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潜水医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潜水的最大深度为 710m[1 ] ;1989年 ,我国氦氧模拟饱和潜水深度与时间为 35 0m、72h[2 ] 。在海平面 10 0m以下进行深潜水 ,与一般的潜水不同 ,要进行饱和潜水。本文对有关问题及其职业危害等进行探讨。一、饱和潜水[3]随着人体所处环境气压的增加 ,气体在人体内的溶解量也相应增加 ,并与人体在高气压环境中的停留时间相关 ;时间愈长 ,溶解量愈接近饱和。为了减少气体在体内各组织的溶解量 ,各国对各种深度的潜水都规定了适宜的工作时间与减压时间 ;潜水愈深 ,减压时间相应增加。深潜水时 ,潜水工作效率降低 ,即潜水工作效率 =水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氦氧饱和暴露处理小鼠血清皮质酮及白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探讨饱和潜水环境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规律和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6~8周龄的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100m氦氧饱和暴露24h组、72h组和400m氦氧饱和暴露24h组、72h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及IL-2的含量。[结果]100m氨氧混合气暴露24h及72h后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IL-2含量未见明显变化;400m氨氧饱和暴露24h及72h后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IL-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两种深度下暴露72h与24h组之间的皮质酮及IL-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饱和潜水环境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它可能是大深度饱和环境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潜水员急性外耳道炎(diver acute otitis externa,DAOE)是大深度饱和潜水中常见高发的急性伤病,是一直困扰大深度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难题,也是影响饱和潜水向更深深度推进的关键障碍因素之一.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有报道认为,如果不采取主动积极的干预措施,饱和潜水中潜水员外耳道炎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国内外多次发生DAOE致潜水员因疼痛难忍而无法坚持潜水作业的事件[2],严重的外耳道炎可导致鼓膜穿孔、感染迁延,乃至引起颅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常规抗生素治疗尽管能治愈DAOE,但是这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治疗疗程为6~8 d,且并不能减轻治疗期间患者的疼痛.DAOE的剧烈疼痛可使潜水员疼痛耐受性降低直至无法坚持完成饱和潜水任务,因此,在继续完善和加强DAOE治疗手段的同时,我们应特别重视DAOE的预防,以降低或消除大深度饱和潜水中DAOE的发生,确保潜水员的水下高压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1951年的专著《减压病》中说潜水员中未发现本病。近年来情况大变,因为急性减压病较易预防,而本病却在逐年增加。据英国减压病中央登记处报告,本病在英国工商业潜水员中的总患病率,1975年为0.9%,1979年为4.8%,原因之一是潜水深度和时间增加,潜水超过200米的为15.8%,超过300米的饱和潜水为22%。由于开发海洋资源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五大项目之一,我国正在大规模地开采海底石油,在此项作业中,潜水员是关键性工种之一,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但目前尚缺乏有把握的预防办法。英国学者的潜水医学水平较高(保持着海平面下686米饱和潜水的世界记录),与法国,美国相比,饱和潜水后的减压时间最长,但仍有较高的患病率。近年来随着多普勒超声气泡探测仪的应  相似文献   

5.
200米氦氧模拟饱和潜水的营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名潜水员在200米氦氧模拟饱和潜水中,由于食欲发生变化热量摄入减少,不能满足消耗的需要,是体重下降的一个原因。高压暴露后,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其中必需氨基酸减少较多,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率下降。高压暴露后,琉胺素饱和实验尿中排出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在高压舱内进行的36.5米氮-氧饱和空气巡潜60~75米26昼夜中,7名青年男性潜水员的食欲有些变化,喜吃含水量多的食物,使热量与蛋白质摄入量减少,体重下降约1kg,在饱和潜水期间补充了维生素丸,但随着饱和潜水时间的增加,各维生素排出量却逐渐下降,其中硫胺素排出量下降尤为明显,核黄素排出量于饱和潜水中期有一时性增加后也逐渐减少。由于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尿氮排出量亦明显下降。文中还对饱和潜水作业人员的一些营养素供给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广青  林嗣忠 《营养学报》1991,13(3):193-201
4名潜水员在高压舱内进行了氦-氧饱和潜水实验。潜水深度为350m,巡回潜水深度为374m。潜水员随意摄食及饮水并食用强化维生素食品。加压后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减少,减压开始食物摄入量逐渐下降,但能量与蛋白质等摄入量能满足消耗需要。加压前及减至常压后,潜水员的体重、体脂、上臂肌围、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游离氨基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钙、镁、铁、铜、锌等含量皆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压条件下尿氮排出量逐渐下降,而占摄入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高压暴露后血清钠含量增加,血清钾含量减少,但皆在正常范围内。24小时尿中矿物质排出量除钾排出量逐渐减少外,未见有明显的变化。维生素负荷实验4小时尿中各维生素平均排出量均为正常水平。但在高压环境中,有受试者曾出现4-吡哆酸,核黄素排出量为不足水平,硫胺素排出量为不足水平边缘。在增加了维生素供给量后,4人维生素排出量皆为正常或充裕水平。4名潜水员在加压前、后皆无营养缺乏体征。以上结果表明,在350米氦-氧模拟饱和潜水期间,潜水员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保障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实际潜水中潜水员呼吸气体氧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20m,40m和50m三种不同深度模拟潜水实验。受试者为6名青年男性潜水员,使用国产HY-6071氦氧重潜水装具(为半闭式循环供气),实验在加压舱内进行。实验时,装具内分别装填CO_2吸收剂钠石灰或产氧剂。每种深度下潜6人次,其中钠石灰3次,用产氧剂3次,以资对比。 实验用呼吸气源气体为压缩空气或氧气。潜水各阶段采集潜水员头盔内气体样品分析氧浓度。每次加压到达预定深度时先采气样一次,以后每隔10mim采一次,并在常压下用气相色谱仪或CY-6型测氧仪分析。 实验时,潜水员在舱内着装,然后向舱内注水至潜水员肩部,再注气加压。水底暴露时间为30min或60min,按既定的相应方案减压。潜水员  相似文献   

9.
邓学耕 《营养学报》1991,13(3):202-207
四名男性健康潜水员,在模拟300米氦氮氧饱和潜水舱内居住21天,在300米停留7天,在舱内每人每日热能供应拟订20928kJ(5000kcal),饮食为二日四餐选食制,并于进舱前(加压前)3个月和舱内(加压或高压暴露期)供应市售九合维生素,每日2丸(每丸含量:VA2500IU、VB_12mg、VB_21mg、VB_61mg、VC35mg、VD_2200IU、VE1mg、VPP10mg、D-泛酸钙2mg)。采用膳食调查,测量体重等方法,其结果是在舱内(加压或高压暴露期)摄入食物总量略低于进舱前(加压前)而明显高于出舱后(常压)。潜水员喜食高碳水化物,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维生素等食物,喜食瓜果、饮料,对脂肪类食物食欲降低。体重较国内外所报导的仅略有降低。建议在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时可试行选食制,并给予复合维生素制剂,补充膳食中维生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模拟大深度饱和潜水试验对潜水员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4名参加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试验潜水员的试验前、试验后第5天及试验后1个月的心脏超声检测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前、试验后第5天及试验后1个月所测心脏超声数据均在正常范围,试验前和试验后第5天潜水员体质量、心搏量(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模拟400m氦氧饱和潜水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在加压舱4.1MPa氦氧环境中饱和暴露24h,以常压和4.1MPa常氧高氦环境作为对照。出舱后测定大鼠肝、脑和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4.1MPa氦氧饱和暴露后大鼠脑SOD活性和肝、脑和肺GSH—Px活性降低(P〈0.05),脑和肺GSH含量减少(P〈0.05)。4.1MPa常氧高氦暴露后大鼠各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0.05)。各组MDA和8-Ohd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400m氦氧饱和潜水24h使大鼠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能力降低,其原因可能与该环境中的高分压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执行模拟大深度饱和潜水前后潜水员的营养状况,为潜水员的合理营养供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模拟试验在500m饱和潜水系统内进行,约19 d。检测参加模拟大深度饱和潜水试验前及出舱后1周潜水员的体质指数(BMI)和血清生化指标,并以GJB 4126-2000《军人营养状况生化评价》及体格检查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潜水员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在出舱后1 d分别为(69.5±8.4)kg、(23.1±2.1),在出舱后7 d分别为(69.5±8.8)kg、23.1±2.2,均明显低于进舱前的(72.2±9.0)kg、24.0±2.1,差异有显著性(P<0.05)。潜水员的血尿酸水平在出舱后1 d、7 d分别为(384.3±4.5)μmol/L和(288.1±32.5)μmol/L,皆明显低于进舱前的水平〔(482.8±75.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水平在试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潜水员的血尿酸水平在参加模拟大深度饱和潜水试验前偏高;同时体质量和体质指数在试验后又明显下降,因此其营养状况尚需采取某些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常规氦氧潜水减压病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在常规氦氧潜水实验、训练和现场作业中所发生的10例常规氦氧潜水减压病的特点及治疗结果作一介绍。一、潜水概况10名常规氦氧潜水减压病患者年龄为19~37岁,其中在加压舱内模拟深潜实验3例、潜水现场7例,潜水深度80~146m,水下作业时间为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大连地区潜水捕捞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控制和减少急性减压病的发生.方法 抽取大连地区沿海6个县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庄河地区、西岗区、甘井子区、长海县)共171家用人单位的6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2名潜水作业人员,年度总下水次数392 845次,急性减压病的年发生次数507次,急性减压病的年平均发生率为1.3‰(人次);发病人数488例,占总人数的76%,其中轻度261例,占40.6%,中度91例,占14.2%,重度136例,占21.2%;潜水深度越深,潜水时间及潜水间隔时间越长,急性减压病的发病率越高;从事潜水作业之前对潜水知识非常了解以及潜水后严格规范减压的潜水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的发病频率低(P<0.05或P<0.01).潜水深度(OR=1.112)、潜水方式(OR=3.950)是急性减压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潜水深度、潜水方式可能是大连地区潜水捕捞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潜水深度越深及重装潜水更易发生急性减压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为保证潜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成功地进行了302米氦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所采用的饱和潜水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医学保障措施如下: 一、在加减压速度和舱室环境条件的控制时采用了慢速加压,中间驻留的加压方案,这样有助于人  相似文献   

16.
2月中旬的一个下午16:00,在海军医学研究所500m饱和潜水实验大厅内有4名海军潜水员从120m“海底”出水。经过了整整8个昼夜的“龙宫”之旅,顺利地完成了300m氦气回收净化装置的第二次载人验证试验和100mHe—O_2饱和—120m巡回潜水实验研究二项试验,为海军新的潜水装备配套装置船使用安全及海军饱和潜水医学和技术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出了新的贡献。潜水员在高压环境下,经过8个昼夜的顽强拼搏,配合舱外的科技人员完成了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心肺功能、胃电图、生化和免疫学等数十项指标的测定,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为提高和完善我国饱和潜水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今后的海上试验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海科院等单位联合承担完成了厦门到鼓浪屿的过海自来水管道敷设工程。施工中共潜水1012人次,作业深度多深于24米(880人次,占潜水人次的87.0%),水下工作时间一般控制在105分钟左右,最长者超过300分钟。减压采用了水下阶段减压和水面减压二种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连地区海产品捕捞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发病情况及其发病原因,对捕捞作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大连地区的6个县区,共668名捕捞作业人员,在2007年度416 069人次潜水中,急性减压病的平均发生率为0.13%;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水下作业时间长、潜水深度深、违章作业等。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潜水医学防护措施和强化潜水安全监督执法力度,以减少或控制急性减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潜水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潜水服内压低于外界水压时,可造成组织挤压伤。目前文献对此类疾病尚未见系统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系男性通风式重潜水装具潜水员,年龄22~44岁,平均33岁;潜水工龄为2~13年,发病时潜水深度7~20米,水下工作时间5~30分钟。发病原因:突然供气中断7例,由沉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模拟潜水前后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方法48只昆明种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压空气对照组(NA)、常氧高氮组(HN)、高压氧组(HO)、压缩空气暴露后1d组(HA1)、压缩空气暴露后3d组(HA3)以及压缩空气暴露后5d组(HA5);各组暴露于相应压力条件下,每次60min,每天2次,连续3d。相应时间点取血,检测各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苷肽鄄S转移酶(GSH鄄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纯氧组及压缩空气暴露后1d组各指标均显著变化(P<0.05,P<0.01),且在常氧高氮组与压缩空气暴露后1d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0.01)。上述变化在3~5d内自然恢复。结论在空气模拟潜水条件下小鼠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显著变化,高分压氧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在空气模拟潜水条件下受到显著抑制可能与其自身氧化应激状态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