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疼痛科住院保守治疗失败并接受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的顽固性癌痛患者24例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结果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3±1.3)分下降到术后的(1.4±1.1)分,吗啡用量由术前的(120±80)mg/d下降到术后的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疼痛缓解持续到术后6个月或直至患者死亡。其中发生轻微腹泻8例(33.3%),低血压9例(37.5%),一过性下肢无力1例(4.2%),但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双次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可有效缓解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的疼痛,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减少镇痛药的不良影响,且中远期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顽固性上腹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25例药物难治性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损毁治疗,并且将腹腔神经丛毁损镇痛效果与口服镇痛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VAS从8.3±1.8显著降低到3.5±1.7,有效率达到88%,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副作用。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药物难治性上腹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陈勇  张志刚  李斌飞 《吉林医学》2010,31(21):3536-3537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患者,在CT导引下实施经后路腹腔动脉层面腹腔神经丛阻滞。结果: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无需继续使用止痛药物,部分缓解7例,患者仅口服或肌内注射曲马多即能止痛,有效率为94.7%。本组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定位精确,并发症少,对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椎间盘双针交叉穿刺入路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盆腔癌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疼痛科收治的31例盆腔晚期癌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双针交叉入路达上腹下神经丛,予以注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上腹下神经丛.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1周、1、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并记录口服吗啡日用量.结果 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疗效:临床治愈17例、显效14例,显效率达100%;术后患者1周、1、3个月VAS评分[(2.0±0.7)、(2.3±0.6)、(3.0±0.4)分]较术前(7.7±0.7)分显著降低(P<0.01);患者口服吗啡日用量术前(201±119)mg,术后1周(35±17)mg、术后1个月(42±22)mg、术后3个月(53±19)mg,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经椎间盘穿刺交叉入路上腹下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盆腔癌痛安全简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喜  王为民  陈进新  邱培才  李进展 《广东医学》2002,23(11):1196-1197
目的:观察经腹直视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30例晚期上腹癌性疼痛的经验,结果:30例中术后疼痛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4例(80%),其中消失2例(7%),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具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疗效满意,安全程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例顽固性腹部癌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一周、二周、一个月、半年随访,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缓解率均明显改善,大多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腹直视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6年2月-2000年2月采用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30例晚期上腹癌性疼痛的经验。结果:本组30例中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4例,基本消失2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施行经腹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既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疗效满意,又有安全程度高,并发症少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上腹下丛毁损及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对中晚期盆腔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收治的中晚期盆腔癌痛患者中选取42例,随机分为上腹下丛毁损组(SHGP组)、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组(SHGP+GI组)。于超声联合C臂机引导下,分别经椎旁及骶尾关节入路,注入无水酒精行上腹下丛及奇神经节毁损。观察手术中及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VAS)、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ability index, P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口服止痛药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2名患者因中途死亡未能随访至最后,治疗后两组VAS、PDI、PSQI及止痛药口服情况均较术前显著下降,SHGP+GI组效果更显著且更完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盆腔癌痛的介入治疗,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阻滞较单独上腹下丛阻滞效果更完善,长期疗效良好,且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 block,CGB或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术后癌性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率达到100%。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有1例出现较为剧烈的腹部烧灼感,短时缓解。结论:CPB术能有效地解除上腹部癌性疼痛,临床上又避免使用易成瘾的麻醉止痛药,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WHO三阶梯法不可控制性癌性疼痛的治疗进展,介绍奇神经节阻滞和鞍区酚甘油阻滞治疗难治性会阴、肛门癌痛,腹下上神经丛阻滞治疗盆腔脏器癌痛,神经根阻滞治疗癌痛,胸部蛛网膜下酚甘油阻滞治疗胸部癌痛,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下动脉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内脏痛,连续蛛网膜下阿片类药镇痛。  相似文献   

11.
王敬东 《中原医刊》2009,(14):10-13
目的 研究马来酸曲美布汀、多塞平单用或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多塞平组70例,二药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组61例,单独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多塞平组56例单独给予多塞平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200mg每日3次餐前口服,多塞平12.5~25mg每日3次餐前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三组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3.6%、85.7%,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多塞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多塞平组(P均〈0.01),两组单用者疗效相似(P〉0.05);主要消化道症状(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烧心、反酸)平均总积分3组分别从14.04-3.9、14.3±3,4、14.0±3.8降至2.5±2.1、6.1±3.3、5.64-3.8,3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以联合用药组疗效为优(P〈0.01),其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组精神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2%、63.8%、75.2%,联合用药组疗效也优于2药单用组(P〈0.05),其他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症状(头痛、健忘、失眠、抑郁、焦虑)平均总积分3组分别从11.84-3.8、10.9±3.3、11.2±3.7降至2.6±1.9、5.2±3.2、4.0±2.8,3组治疗前后平均总积分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也以联合用药疗效为佳(P均〈0.01),多塞平组疗效与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多塞平单用或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效,可同时改善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下新生儿镇痛改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出生24 h内的78例经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芬太尼静脉滴注镇痛治疗[静脉滴注芬太尼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以2μg/(kg&#183;h)量持续滴注,1 d后减为1μg/(kg&#183;h)。前后持续2 d]和常规安慰剂治疗(100.0 mg剂量维生素B6加入5%葡萄糖溶液)。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PASS)对两组患儿分别于插管后当时、2、6、12 h和24 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呼吸机参数如吸气峰压(PIP)。结果使用芬太尼治疗的观察组自第2小时开始5个时间N-PASS评分分别为(4.5±1.1)分(、3.8±1.4)分(、3.2±1.4)分(、2.3±1.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自第6小时开始,12 h和24 h3个时间点的心率分别为(13±17)次/min(、129±17)次/min(124±13)次/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前12 h,两组PIP值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12 h开始,观察组PIP值较对照组逐渐升高(P<0.01)。结论芬太尼对机械通气下新生儿镇痛改善有确切效果,可减缓疼痛引起的心率加快、情绪烦躁等不良影响,可展开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次,2次/d,疗程1周;观察组采用独一味胶囊3粒/次,3次/d,疗程1周。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7.84±1.58)分,转身评分为(2.77±0.48)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7.63±1.34)分,转身评分为(2.68±0.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63±1.28)分,转身评分为(0.79±0.2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12±1.36)分,转身评分为(1.34±0.21)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控制41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0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4.4,P〈0.01)。结论独一味胶囊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1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 125 U);治疗组除每天口服钙剂l片,同时每周加服阿仑膦酸钠70 mg,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并进行骨痛缓解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L1-4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87±0.12)、(1.03±0.09)g/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4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85±0.08)、(1.00±0.08)g/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1-4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88±0.13)、(0.89±0.12)g/cm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2-4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85±0.10)、(0.86±0.11)g/cm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9%(47/49),对照组为73.5%(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加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效果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0例和对照组90例,均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法,对照组运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局部注射,观察术后疼痛出现时间、程度及消失时间,用疼痛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3、5、7、9d时的评分,根据评分标准比较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χ2=17.818, P <0.01);治疗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t =13.411,P <0.01)。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第1d( t =-6.847)和第7d( t =-5.9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第3d( t =-9.356)和第5d( t =-12.398),排便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术后第9d ,排便疼痛评估无明显差异( t =1.351,P >0.05)。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139.57±23.61)h(约6d),明显优于对照组(165.38±23.26)h(约8d)( t =8.343,P <0.05)。结论混合痔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疼痛时间出现较晚,消失较早,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郭晨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4,(11):936-9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肌松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双盲分为米库氯铵0.2 mg/kg组(L组)、0.25 mg/kg组(M组)、0.3 mg/kg组(H组),行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后不同时点血压(BP)、心率(HR)及T1和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r=0.8的时间。结果3组插管条件均满意,给药后HR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 BP明显降低(P〈0.01)。 L组注药后3 min HR[(76.9±11.1)次/min]低于M 组[(85.6±13.7)次/min]、H组[(83.9±14.5)次/min,P〈0.05],L组起效时间[(3.5±1.0)min]长于M组[(2.9±0.8)min]、H组[(2.5±0.7)min,P〈0.01], L组的气道峰压[(16.7±3.6)cmH2O]高于M组[(14.7±2.5)cmH2O,P〈0.05]。结论0.2 mg/kg米库氯铵可以提供满意插管条件,剂量增加至0.25 mg/kg可以明显缩短起效时间,而3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精神分裂症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RBP4与NAFLD的关系.方法 测定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伴NAFLD患者(病例组,n=60)和不伴NAFLD患者(对照组,n=60)血清RBP4、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血压;以TyG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肝/脾CT比值诊断及评估NAFLD严重程度.结果 病例组RBP4水平较对照组增高[(70±13) mg/L vs(52±12) mg/L,t=4.943,P<0.01),调整影响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16.797,P<0.01);TyG指数、BMI、WHR、FPG、TC、TG、舒张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4.300,P<0.05或0.01).重、中度NAFLD患者RBP4水平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16)mg/L、(72±8) mg/L vs(63±9) mg/L,d=16.2,9.9,P<0.01或0.05];病例组RBP4水平与肝/脾CT比值负相关(r=-0.244,P<0.05),与TyG指数、BMI、WHR、TG正相关(r=0.197~ 0.244,均P<0.05);调整影响因素后,RBP4水平与肝/脾CT比值仍呈负相关(r=-0.45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RBP4水平增高与NAFLD发生有关(β=0.105,P<0.01),TyG指数增高、血脂异常、肥胖症、中心性肥胖、血压增高也与NAFLD有关(β=1.288~9.711,P<0.05或0.01).结论 血清RBP4水平升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彬  赵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86-88,9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仅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均持续治疗6个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的血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蛋白尿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33/36)]和显效率[50.00%(18/36)]均高于对照组[72.22%(26/36)、19.44%(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无效率[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6.53±9.5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6.73±4.58)mm Hg]、24 h尿蛋白[(362.35±26.42)mg/24 h]、mAlb[(136.52±18.36)mg/24 h]和α1-MG[(95.37±17.62)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3.41±13.84)mm Hg、(95.65±6.41)mm Hg、(518.72±47.16)mg/24 h、(229.84±29.45)mg/24 h、(109.43±25.71)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5.66±10.60)mm Hg]、舒张压[(73.66±5.85)mm Hg]、24 h尿蛋白[(163.40±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4.82±14.35)mm Hg、(94.28±7.52)mmHg、(524.29±52.35)mg/24 h、(234.55±32.71)mg/24 h、(115.79±23.68)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24 h尿蛋白[(163.4±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低于对照组[(362.35±26.42)、(136.52±18.36)、(95.37±17.62)mg/24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9%%(5/36)、11.11%(4/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较好,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症状,不良反应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片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台州市黄岩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门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次,2次/d,疗程2周;观察组采用氯诺昔康片8~16 mg/次,2次/d,疗程2周。2周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疼痛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有效率为78.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0.178,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积分为(2.76±1.27)分,对照组疼痛积分为(3.94±1.19)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50,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腹痛3例,呕吐2例;观察组无出现腹痛,呕吐1例。结论 氯诺昔康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40—54岁诊刮病理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患者,给予每天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激素激素水平,刮宫组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随访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的92例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p〈0.01)。用药后血清LH、T水平显著升高,FSH、P、E2显著降低(P〈0.05—0.01),PRL无明显改变。随访92例,治疗后病理检查子宫内膜30例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36例子宫内膜混合性改变,26例子宫内膜为分泌期改变,贫血患者全部纠正,2例肝功能轻度受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9~56d月经恢复,6例进入绝经期,其余86例恢复月经,其中30例月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