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刚  赵婧 《西部医学》2009,21(11):1957-1958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96例阳性标本中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7.5%、32.29%、13.54%,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76%、82%;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感染明显减少,阳性标本10份,其中不动杆菌6例,大肠埃希菌3例,肠杆菌属1例,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结论葡萄球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并具有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2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细菌感染血分离株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斌 《重庆医学》2008,37(5):506-507
目的为了掌握本区域新生儿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住院新生儿血培养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耐药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9种,220株。革兰阳性菌195例,占88.63%,以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5例,占11.36%,以不动杆菌为主。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基本上对所有病原菌均耐药,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类100%敏感,左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对部分病原菌保持较强的活性。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近10年变迁及耐药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雪  陈娟  姚裕家  李炜如 《四川医学》2005,26(7):726-727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的变迁,分析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09年7月至2004年6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与1990年7月至1995年6月的相应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与1990年代初相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所占比例显著增高(P=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下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比例显著增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高度耐药。结论CNS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增高,多数检出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提示应及时确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病原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523株从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中分离的阳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的523株病原菌中占首位的是葡萄球菌(81.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53.7%;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7.5%),13株大肠埃希菌和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13.6%(3/22)。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病原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扔酮、头孢噻肟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快,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须此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抽送血培养以快速确诊及指导合理用药;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之前,可早期选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池秀芳  陈佳 《广东医学》2022,43(1):36-39
目的 对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同时经血培养确诊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败血症的病原学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培养出56株病原菌,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均为主,占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行耐药性分析提示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性分别为57.14%、42.86%、28.57%,但对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耐药性均为14.29%,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它培南则为100%敏感。非院感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前2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为1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较高,耐药性分别为100%、66.6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耐药性均为33.33%,但尚未表现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均为100%敏感。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中,院...  相似文献   

6.
吴容  邱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04-20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366份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366株病原菌中G^+菌为80.9%(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占41.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8%。),对常用的一线抗生素如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为15.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杆菌属为主,共占81.0%),对第一、二代头孢等敏感率很低,大多数几乎完全耐药,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无耐药。真菌为3.3%。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耐药呈增高趋势,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的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和习惯性,现对我科近期的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995年~2004年我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检出构成比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链球菌属降低。青霉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对金葡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CNS,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增高;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CNS和大肠埃希菌为当前本地区新生败血症主要致病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具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并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6例血培养检出细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93.4%),前3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35株(46.0%),溶血性葡萄球菌20株(26.3%),肠球菌6株(7.9%);革兰阴性菌4株(5.3%);假丝酵母菌1株(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宾阳县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宾阳县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8.10—2011.10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78.0%),革兰阴性菌9株(22.0%),排在前五位的菌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4株(34.1%)、人葡萄球菌5株(12.2%)、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9.8%)、肺炎克雷伯菌4株(9.8%)、大肠埃希菌3株(7.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100%。结论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该县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全面了解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对控制院内感染,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0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阳性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2.5%和14.2%,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6%、88.6%,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状况,指导早期诊断、合理防治。方法选择该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37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致病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诊断败血症病例中血培养阳性率为64.2%。革兰氏阳性菌占72.2%,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3.3%和15.6%,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42.9%,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与晚期新生儿菌种比较,早期败血症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高于晚期,晚期败血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球菌为该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应做好孕期感染的防治,加强围产期及新生儿期保健,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可选抗生素少,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药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12例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排位前三位的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12株病原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克雷伯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l临床需掌握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ICU中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ICU内血流感染患者微生物学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比较排位前五位细菌的耐药特征。结果 89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55株,占49.1%;革兰阴性(G-)菌55株,占49.1%;真菌2株,占1.8%。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3株,29.5%)、表皮葡萄球菌(31株,27.7%)、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7株,6.3%)、人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6株,5.4%)、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各5株,4.5%),提示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最为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结论近5年多来ICU内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G+菌与G-菌基本持平。在分离到的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在G-菌中以洋葱伯克霍尔德杆菌为主。碳青霉烯类与糖肽类抗生素是各自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有效方法,以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收住的107例血培养阳性。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围生期易感因素和抗菌药物进行分析,并与本院70-80年 代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共44例(41.1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6例(24.30%),四联球菌23例(21.50%),鼠伤寒沙门氏菌16例(14.95%),大肠埃希氏菌9例(8.41%),机会菌共54例(50.46%)。与本院70-80年代资料相比,病原菌流行情况改变,耐药菌株增加,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增多,使原本有效抗生素达不到预期效果。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卫宣教,预防围产易感因素的发生,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严格执地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拟诊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立即做血培养及药敏感,先根据可能病原选用疗效接近的抗生素,然后以经敏调整抗生素种类,以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窦洪渠  刘娟  梁敏 《西部医学》2007,19(2):258-260
目的了解近2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9株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08%、15.94%和13.04%,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ooA、94.4%及88.88%,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仅1株溶血葡萄球菌耐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对氨苄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临床致病菌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2002年各科室细菌检出情况及常见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3196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235株,检出率38.6%,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5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78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居前几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所占比例分别是38.3%、13.2%、9.9%、9.1%,在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超过80.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2.6%)、肺炎克雷伯菌(18.3%)和大肠埃希氏菌(18.1%),其次为不动杆菌(10.0%)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2%);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分别为58.0%和40.0%。结论:我院分离出的细菌构成与国内各大医院基本相同,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阳性菌则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偏高,经验性用药在临床上往往会给患者的治疗及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丧失治疗机会,建议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内CR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比较排位前7位细菌的耐药特征。结果 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40株(49.4%),革兰阴性(G-)菌38株(46.9%),真菌3株(3.7%)。引起CRBSI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株,33.3%)、鲍曼不动杆菌(12株,14.8%)、肺炎克雷伯菌(9株,11.1%)、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9%)、铜绿假单胞菌(7株,8.6%)、大肠埃希菌(6株,7.4%)。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为敏感。结论近3年来ICU内CRBSI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某院老年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某院老年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老年科2006~2007年所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菌种,根据2007年CLSI颁布的准则,采用WHONET5.4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老年科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2 799株菌中,革兰阴性菌71.06%,革兰阳性菌9.43%.真菌19.51%.61.9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51.39%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但无万古霉素耐药株;6.98%的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 高度耐药,酶抑制剂使用使耐药率下降了54%~6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0.26%.真菌对大部分的抗真菌药都呈现敏感,但对特比耐芬高度耐药.结论 通过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和分析了解各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与机制,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