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4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患者共10例,其中6例接受2次探查手术,术中见其出血部位分别为:下腔静脉前壁肝短静脉结扎线脱落出血1例、右侧肾上腺创面出血1例、肝周创面渗血1例、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腹壁动脉出血1例、未见明确活动性出血1例.结果 6例2次手术止血患者均顺利恢复.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出血停止,顺利恢复,1例出血停止,术后腹腔内感染,经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康复,1例再次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第3日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可并发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不易自止 ,病死率较高。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较大 ,尤其是肝硬化 Child B级和 Child C级患者 ,易有诸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该类患者 ,为防止上述并发症 ,常需放置腹腔引流管 ,可以起到观察病情 ,预防或治疗由于积液而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有助于术后顺利恢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 4例 ,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肝炎肝硬化患者 98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6例。男性94例 ,女性 1 0…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临床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行胆囊切除术82例临床资料,将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组(不置引流组)和引流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放置引流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不放置引流的患者明显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也高于后者。结论 胆囊切除后尽量不放置引流,但要根据胆囊管结扎牢靠及止血彻底与否、胆汁污染情况、手术创伤等综合因素来判断。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常规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引流创面和腹腔积液或血,防止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胆道内放置支撑管可减少术后胆漏和胆管狭窄,能够及时了解移植肝的功能状态。近年来活体肝移植逐渐增多,肝移植术后腹腔和胆管放置引流管至关重要,通过引流管能够早期及时发现腹腔或胆道并发症,减少或防止术后腹腔或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间成功实施的6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常规于左、右肝上和肝下放置多侧孔乳胶引流管各1根,术后通过引流管观察其腹腔出血、漏胆、积液、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3d内发生大出血9例(13.8%),均行再次手术止血;术后7d内发生漏胆3例(4.6%),引流4周~2个月治愈2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发生膈下积液5例(7.7%),3例未行治疗而自愈,2例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下腹部盆腔严重积液1例(1.5%),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技术对肝移植术后出血、漏胆、膈下积液和腹腔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诊治体会。方法 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IAP),监测术后心、肺、肾功能。术后IAP大于20mmHg,同时有一项或多项器官功能受损诊断为ACS。合理补液,采用腹腔内重新置管引流、腹腔穿刺、肌松药等非开腹减压方法以治疗ACS。结果 9例ACS患者中,6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其中4例表现为少尿或无尿;6例出现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4例心率明显增快,其中3例并发心衰。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外,7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腹胀显著减轻,心肺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加强对ACS的重视、术后早期IAP的严密监测以及尽早的非开腹减压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因术前长期服用大量抗凝药物,导致术后2次发生致命性腹腔大出血的情况,临床上不多见。我院近期完成的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就曾发生上述情况,经过及时抢救治疗,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1976—2008)、EmbaSe(1982.2008)、Cochrane library(2007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08)、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1989—2008)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4-2008),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47篇文献,最终纳A3篇RCT进行分析。共计338例胃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160例,次全胃切除178例;术后不放腹腔引流患者1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腹腔引流与不放腹腔引流相比,不良事件(分别为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瘘和住院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23(0.49~3.07)、1.09(0.36~3.29)、1.28(0.28~5.8)、1.53(0.25~9.42)和1.78(0.37-8.56)]。两组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的WMD值和95%CI分别为[0.12(-0.11-0.35)和0.65(0.03~1.26)]。结论胃癌术后可能没有放腹腔引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 CI分别为[0.12(-0.11~0.35)和0.65(0.03~1.26)].结论 胃癌术后可能没有放腹腔引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国临床肝移植飞速发展,在移植例数和疗效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国肝脏移植年例数已经超过3000例,形成了数个移植年例数超过100例的大的移植中心。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麻醉技术的完善,术后近期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近期移植效果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仍然是影响肝移植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是提高我国肝移植长期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IAH)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确定ARF的诊断标准;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术后前3d内每天腹内压超过20mmHg者为IAH,比较IAH组与非IAH组在术后3d的腹内压值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肾小球滤过梯度、每小时尿量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AR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AH组24例患者中,11例(45.800)发生ARF,术后前3d肾小球滤过梯度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显著升高,每小时尿量显著减少;非1AH组38例患者中,仅有3例(7.9%)发生AR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术后IAH、感染、急性肺损伤等与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明显相关;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术后IAH是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及术后IAH是ARF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IAH是ARF发生的独立高度危险因素;严密监测术后腹内压的变化,对预防与减轻ARF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体右半肝供体的安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en TF  Yan LN  Li B  Zeng Y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Ma YK  Xu MQ  Chen ZY  Liu JW  Deng ZG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49-152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供体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施行的13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不阻断入肝血流,在肝中静脉右侧,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得到右半供肝。通过计算得到标准肝体积及残余左半肝的比例。结果 右半供肝切取术平均失血490ml,平均输血440ml。围手术期平均输入人血白蛋白85g。1例供体门静脉分为3支,2例供体右后与右前胆管汇入左肝管,1例左外与左内胆管先后与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术中处理恰当,门静脉左干血流及左肝管胆汁引流保持通畅。2例供肝轻度脂肪变。术后第1天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但术后1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腹腔内出血,2例切口脂肪液化和1例乳糜漏。所有供体恢复好并回到原工作岗位。结论 只要保证左半肝血管与胆管通畅,残余肝体积在30%以上及手术对残余肝无大的损伤,右半供肝切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术后每天腹内压>20mmHg(1mmHg=0.133kPa)时定为腹内高压(IAH)。比较腹内高压组与正常组的原发病因、手术方式、术中相关指标及愈后。记录病人术后0~72h的腹内压、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同时记录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第4天的肝功能。结果腹内高压组与正常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急性肾衰、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4~72h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每小时尿量以及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机械通气时间也存在显著不同。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的腹内高压对器官功能的损害是快速、多部位的,最常见的损害是肾功能与呼吸功能。重视腹内高压、术后早期腹内压的严密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正确率,方法 总结5例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频度、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可能因素,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 5例肝移植共经历了11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急性排斥反应3例,肝内胆汁淤滞2例,胆总管内支撑物堵塞、CsA毒性反应以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各1例,均及时诊断并治愈,肝外胆道进行性狭窄、慢性排斥反应、供肝原发性无功能、以及乙肝复发各1例次,由于未能及时诊断导致治疗失败。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和机理错综复杂。了解肝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规律,根据胆红素升高的时间,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理学所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治疗肝移植(OLT)相关性胆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TBD治疗的7例OLT相关性胆瘘,OLT术后受体胆瘘6例,活体肝移植(LDLT)供体胆瘘1例.吻合口瘘6例(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其中2例合并肝动脉狭窄;肝切缘小胆管残端瘘1例.引流方式采用外引流,引流管前端跨过瘘口部位,成畔固定于胆总管内.瘘口闭合、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为治愈.结果 7例胆瘘病人PTBD引流量180~450 ml/d,经引流21~87 d(中位时间62 d)后,复查造影瘘口闭合,胆瘘治愈率为7/7.随访时间93~675 d(中位时间124 d),4例无症状生存,2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放弃治疗,1例肝癌复发病死.1例在引流期间出现胆道感染.结论 PTBD是治疗0LT相关性胆瘘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长期引流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病人,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42.3岁,术前均经PTC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确诊.病人首先经内科治疗及内镜下引流、支架置入治疗无效,然后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并长期带管引流,合并有胆泥者经双导丝抽吸技术予以清除.结果 11例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人.肝内型7例,肝外型1例,肝内+肝外型3例.均成功置入PTCD内外引流管,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分别由(206.70±54.18)μmol/L、(170.65±53.97)μmol/L降至(90.63±13.00)μmol/L、(63.83±13.61)μmol/L.随访3~71个月,平均20个月.黄疸指数较正常值稍高,并呈波动性改变,TBIL在23.70~241.0 μmol/L之间,平均(55.3±15.6)μmol/L,DBIL在8.1~162.0μmol/L之间,平均(32.53±10.21)μmol/L.9例病人移植肝功能良好,其中5例带管引流6~12个月(平均8.2个月)后拔除,4例仍带管已引流3~6个月.另2例病人黄疸症状缓解,但因移植肝合成功能障碍分别于PTCD术后3个月、8个月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PTCD置管长期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胆汁引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8例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了解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逐渐升高,1周左右达到高峰(平均117.45μmol/L),其后开始下降;然而,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步增加,10 d左右达高峰(达200 ml左右),并维持于较高水平;术前高胆红素血症、保存损伤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渐增多,平均在术后3 d达到100 ml;若总是低于50 ml并伴有胆红素增高,则预后欠佳.结论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引流减少的的原因为保存损伤、排斥反应和术前高胆红素血症等.若总胆红素增高伴有T管引流量减少,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诊断结果。结果95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3.15%),肝动脉狭窄2例(2.10%),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1.05%),门静脉狭窄1例(1.05%),下腔静脉狭窄2例(2.10%),胆道并发症10例(10.52%),排异反应7例(7.36%),浆膜腔积液93例(97.89%),肝周血肿7例(7.36%),肿瘤复发5例(29.4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肝动脉狭窄类型治疗时机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本院共有2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肝动脉狭窄,其中19例接受肝动脉支架放置术,2例定期随访观察;同时监测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动脉通畅程度变化及病人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43%(21/613),诊断中位时间146 d.6例早期肝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2例,存活4例病人中有2例再移植.15例晚期肝动脉狭窄病人中,13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4例,再移植2例,7例存活但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另外2例在肝门及肝内分支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肝功能维持稳定.结论 移植术后应根据肝动脉狭窄类型、胆道缺血损伤程度以及有无良好侧支循环代偿等综合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