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联 ,乃是中华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古往今来,各地的茶楼、茶馆、茶室、茶社和茶亭的门庭石柱或厅堂墙壁上 ,常悬挂着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许多茶联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 ,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 ,可给人以联想 ,增添品茗情趣 ,当然更可使营销者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堪谓悠哉幸哉。茶联短短几句 ,洗练精巧 ,幽默风趣 ,常可给人带来思想美和艺术美的享受。杭州西湖龙井有一茶室 ,名曰 :“秀萃堂”。门前撰有一副著名的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这副茶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都点…  相似文献   

2.
茶联是我国茶文化中一朵奇葩。它由俗入雅,以静制动,崇尚自然。所以古今不少文人在品茗中留下很多趣味盎然的茶联。 杭州西湖龙井茶室“秀萃堂”的茶联云:“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把泉、情、茶、味都写出来了,真乃联以茶生辉,茶以联溢醇。龙井的“诗写梅花  相似文献   

3.
<正>茶有千种,味具万象。从茶壶中倒出的茶联、茶回文,润入心田的却是一份美好,一股亲情和一种境界。位踞衡岳南天门的茶馆悬挂着老作家周而复的一副楹联:"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登祝融峰看看山携朵云来。"既是质朴平淡的口语,又是令人回  相似文献   

4.
品茗赏茶联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与茶结下难解之缘,自然也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社和茶亭。当我们游览这些地方时,边品茗边欣赏茶联,顿觉静中有动,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5.
茶联趣话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避开其他几项,单说这个“茶”,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可以解渴、消愁、消除疲劳,古今中外许多文人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茶谣……“茶联”已成为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川芎茶调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西比灵联合川芎茶调丸,对照组22例予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尼莫地平,4周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7.3%,两组治疗前后在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茶调丸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正茶不仅是中国国饮,同时也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而那些古朴典雅、寓意深远、对仗工整、创意新颖的茶联,或写景咏物,或说理抒怀,成为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奇葩。让人品茗之余,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陈子升是明朝时期著名学者,善长吟诗作对。"烟锁池塘柳"便是他出的上联,五字中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征求的下联的五字中也必须要带"五行"。这一上联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众多人纷纷应对,例如:"灯销  相似文献   

8.
闽粤茶礼     
辛鸿 《健康天地》2009,(5):61-61
<正>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然而,在闽南粤东侨乡,茶在生活中却有重要地位,当地有句食谣"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茶在当地生活和交际场所无所不在,并有一套由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茶礼:  相似文献   

9.
品茶如悟禅     
<正>茶自古是和佛联系在一起的,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禅机需要用心去"悟",而茶味,则要靠"品"而得。"品"虽然离不开"口",但关键之处,还得和悟禅一样,要有一片洁净的心灵。一盏清茶,一颗净心,哪怕身处闹市,心中也自有一片太平。所以茶可清心,可以消解心头的积郁。刘琨《与兄子兖州刺史演书》曰:"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心中即便有烦恼万千,只一盏清茶,便可轻轻化解。  相似文献   

10.
茶是世界上3大饮料之一,是中国人首选的饮料。秋燥唇干,若能手执一壶,静坐清凉之处逍遥品茗,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不仅如此,茶还有较高的营养与医疗保健价值,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有句俗话:“宁可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饮茶有许多益处 茶可明目清心,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脂溶性维生素,能使上视网膜中杆状细胞的视紫红质再生,对眼睛的保护有一定效果。茶可提神解暑,因茶叶中含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达  相似文献   

11.
庄云 《健康天地》2010,(11):79-79
<正>对中国人来说,"茶"是一个温暖的字。有诗人写道:上帝在喝茶时,开始不怀念咖啡;中国人在喝咖啡时,所有的毛尖纷纷向喉头刺来。道出了中国人对茶的一往情深。茶是中国人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必需品,虽然柴米油盐酱醋也代表人间烟火,但俗,不像茶可以入诗,让人品出许多雅趣和情致。中国人对茶的感情成了一种情结,因而对茶的认识亦在代代传承中完成。  相似文献   

12.
题镌于玉楼琼阁、园林亭榭、庙观寺庵、山门牌坊的各类楹联,遍及华夏大地,它们是中华民族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而遍布神州南北的茶馆、茶楼、茶亭、茶园里的茶联,不仅美化了饮茶环境,也增添了品茗的情趣。细细地寻味,不失为咏赞中华数千年茶史的绝唱、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颂歌。茶联的特色,除了具备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格式和文学色彩外,还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茶香。如“龙井(西湖)云雾(庐山)毛尖(信阳)瓜片(六安)碧螺春(洞庭);银针(君山)毛峰(黄山)猴魁(安徽)甘露(蒙山)紫笋茶(诸暨)”。此联巧妙地选用了十种名茶,连缀一起,如同迈进了…  相似文献   

13.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家喻户晓之名联。唐玄宗天宝元年,蒙山茶就成为天子祭祀天地之贡茶。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说法众多的原因在于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减一画面写成"茶",才有了现代所知的"茶"字。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落锅中,煮好的水,其  相似文献   

15.
葵南 《健康天地》2011,(8):35-35
<正>提起洗菜刷碗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什么,相信许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洗洁精。不过主妇小冉却喊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茶籽粉!茶籽粉为何物?顾名思义就是茶籽做的粉。何为茶籽?有何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到"茶籽,解毒杀菌",在《本草纲目》中描述日"茶籽——除油腻"。别人洗盘子刷碗都是用液体,小冉却是  相似文献   

16.
君山名茶     
湖南岳阳的君山茶,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名茶。旧《湖南省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巴陵即今之岳阳。 岳阳君山茶做为贡品,早在盛唐就开始了。史书记载: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西藏,在她的嫁妆中,便有君山茶。  相似文献   

17.
茶尘是茶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损健康的一种粉尘。制茶工人在劳动生产中形成的疾病主要是茶尘所致。六十年代在杭州市卫生防疫站协助下,我厂对105名工龄15年以上的制茶工人作了调查,发现部分制茶工人肺部有“尘肺样病变”,并命名为“茶尘肺”。国内也有类似报道。笔者认为、“茶尘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仪铭 《健康天地》2011,(9):74-74
<正>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  相似文献   

19.
名人茶趣     
中国有句俗话:"宁可一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作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者最多.我国是"世界茶祖"之乡,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诗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翻阅《红楼梦》 ,你会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 :喝茶。芳茶飘香在字里行间 ,把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同时 ,也道出了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 ,喝茶最讲名气 ,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贡茶”。茶的颜色清心和目 ,泡水后汤色明亮 ,品起来味道纯正 ,乃茶中之上品。至于警幻仙姑招待宝玉“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的“千红一窟”茶 ,那可算是茶中之稀世珍品了 ,恐怕凡间难寻。贾府中对茶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在王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