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仍然是allo-PBSCT的主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本文总结了我科33例allo-PBSCT移植后发生aGVHD的护理经验,介绍了aGVHD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说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及时治疗是控制aGVHD和提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马利兰和环磷酰胺(BU-CY)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预处理方案的治疗相关并发症。方法 分析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我院40例allo-PB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9 ̄28)天和12(7 ̄60)天;40例中17例(42.5%)发生急性移植物抗突主病(aGVHD),其中Ⅱ ̄Ⅳ度aGVHD10例(25%);  相似文献   

3.
随着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技术在我国的推广 ,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只有供者的无私奉献和完美配合方能获得成功。因此 ,做好供者的系列护理是allo PBSCT成功的保证 ,我院血液科共进行了 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例allo PBSCT供者与病人均为同胞兄妹 ,供者年龄 10~ 50岁 ,中位数 4 0岁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供受者HLA全相合 ,3例ABO血型相合 ,2例ABO次要血型不和 ,主要临床资料 (表 1)。表 1  5例供受者的主要临床资料例…  相似文献   

4.
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子宫体肌瘤40例和同年龄组健康妇女20例的血液流变特 性以及手术前后血压进行监测。结果:子宫肌瘤组的血液在高(230S-1)和低(5.76S-1)切变 率下的表观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指标增高,红细胞变形性减退;术后血压(SBP、DBP和MBP) 下降,尤其血压增高病人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前 ,国外采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 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5年无病存活率已达6 0 % [1,2 ] 。allo PBSCT在国内用于治疗SAA的经验较少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报道更少。笔者采用清髓性allo PBSCT方法 ,收治 1例SAA并移植成功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患者 ,女 ,2 2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晕、乏力及牙龈出血等入院。体检心、肺等正常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 ,口唇无紫绀 ,抗人球蛋白试验等为阴性。髂前及髂后上棘取材活检 ,…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报道了一例allo-PBSCT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Ⅳ度皮肤损害的护理。1 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因头昏、乏力、发热半月,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用?..  相似文献   

7.
报告 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PRCA) ,并对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探讨。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997年 6月~ 1999年 5月 ,我院施行HLA相合的allo PBSCT 40例中 ,ABO血型相合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2 4~ 45岁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9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 ;ABO血型主要不合 12例 (含主次不合 )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3~ 46岁 ,AML 3例 ,CML 9例 ;ABO血型次要不合 8例 ,男 5例 ,女 3例 ,…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夜间低氧血症对血液变学的影响,对伴有不同程度的夜间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64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提示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0%时间占睡眠时间<30%组(B组)红细胞压积、切变率为5.75S-1、230S-1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SPO2≤80%时间占睡眠时间<30%组(A组)仅切变率为5.75S-1全血粘度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变率为230S-1全血粘度亦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粘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COPD伴夜间低氧血症可使血液粘滞性增加且与夜间低氧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治疗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组统计资料显示 ,1998年共进行 2 0 892例HSCT ,而 1990年仅进行 4 2 34例移植。在我国HSCT也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到 1998年 8月 ,全国已有 6 8个单位开展HSCT ,其中 30个单位已开展异基因HSCT(allo HSCT)。现将HSCT技术作一概述。1 HSCT的种类1.1 按造血干细胞 (HSC)来源分为骨髓移植 (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和脐血移植 (UCB…  相似文献   

10.
非冷冻保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初步研究(附2例病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以其重建造血迅速等优点,正逐渐受到重视,但是PBSCT需要繁琐的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及昂贵的冷冻设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笔者用4℃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及其长期造血重建.方法1例急性再障患者,30岁,供者为其胞弟,HLA配型完全相合.动员方案G-CSF250?μg/d×6d.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TX)50mg·kg-1·d-1×4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0mg·kg-1·  相似文献   

12.
ABO血型不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疗效。方法对27名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同胞alloPBSCT(实验组,供、受者ABO血型主侧不合的有15例,次侧不合的有10例,主次侧均不合的有2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LP)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T)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ⅣB)1例;并选用同期的35名ABO血型相合的移植患者作比较(对照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和短程甲氨喋呤(MTX)三联预防方案。结果62例全部造血重建。实验组:27名alloPBSCT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溶血反应,主侧不合者红系造血明显延迟,供/受者血型为A/O的患者中有3例(3/7)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27名患者于移植后25~153d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型;实验组GVHD发生率、VOD发生率、CMV感染、HC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PBSCT,并且不影响干细胞移植的植活、GVHD及其它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供/受者血型为A/O是主侧ABO血型不合患者alloPBSCT后PRCA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6 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CR1 4 例,CR2 1 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 例(CR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 例(CP5 例,AP3 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1 例(PR) 。中位年龄33(18 ~49) 岁。预处理方案:TBI9 ~10 Gy( 分2 次照射) + CTX 120 m g/kg 或TBI10Gy +CTX120 mg/kg + Vp16 500 mg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方案:CsA+ 短程MTX。供者年龄中位数32(14 ~52) 岁, 用GCSF5μg ·kg - 1 ·d - 1 ×5 ~6 天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分离单个核细胞中位数9 ×108/kg[5 .79 ~13 .70) ×108/kg] ,CD34 + 细胞中位数13 .9 ×106/kg[5 .69 ~49 .00) ×106/ kg] 。结果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仅1 例(ABO 血型不合) 红系延迟重建。粒细胞> 0 .5 ×109/ L 中位数12(10 ~15) 天,血小板> 30 ×109/L 中位数13(8 ~24) 天  相似文献   

14.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目的:观察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对象:选择2003-07/2006-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33例,女20例,平均37岁.35例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18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病3例.33名供者与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2名1个位点不合,男20例,女13例,平均35岁.性别不相合者16例.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利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化疗联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患者接受CD34 细胞中位数为3.0×106/kg,异基因移植患者接受CD34 细胞中位数为6.2×106/kg;自体移植采用MAC预处理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甲氨喋呤、环孢菌素A联合骁悉,1例1位点不合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②观察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5× 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恢复时间.③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④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复发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②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③随访结果.结果:纳入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5×109 L-1、血小板> 20×109 L-1的恢复时间分别为13和19 d,在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12和15 d.②异基因移植患者中Ⅰ~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31.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71.4%.③术后患者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8.9%和5.7%.结论: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快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能力,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状况 ,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5 0例 (急性 2 9例 ,慢性 2 1例 ) ;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 +全身照射 (TBI)或CTX +TBI方案 ;32例患者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菌素A(CsA) +短程甲氨蝶呤 (MTX)方案 ;18例患者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CsA +短程MTX方案。结果 患者经allo 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和血小板 >2 0× 10 9 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 (10~ 2 2 )d和 2 0 (10~ 6 8)d。发生急性GVHD(aGVHD) 2 0例(40 % ) ,其中Ⅲ~Ⅳ度 6例 (12 % )。生存 6个月以上可评价的 33例中 2 2例 (6 6 7% )发生慢性GVHD(cGVHD) ,其中广泛性 11例 (33.3% )。aGVHD阳性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为 (2 77.3± 2 6 .4 )U L ,CD2 5+ 细胞为 (8.1± 3.4 ) % ,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 [分别为 (12 8.1± 96 .7)U L和 (3.6±1.7) % ](P <0 .0 5 )。采用MMF联合CsA +MTX方案组aGVHD和广泛性cGVHD发生率分别为 16 .7%和 9.1% ,明显低于常规CsA +MTX方案组 (分别为 5 3.1%和 4 5 .5 % ) (P <0 .0 5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 (3~ 70 )个月 ,GVHD阳性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port a rare case of combin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and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following allopurinol therapy. CASE SUMMARY: A 43-year-old woman with underlying 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developed fever, generalized morbilliform rash, leukocytosis with marked eosinophilia,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3 weeks after starting allopurinol therapy (300 mg/day for 3 days followed by 200 mg/day) for hyperuricemia and arthritis. The clinical findings were judged to be a probable drug reaction according to the Naranjo probability scale. The 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 resolved after withdrawal of allopurinol and initiation of systemic corticosteroid therapy. However, there was progressive worsening of anemia with reticulocytopenia; PRCA was suspected. PRCA was judged to be a possible drug reaction according to the Naranjo probability scale. The patient refused blood transfusion and bone marrow biopsy.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was initiated in addition to prednisolone 15 mg daily. Eleven days later (approximately 7 wk after allopurinol withdrawal), both the hemoglobin level and reticulocyte count began to rise. The patient consented to a bone marrow study at that time, which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dysplasia involving only the erythroid lineage. DISCUSSION: Allopurinol may induce DHS, aplastic anemia, and, in rare instances, PRCA.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PRCA concurrent with allopurinol-induced DHS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iscontinuation of allopurinol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treatment of such cases. The slow recovery of PRCA might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her underly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NCLUSIONS: To minimize serious DHS, proper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dosage adjustment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when starting allopurino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间确诊的T-LGLL合并PRC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14例T-LGLL合并PRCA患者中男7例,女7例,中位年龄61岁.患者呈慢性病程,主要表现贫血症状,9例患者脾脏轻、中度肿大,1例患者同时伴轻度肝脏肿大,1例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初诊时患者中位Hb 61.5 g/L,中位WBC 4.30(2.70~7.95)×109/L,中位淋巴细胞比例0.59(0.30~0.87),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中位比例和中位绝对值分别为0.36(0.14~0.77)和1.9(0.4~4.5)×109/L,骨髓有核细胞中大颗粒淋巴细胞中位比例0.165(0.085~0.410).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异常.12例患者常规染色体检查无异常.给予环孢素和(或)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1%.结论 合并PRCA的T-LG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经典T-LGLL者相似,以贫血为突出表现,脾脏肿大多见.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大颗粒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外周血、骨髓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绝对细胞数及比例,评估获得性PRCA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免疫抑制剂疗效.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5例初诊获得性PRCA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其中,5例患者为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继发PRCA,其余20例为原发性PRCA.研究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有关获得性PRCA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具有贫血表现的疾病;临床资料不全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受试者纳入标准: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者.排除标准: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及罹患免疫性疾病、肿瘤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对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的骨髓、外周血中LGL绝对细胞数及比例结果和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研究组获得性PRCA患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例、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值均低于对照组,Th比例:(36.6土3.8)%比(45.1±2.1)%,Th/Ts值:1.2±0.2比2.2土0.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61、12.174,P=0.032、0.021).研究组Ts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2.8)%比(20.2±1.9)%,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3.460,P=0.021).两组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相比,分别为(11.3士1.8)%比(10.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344).研究组中,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的Th比例、Th/Ts值均低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Th比例:(36.1±3.7)%比(39.1±6.1)%,Th/Ts值:1.0土0.2比1.2±0.1,但差异却均无统计学意义(t=2.293、2.513,P=0.301、0.297);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的Ts比例则高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分别为(31.0±2.7)%比(28.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384);T-LGLL继发PRCA患者的NK细胞比例与其余20例原发性PRCA患者相比,分别为(11.3±1.8)%比(11.1%±2.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364).②研究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患者为16例(64%,16/25),其中有2~3颗粗大颗粒的LGL者为10例(40%,10/25);LGL占淋巴细胞总数20%以上者为8例(32%,8/25).研究组中,骨髓有2~3颗粗大颗粒LGL患者为4例(16%,4/25),LGL占淋巴细胞总数20%以上者为3例(12%,3/25).研究组25例获得性PRCA患者外周血检出LGL比例较骨髓中检出比例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5,P=0.003).③治疗后,25例获得性PRCA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结果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为18例,其中4例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亦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另14例患者骨髓检查结果显示红系细胞增生程度仍减低,但较治疗前有所增高.研究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获得基本治愈的获得性PRCA患者为4例,获得缓解者为14例,获得明显进步者为6例,无效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5例T-LGLL继发PRCA患者治疗后脱离输血,但不同于原发性PRCA患者,其血红蛋白(Hb)水平均未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获得性PRC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导致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检出LGL对获得性PRCA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环孢素A治疗对于获得性PRCA疗效显著,但对T-LGLL继发PRCA患者的疗效差于原发性PRCA患者.  相似文献   

19.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10~18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0~37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