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镜蛇毒M组分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华南地区资源丰富的中华眼镜蛇提取一种单一的抗血小板成分──眼镜蛇毒M组分,研究其对凝血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通过其对细胞内钙升高及外钙内流的影响来介导。材料与方法1试剂眼镜蛇毒M组分由眼镜蛇原毒经CM-Sephadex-C-25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FUraZ/AM、小牛血清白蛋白、凝血酶、PAF、花生四烯酸、消炎痛、腺苦三磷酸双磷酸酶、TritonX.100、乙二胺四乙酸(EDTA)、HEPES、乙二醇双(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为Sign公司产品。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生长率;细胞涂片经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As2O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μmol/L的As2O3能够使K562细胞发生M期阻滞,引起部分细胞发生凋亡。结论As2O3:不但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而且导致K562细胞M期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补体激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VF组,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各组再分为休克前、复苏后1、6、24h时相组。结果对照组大鼠复苏后1h血总补体活性(CH50)水平迅速下降,血内毒素(LPS)浓度、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随后2个时间点快速恢复至休克前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随后1h和6h时相明显升高,然后快速下降。CVF组大鼠除CH50水平始终〈5%,其余各指标复苏后1h仅略升高,其复苏后各时相组均较对照组相应时相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使用补体抑制剂可明显减轻补体激活导致的肠道损伤及肠屏障破坏,减少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MTX和MTX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弥满  谢星辉 《临床》1994,1(3):108-110
  相似文献   

5.
磷酸氯喹对白血病细胞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以药物磷酸氯喹干预白血病细胞株,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同时研究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Pnas-2的变化,以探寻磷酸氯喹作用白血病细胞株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干预后白血病细胞增长情况;AnnexinⅤ/sytox标记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凋亡情况的差别;激光共聚焦观察蛋白Pnas-2的亚细胞定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药物作用前后,Pnas-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50μg/mL的磷酸氯喹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并发现凋亡相关蛋白Pnas-2在白血病细胞株中存在异常定位和过量表达。磷酸氯喹能够使白血病细胞株中Pnas-2蛋白的表达量及亚细胞定位发生变化。结论磷酸氯喹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生长,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恢复了Pnas-2蛋白的异常定位及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抑制补体效应,观察肢体创伤大鼠抑制补体活性后凝血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下肢创伤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CVF组和对照组,CVF组造模前12 h、造模后48 h分别以50、20 μg/kg剂量尾静脉注射稀释的眼镜蛇毒因子,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液,麻醉状态下,两组分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各时间段血清补体的总活性变化及120 h大鼠凝血指标的变化,另解剖所有造模大鼠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CVF组血清补体活性迅速被抑制到正常水平的10%以下,观察时间内波动不大;对照组补体活性保持在90%以上,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CVF组PT、APTT显著延长(P<0.05),TT、FIB变化不一致(P>0.05).CVF组血栓发生率为2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后大鼠体内补体进行抑制,能改善大鼠创伤后血凝状态,有效降低大鼠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补体激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VF组。建立刨伤失血性休克模型,于休克前及复苏后1、6和24h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LP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总补体活性(CH50)。结果对照组大鼠复苏后1h血CH50水平迅速下降,血LPS、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均快速恢复至休克前水平;DAO活性在复苏后1h和6h明显升高,然后快速下降。CVF组大鼠除CH50水平始终〈5%,其余各指标复苏后1h仅略升高,复苏后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使用补体抑制剂CVF可明显减轻补体激活导致的肠道损伤及肠屏障破坏,减少LPS移位的发生,明显降低血浆LPS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该药作用前后mTO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四唑氮蓝比色试验(MTT)观察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和U937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雷帕霉素干预后的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的阻滞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的mTORmRNA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时,20nmol/L为最佳有效浓度,细胞被明显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明显,mTOR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与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相比,雷帕霉素对K562和U937细胞株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雷帕霉素与mTOR结合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KG1细胞株对雷帕霉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β-连环素是Wnt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传递子,其在细胞的异常定位引起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是多种实体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造血细胞缺少典型的黏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AJ),因此对β-连环素在血液肿瘤的表达及定位并无较多的研究。本研究探讨4种常见的白血病细胞株(Daudi,Jurkat,K562和Thp-1)中β-连环素蛋白的定位及β-连环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了解血液肿瘤中是否有β-连环素蛋白的定位异常,以期发现白血病新的发生机制,为寻找新的特异治疗靶点提供线索。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连环素在白血病细胞系中的定位,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β-连环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种白血病细胞株有两种(Jurkat、Thp-1)存在β-连环素的异常定位,且β-连环素mRNA表达增高,但在Jurkat和Thp-1细胞中的β-连环素mRNA低于Daudi和K562细胞。这4种白血病细胞株中β-连环素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其异常定位无相关性。结论:β-连环素定位异常可能参与部分血液肿瘤的发生,引起β-连环素定位异常的机制并不是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诱导分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K562细胞株是研究较多的实验材料,关于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中各种受体,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癌基因及其产物,酶所起的作用以及分化中DNA,RNA的改变有大量的报道。本文将它们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bcl-2蛋白对足叶乙甙触发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采用脂质体Lipofectin法,将bcl-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中,并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结果,经足叶乙甙处理后,高表达bcl-2蛋白的CEM产生梯状DNA的量低于对照(P〈0.05)。这表明高水平bcl-2蛋白对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可能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人APL细胞株NB4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电泳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探讨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二维电泳结果的影响。选用24cm,pH3—10L的固定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胶条,用IPGphor进行第一相等电聚焦,然后用Ettan Dalt Ⅱ垂直电泳系统进行第二相SDS-PAGE,银染后用Image Master 2D Elit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冲洗收集样品可以提高等电聚焦效果。裂解液中7mol/L尿素、40mmol/L DTT能溶解NB4细胞大部分蛋白质,而水化液中硫脲与尿素合用可以明显增加碱性端中低分子量区可分辨的蛋白质点。NB4细胞用24cm,pH3—10L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时,100μg左右的上样量、63200V小时左右的等电聚焦时间是恰当的。结论:APL细胞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受多种因素影响,正确选择样品制备方法和二维电泳条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细胞色素C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是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变化并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细胞死亡方式 ,它可使有害细胞或多余细胞从生物体中被清除。目前已证实 ,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过程中 ,位于线粒体膜内侧的细胞色素C移位到细胞质 ,从而激活某些蛋白酶 ,导致凋亡的发生[1 ] 。国内已有关于在非细胞体系中研究细胞色素C诱导细胞凋亡的报道[2 ] ,我们利用细胞色素C直接作用于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 ,证实了不同浓度细胞色素C可诱发HL 6 0细胞出现增殖、凋亡、坏死三种不同效应。同时还发现细胞色素C诱导HL 6 0细胞凋亡伴有细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材料和方法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HI-1糖基转移酶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RT-PCR法研究白血病细胞株K562与Sill-1糖基转移酶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K562和SHI-1细胞株均表达0GnT、βGnT1、β3GnT5、βGalT2,但表达量不同。K562细胞株主要表达ppGalNacT2、T4、T5、T7,但表达量有差异,而SHI-1细胞株ppGalNacT1、T2、T3、T4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naja naja actra venom component,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方法:以NNAVC作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RT-PCR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ak、Bcl-2)的表达.结果:NNAVC对KG1a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能诱导KG1a细胞凋亡,促凋亡作用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和Bax表达上调有关.结论:NNAVC通过调节抗/促凋亡分子诱导KG1a细胞凋亡,提示NNAVC具有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缺乏状态对白血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内增殖和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6 Gy照射C57BL/6小鼠诱导淋巴细胞缺乏状态,分别经尾静脉注射EGFP+C57BL/6小鼠脾T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特异性CTL,随后皮下接种1×106FBL3白血病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外周血EGFP+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同时观察脾T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特异性CTL对随后接种的FBL3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在淋巴细胞缺乏状态下输入的脾T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特异性CTL均可得到有效扩增(第18天输注脾T淋巴细胞组和输注CTL组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28.81%和42.24%),但脾T淋巴细胞对随后接种的白血病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白血病特异性CTL在淋巴细胞缺乏受体小鼠体内扩增速度更快,扩增的倍数更高,并具有显著增强的抗白血病作用。结论诱导受体淋巴细胞缺乏可显著增强外源性CTL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M195是早期髓系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免疫小鼠产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它能以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为靶标,并与之特异性结合而杀伤细胞。HuM195的产生削弱了抗体的免疫原性,提高了与靶细胞的亲和力,当与放射性核素或免疫毒素结合时形成免疫偶联物,组成抗肿瘤MoAb药物,可明显提高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初步临床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