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苗榕生马金元为更好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转化及最终转化为白血病的内在因素,寻求一种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方法,我们用免疫荧光法对32例MDS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BMC)表面标记进行了动态观...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血液系统异质性的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并易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文就MDS疾病的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分型等问题,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技术检测对MDS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随着MDS发病率的上升,对MDS的研究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文就近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以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作为特征的髓系肿瘤,多以骨髓原始细胞形态及数目异常为主要表现,具有向急性白血病发展的风险。随着临床对MDS认识的逐渐深入,在MDS中已确定了涉及表观遗传学调控、染色质修饰、剪接体、信号传导等体细胞基因突变。最新的WHO分型更强调了血细胞多系异常造血及基因突变,而这些突变对疾病的分型及预后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并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亚型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30例MDS患各亚型36例次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髓系细胞抗原表达明显异常,早期髓系细胞抗原CD13,CD33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较成熟细胞抗原CD15阳性表达率减少;单核细胞抗原CD14及淋巴细胞抗原CD7,CD10无显异常,干/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的RAEB/RAEB-t组显增加,RA和RAS组则增加不明显;早期红系细胞及各增殖期细胞抗原CD71在MDS各亚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MDS患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多系异常,且对协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围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表现 ,细胞形态、干细胞培养、染色体和癌基因等 ,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对MDS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同时 ,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的检测 ,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某种联系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 来自我院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6月骨髓报告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 2 1例患者。1 2 试剂 单克隆抗体CD13、CD14 、CD15 、CD33、CD34(美国B D公司产品 )。1 3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染色体分析 (直接法加短期培养法 ,中山…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OS)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异常,确定其在MDS诊断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36例血细胞减少伴骨髓病态造血患者的细胞免疫表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CSS)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确定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传统的诊断方法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36例患者中有111例临床确诊为MDS,非MDS患者25例。在111例MDS患者中FCSS判断为阳性结果的有85例,判断为中间结果的有18例,阴性结果8例;而在非MDs组,FCSS确定为阴性结果的有24例,判断为中间结果的有1例,无阳性结果病例。FCSS的诊断敏感性为76.6%,特异性为100%,与传统的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13,P=0.000)。结论:MDS患者具有多项免疫表型异常,并可以累及多个细胞群体,其中主要免疫表型异常和累及2个以上细胞群体是MDS与非MDS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细胞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标法对51例MDS、21例 再生了阉生贫血、2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0例急性髓系白轿病患者及15名正常人骨髓细胞膜表面抗原CD13、CD14、CD33和CD15进行检测,同时还检测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及姊妹染色单体分染并按分型进行促分化、促造血和小剂量化疗MDS骨髓单个核细胞较正常人表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干/祖细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无效造血所致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和极易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研究认为MDS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随着WHO分型及各种新的积分系统在MDS预后判断中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的产生,不同类型MDS预后也在不断的变化,对MDS预后的判断也变得越来越客观。本文对影响MDS不同预后因素的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在综述中讨论的问题包括有MDS分型存在的问题,预后积分系统与MDS,细胞遗传学与MDS预后,免疫表型特征以及治疗等与MDS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1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MDS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计数20个核分裂相,根据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将患者分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和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0(6~83),22.5(5~90),13.5(1~48)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白血病转化率、死亡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71例MDS患者中44例(62.0%)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频率分别为76.9%、55.8%、75.0%。各亚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中复杂核型(两种以上核型异常)最多,为21例(占异常染色体组的47.7%),其次为+8,-7,20q-,分别为8例、2例和2例,其他异常核型均为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患者有28例(63.6%),〉5个组的患者有16例(36.4%)。71例MDS患者中有18例(25.4%)转化为白血病,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组的27例患者有5例(18.5%)转化为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组的28例患者有7例(25.0%)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42个月;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16例患者有6例(37.5%)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6个月。71例MDS患者中死亡29例(40.8%)。存活42例(59.9%)。染色体核型正常组MDS患者中有8例(29.6%)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12例(42.9%)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9例(56.3%)死亡。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大干60个月、47个月和24个月。结论 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是影响MDS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陔指标反映MDS异常克隆负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并分析其与Th细胞、IPSS积分及骨髓CD34+细胞比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CD14、CD68标记巨噬细胞,以CD3、CD8、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 IL-4)标记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以及Th细胞活化情况,另设8名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①低危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为1.56%±0.22%,显著高于高危MDS患者(0.20%±0.07%) (P<0.001)及正常对照者(0.62%±0.09%)(P<0.001)。②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4, P<0.01)。③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呈负相关(r=-0.532, P<0.001),同时也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7, P<0.01),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成负相关(r=-0.398, P<0.01),与骨髓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24, P<0.05)。结论:低危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加,并可能导致了Th1细胞的异常激活;检测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可能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初诊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基础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HO-1在该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60例初诊低危 MDS 患者以及2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予不同浓度(0、5、10、20μM)的HO-1诱导剂Hemin体外孵育,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O-1蛋白表达水平和MAPK信号通路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随访分析HO-1的基础表达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①低危 MDS 患者BMMNCs中HO-1蛋白基础表达水平与IDA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emin干预浓度的增加,HO-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JNK信号分子磷酸化表达水平亦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均为P<0.05);② HO-1高表达的患者PFS长于低表达患者组(中位数41.6个月 vs.32.0个月,P=0.047)。COX回归分析显示HO-1表达水平是判断低危MD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6)。结论在低危MDS患者中,HO-1高表达者预后较好,HO-1可能通过JNK信号分子途径影响MDS的疾病过程。上调HO-1有可能成为改善疾病预后的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 RNA-14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DS患者24例,健康对照12例,q RT-PCR检测外周血mi RNA-144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mi RNA-144在MDS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预后相关性。结果 mi RNA-144在MDS亚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RCUD)、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R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RAEB-1)及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RAEB-2)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1、3.64、4.56、6.49及8.7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i RNA-144在预后好和预后差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1和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 RNA-144在MDS中高表达,且可作为潜在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染色体核型可供分析的351例成人原发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37例(67.5%).其中仅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9例(41.7%),仅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70例(29.5%),同时有数目与结构异常者68例(28.8%);单一异常130例(54.8%),2种异常54例(22.8%),复杂异常(≥3种)53例(22.4%).整倍体数目改变有多倍体4例(1.7%);非整倍体及染色体臂的异常可见于所有染色体,常见的依次有+8、-20/20q-、-7/7q-、-5/5q-、-18、-11/11q-、+21、-Y、-21、-10、-16、-22、+9、del(12)(p12).-5/5q-(5.1%)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8.7%~23.4%),5q-综合征的发生率极低(0.3%),+8(19.1%)和-20/20q-(9.4%)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分别为1.2%~7.0%和2.0%~3.5%).23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染色体易位有31例(13.1%),其中12种染色体易位在MDS中迄今尚无文献报道.i(17)(q10)有9例(3.8%),其中6例(66.7%)为单一异常.染色体重复有7例(3.0%),主要累及1号染色体(4例).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在RA、RARS、5q-综合征组,RCMD、RCMD-RS组,RAEB-Ⅰ组,RAEB-Ⅱ组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4,P<0.01).351例MDS患者中,177例获得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14.5(1~131)个月,8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MS)12(1~90)个月.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染色体核型为预后好、中、差的患者MS分别为51[95%可信区间(CI)25~77]、35(95%CI 5~65)和13(95%CI 9~17)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染色体核型按正常核型(NN)、嵌合核型(AN)、异常核型(AA)分组,NN、AN、从患者MS分别为51(95%CI 24~78)、36(95%CI 0.3~71)和23(95%CI 10~35)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我国MDS患者具有有别于两方国家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患者预后分层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17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117例MDS患者中19例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6.2%;MDS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类风湿关节炎(31.6%),溃疡性结肠炎(26.3%),常见;;MDS并发身自免疫性疾病者较无免疫性疾病者其转白率并不增加,但中位生存期缩短: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MDS预后不良的因素。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对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9例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419例MDS患者中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者256例(61.1%),严重减少(PLT<30×109/L)者103例(24.6%).PLT≥100×109/L组、(50~99)×109/L组、(30~49)×109/L组和<30×109/L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38、19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PLT<30×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5 fl、LDH≥300 U/L、有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E-PAS)阳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及不良为MDS不良预后因素;WHO分型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Ⅰ及RAEB-Ⅱ的患者较其他类型的患者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PLT<30×109/L,MCV≤95 fl,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及不良,WHO分型RCMD、RAEB-Ⅰ及RAEB-Ⅱ具有独立预后意义.修订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各参数赋值如下:PLT <30×109/L 1分,其他0分; MCV≤95 fl 1分,其他0分;染色体核型良好0分,中等1分,不良2分;WHO分型中RCMD 1分,RAEB-Ⅰ2分,RAEB-Ⅱ3分,其他0分.患者分为低危(0~1分)、中危-1(2~3分)、中危-2(4~5分)和高危组(6~7分),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9、28、14和4个月,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血小板严重减少的MDS患者预后不良,结合血小板计数、染色体核型、MCV及修订的WPSS有望更好地促进我国MDS患者分组治疗策略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理诊断标准及其低增生型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较活跃者各5例(共占62.5%),增生正常范围者2例(占12.5%),4例低增生型(占25%),其增生度在20%-40%;所有病例皆可见到三系细胞的发育异常,尤其单圆核巨核细胞较多见;细胞增生越活跃,幼稚细胞越多;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率68.75%。其中,4例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2例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巨核细胞平均数7.6个/mm2,中幼及以上阶段粒、红细胞平均数141.2个/mm2。1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14例骨髓增生度小于20%,1例在20%-40%;未见细胞形态异常,亦无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阳性病例,不见巨核细胞;中幼及以上阶段粒、红细胞平均数13.86个/mm2,与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极显著差异(P<0.01);另有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查见较多浆细胞。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及其低增生型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应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能否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分子标志。方法:采用设有内、外参照的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和激光扫描技术,检测27例MDS和6例由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的CT基因5′端甲基化率(CTMR)。结果:MDS患者CTMR为33.65%±23.37%,显著高于对照组(8.01%±4.25%,P<0.001),其中RAEB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A组,已随访3~10年的RA患者5例均在正常范围,且无白血病转化。9例RAEBt的CTMR均>30%,随访8例中7例于2个月内转化为AML。结论:CTMR对早期预测MDS向白血病转化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凋亡造血细胞的克隆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凋亡造血细胞的克隆性来源。方法经过G带或R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骨髓细胞有异常克隆存在的MDS患者共19例,其中10例取骨髓分离有核细胞制备离心涂片。同步进行DNA末端原位杂交(ISEL)及相应异常染色体的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简称ISEL/FISH法)。计数有核细胞中异常克隆细胞百分比和凋亡细胞中异常克隆细胞百分比。4名正常人8张离心涂片经Fas单抗孵育诱导凋亡后行FISH/ISEL检测作为方法学对照。另9例患者骨髓有核细胞经膜联蛋白V(Annexin V)及碘化丙锭(PI)标记染色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PI^ 、Annexin V^ PI^-、Annexin V^-PI^-细胞,离心涂片后再行FISH检测(简称FCM/FISH法)。结果10例经ISEL/FISH分析的MDS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异常克隆细胞百分比平均为37.1%,凋亡细胞中异常克隆细胞百分比仅为24.0%。正常人经Fas单抗诱导的凋亡细胞核型不变。9例经FCM/FISH分析者,8例显示凋亡细胞中核型正常百分比高于非凋亡细胞。结论MDS凋亡细胞主要来源于残余正常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