照组再发率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6.67%,对照组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溶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对老年性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整肠生胶囊2粒每次,每天3次口服,观察组在应用整肠生胶囊的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0.1g,每天3次口服,统计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2d后治愈30例,治疗2d时的治愈率为69.77%,对照组43例,2d后治愈18例,治疗2d时治愈率为41.86%,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能够减慢肠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具有抗炎作用,能够调节菌群失调,抑制肠道炎症,与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整肠生胶囊联合使用,对老年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民众口中的高血脂——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情志、遗传等因素相关。血脂高多见于肥胖患者,其多因嗜食大鱼大肉等膏粱之品,脾胃运化受到影响,痰浊内生,以标实为主,治疗以清热化痰泄浊为主,可用决明子、虎杖、茵陈、荷叶、三七、山楂、泽泻、丹参等药。那么是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高脂血症呢?答案是否定的。若患者形体消瘦又合并有高脂血症,则表明该患者阴津已亏,络脉不柔,脂混血中,清从浊化,以本虚为主,治疗当以养阴泄浊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分为三级,即基础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其中基础预防针对健康人群,旨在让大众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出现.一级预防是针对已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要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而针对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避免发生血管意外和复发,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是基本治疗药物之一.因此,正确了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事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